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多读多背是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之一。古人过于强调读背,走向一个极端——"死记硬背";当代的语文教学力图跳出这一圈子,但又偏重于"分析",陷入了"繁琐分析"的境地,都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语文课堂的改革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遵循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主体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要以课文范例为凭借,重视学生对语言整体感知、综合领悟,重视语言的积累,重视在运用中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默读、背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好朗读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文教学以"诵读"为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强调通过"读"来体会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通过"背"来积累语言材料.然而,古代诗歌教学只重"读"、"背"是远远不够的.诗歌鉴赏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诗歌教学更需要通过体味、理解、评析,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田,品读诗外之"诗",让学生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语言的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内在要求与本来面目,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读"可以说是从文本中获取绝大部分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是我们民族语文教学的"看家本领"。所以,我国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提倡"多读多背,加强积累",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性情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争取培养合格的人才。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众所周知,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就应切实注重学生多读多背,这是符合我们的母语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讲重练而轻读轻背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读体验和整体把握,忽视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实在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应当加以纠正。一、多读多背是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是学生学好教材的重要环节这里说的“多读多背”,是指多读几遍…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核心是"读",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生动".  相似文献   

7.
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有:读背法、读背法、读背法、复述法、拓展法等方法。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使之成为一种爱好。这样,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不少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忽略了文言文读背教学,也有不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感到索然无味。如何才能使初中生愿学、会学、乐学文言文,我觉得应该"以读为先"教学。一.文言文"以读为先"的意义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曾说:"要亲切地体会白话与文言的种种方面,就必须花一番功夫去吟诵白话与文言",通过反复朗读、吟咏,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从认识论的观点看,机械读背的初级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以"少讲多练"代替"精讲多练",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只重教法而忽视学法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杜虹 《考试周刊》2014,(33):28-28
新课标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指出提高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与基础,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首要通道便是"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从读中积累,然后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等能力。作者根据教学经验,结合茅盾的"读书三诀"得出学习语文的"阅读二步走",即:第一步整体把握,第二步局部品味。诗词及文言文阅读要求诵读,能调动学生多感官,以便理解古代文章的文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努力点燃学生"心中之火",让"要我读"变成"我想读"、"我要读",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同时,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较好的情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有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言学科的教学必须让学生多读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积累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时明确读的目的,上好阅读指导课,注重阅读技巧,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语文教学"读"占鳌头,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理解,读中抒情,读中积累语言,以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不是花架子,也不能"耍花枪",应该踏踏实实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字词入手,从字里行间感悟,借助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这样,才可以回归语文的本色,才有望最大可能地稳妥扎实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促读,在语言里摸爬滚打无论什么时候,学习语文都不能忘记了读,读是语文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引导学生读,让其自觉地、主动地去读,才能在读中提升。这样,才能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正途。《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这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转变观念,着眼素质,增强读背意识,加强对学生读背能力的培养,才能正确理解读与背的意义,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余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就"读"与"背"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谈一些粗浅见解,以就教于语文同仁。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化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读为本,精讲精练,引导多读,还学生主体地位,将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两个原则"和"四种方法",才能达到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眼下很多所谓"精彩"的课只是表面上的喧闹,过分地强调"人文的感动",却失去了语文课本该有的那块"自留地".真正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进行,只有在学生学习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时,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内在要求,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读"可以说是从文本中获取绝大部分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是我们民族语文教学的"看家本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提倡"多读多背,加强积累",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性情,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争取培养合格的人才。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涉及方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朗读在语文教学及学习中意义重大,然而掌握"怎样读,读什么",才能更好地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打基础,对语文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需"厚积"而后才能"薄发"的学科,实现语文教学根本性转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多读;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不是如何"学懂",而是在于如何"记住";语文学习无论是书面阅读,还是生活见闻,更重要的还是读(见、听)出"见识";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说、会写.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学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多年来,语文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老师在他创立的"学习语言"论中将语文学习的任务定格在"学习语言"上,洪镇涛认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正确的途径,而"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传统语文教学就很重视读,古代教学,书声琅琅,不绝于耳,"手肘成胝,口舌生疮",古人如此强调读书,是因为"书读百篇,其义自见",是因为"劳于读书,逸于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