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正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线。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必须以提高教师行为质量和师幼互动质量为核心,以满足幼儿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加强对幼儿园一日活动常态教育质量的观察、评价、监督、调控,发现工作偏差,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在研究中引领变革。一、修订、完善相关活动流程及工作程序要求,提高教师行为质量多年来,我园不断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环节,规范保教人员教育行为。我们按照幼儿一日生活安排,对照保教人员各环节的  相似文献   

2.
幼儿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进入“小社会”的最初阶段,常规要求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幼儿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常规教育,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实质性效果。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幼儿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教师也要花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幼儿从家庭进人幼儿园,  相似文献   

3.
生活、游戏、运动、学习,一起构成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课程,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全面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树立了托班教育的整合观,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发挥课程的整合效应,以孩子的现实生活为轴心,进行了一日活动中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大板块整合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们要抓住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从幼儿关注的小事情上引发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们郑州市对优化一日活动、提高保教质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我们感到需要制订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量表,为保教人员、园长、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评价一日活动的客观标准,以促进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整体优化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放在孩子身上,教师的工作质量也应该体现在孩子身上。因此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表现是衡量教师工作质量的最好标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思考和设计幼儿一日活动评价量表时,把幼儿的活动及其表现放在主要的位置上进行考虑。我们首先把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为评价量表的一级指标因素。这些环节因其活动内容和在完成教育任务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归纳为入园离园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及自由活动等。在评价量表的一级指标中,我们将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期是幼儿适应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入园适应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家长、教师、幼儿园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社会化进程与性格发展.通常我们会这样理解孩子的入园适应:当幼儿能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不哭闹,基本顺应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乐于参与各项活动,说明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因此,我们关注刚入园小班孩子,帮助他们顺利过渡适应期,并期待他们因此获得良好心理和集体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秀华 《生活教育》2011,(12):82-84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在创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开发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大课堂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许莺 《成才之路》2014,(30):I0007-I0008
正幼儿园的孩子,处在思想道德的萌芽阶段,因此在起步阶段树立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文明的思想道德行为,是孩子将来成才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推进和实施幼儿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为此我们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幼儿道德教育活动。一、思想道德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教室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地震的画面:房屋大量倒塌,道路损毁,桥梁断裂,山体滑坡……当看着我播放的新闻画面,很  相似文献   

9.
引言:研究的缘起进入21世纪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进行得轰轰烈烈,各种课程应运而生。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关注更多的往往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的生活活动很少受到人们的真正关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居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忽视,对幼儿生活活动的组织缺少方法,父母、祖父母包办代替多,孩子生活技能差。近年来,幼儿园教育虽然一直在倡导"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教育源自生活,"生活即教育",儿童的生活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将各领域的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们要抓住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生活环节中,在生活环节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教育资源,等待我们去充分挖掘和合理有效的利用。本文诣对幼儿园生活环节中教育资源的利用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以探究为核心,孩子是探究的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教师,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担负着培养幼儿科学意识的责任。在平时科学活动中,教师也尽可能地体现这一理念,但也不难发现教师在不经意中给幼儿太多的限制,幼儿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变化,从无知到认知,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科学活动中转化好自己的角色,让教学活动处在生活化的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活动形式,而区域游戏又是幼儿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游戏形式。在幼儿的区域游戏中,教师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适宜的介入孩子的游戏,这是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进程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师幼互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就提问而言,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既有教师向幼儿发起的提问,也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疑问,是师幼间、同伴间相互"抛接球"的过程。现实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提问设计中,更多地关注怎样通过提问  相似文献   

14.
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生活环节,它能反映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如厕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而生活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如厕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中的问题,还应从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其中。  相似文献   

15.
李静媛 《考试周刊》2014,(28):191-191
研究幼儿的生活容不得急功近利,容不得好大喜功。要特别注意捕捉幼儿真实的问题,结合教育的实际,紧扣幼儿的发展进行扎实而认真的研究。通过研究幼儿的一日生活,促进幼教范式的变化,促进幼教观念层面的变化,促使教师更多地思考和关注幼儿的生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海芹 《教育科学》2003,19(6):56-57
小班幼儿刚开始入园时哭闹,是家长送孩子入园的一大烦恼。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须紧密配合。家长可轮流送孩子去幼儿园,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良性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幼儿教师要爱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使之尽快克服分离焦虑,融入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学前期是幼儿适应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入园适应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家长、教师、幼儿园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社会化进程与性格发展。通常我们会这样理解孩子的入园适应:当幼儿能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不哭闹,基本顺应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乐于参与各项活动,说明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因此,我们关注刚入园小班孩子,帮助他们顺利过渡适应期,并期待他们因此获得良好心理和集体生活适应能力。在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我学习到个体心理特征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反思在集体普适性的入园适应引导中,我是否关注、思考过个体心理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所以我更懂得爱,爱每一个孩子甚至爱身边所有的人。我觉得教师不仅要向孩子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我们幼儿园教师平凡的一日生活和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的行为和习惯教育。  相似文献   

19.
家园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方式,这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教师在学校为传授给幼儿认知经验,教育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回家后家长对幼儿的知识以及行为习惯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家园共育家长工作的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班级环境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在认真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环境,尤其是区域环境的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对班级区域的设置、重点区域的调整以及如何提高区域使用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幼儿和教师要共同参与到一日活动时间表的制定和调整中去.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如能更多地关注班级环境创设,让环境成为教师和幼儿对话的平台,对有效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