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先秦时期盐业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盐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加上国土辽阔,盐的制售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国家产生后,盐业对国家财政等有较大影响。先秦时期,国家意义上的盐业管理开始产生,盐业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指导思想与制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商鞅等的盐业管理思想与实践,影响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盐业管理的始终。研究总结先秦时期的盐业管理思想,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盐业管理的产生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清代营口盐业。首先分析了清代营口盐业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及其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然后,从营口盐场的演变,营口盐业的产盐量来论证清代为营口盐业的鼎盛时期;最后,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研究清代营口盐业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盐是人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我国盐业生产的历史悠久。按照年代顺序回顾了我国自上古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宋代、明代和清代,我国盐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过程,并从科技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从"李约瑟难题"的视角对盐业生产技术在近代东西方的巨大发展差异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专卖商品。扬州盐商闻名遐迩,孰不知自古泰州才是产盐重地,扬州盐业的名气实因泰州盐业之盛况而起。本文试图探寻泰州盐业的发展概况,重塑泰州在两淮乃至全国盐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1897年以来,西方列强开始部分地剥夺山东盐政权,本文将主要分析1897年至1914年德占青岛时期青岛海盐出口的变化,来看海盐出口变化的表面下青岛盐业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盐政权,盐业经营以及盐业输出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社会,盐是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商品。历代封建统治者无不对盐业高度重视,多对盐业进行了严密而系统的管理。两淮盐区在全国众多盐区中首屈一指,是清政府盐业事务之核心所在。清代两淮盐区的中心地位体现在行销范围、食盐产量、盐税三个方面。两淮盐区能成为清代最大盐区,是自然环境、历史传承、政府重视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产盐历史悠久。到明代,温州已形成五大产盐场,制盐方法虽延承前代,但产盐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盐业生产、销售的管理,明政府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各级盐务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具体管理盐业生产资料的分配、盐税的征缴和私盐的缉查,为保证温州盐业的国有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盐国,产盐区分布非常广泛。不仅有丰富的海盐,而且还有池盐、井盐和岩盐,制盐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出产的盐,绝大部分是海盐,海盐是我国盐业生产的重点。我国的海盐炼制,主要是利用日光晒制,而晒盐一般应具备良好的晒场条件和优越的水文、气候、气象等条件。晒场一般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平坦、开阔;二是要尽可能地防止渗漏。我国北方沿  相似文献   

9.
曹魏统治者加强了对盐业的控制。曹操实行监卖制。魏国建立后,逐渐实行了盐专卖。曹魏时期,盐利不仅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而且成为促进北方地区经济恢复生机的动力。盐业与恢复经济紧密结合,这是盐业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的战乱严重破坏了北方经济,曹魏统治者急需以各种手段恢复农业生产。盐业在北方地区经济恢复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曹魏政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张謇集资购进淮南吕四盐场李通源盐垣,设立了同仁泰盐业公司,作为改良盐业生产的试验基地,并“即立整顿、改良二议”。同仁泰盐业公司的建立,为中国近代新式盐业生产组织的创立做了有益的尝试。张謇对传统的盐业生产进行整顿和改良,是中国近代精盐工业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运城盐池以生产潞盐闻名于世。 潞盐又名苦盐、颗盐、解盐。称苦盐、颗盐,是以味、形命名;称解盐是以盐池在解州境内,被称为解池而得名;而潞盐之得名,是源于潞村(今之运城市)并延用至今。 潞盐一开始问世,就是靠天日蒸晒,自然结晶,完全不同于早期开发的煎熬起始的海盐和西南的井盐。运城盐池天日晒盐的历史悠久,在我国以及世界盐业开发史上都是最早的,占据着光荣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盐业有悠久的历史。《太平御览》引《世本》曰:“宿沙作煮盐”。宿沙,相传为黄帝臣,以煎煮海盐而资民食,可谓制盐的一位先驱者。《周礼·职方氏》载:“东北曰幽州,其利鱼盐”;《管子·轻重甲》:“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封于营丘,以齐地饵卤,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河北沿海地区,古代属燕,又是幽州所在地,山东是古代齐地,可见河北、山东等地的盐业生产在周代已有发展。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实行的“官山海”、“正盐荚”等发展盐业生产的政策,为齐桓公的霸业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西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发展封建经济,实行盐铁专卖,在盐产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两个层面看,我国盐业垄断的法律积弊在于垄断行政化、部门化、地方化基础上的法出多门、有法不依、选择性执法和非法行政.这注定了突围我国盐业法制困境在路径选择上所必需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决定了我国盐业垄断改革法治化应有的立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盐一直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一种专卖商品,是封建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与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世纪以来海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国盐业史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对20世纪以来中国盐业史研究作一回顾,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扩展新方向,提出新课题。温州盐业史研究是一处急需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5.
清代,广东盐区是全国的大盐区之一,盐课收入是广东地方政务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盐务官员薪费及日常开支、缉私、捕盗、军饷支出、河工建设、赈济、藉抵赌饷等用途。通过研究盐课收入在地方政务中的流向,可探知盐业经济对地方政务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揭示出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丁日昌在两淮盐运使任上首先对盐务本身进行改革。针对以往的弊病,在运销环节上,他采取了固定引额和成本的方法,不准盐商多请引,也不准盐商少运盐;在生产环节上,他督令修复生产盐的场垣,划定界限、筹备煮盐用的草薪,减轻盐的生产者灶户和盐商的负担,以恢复和发展盐业生产。其次,他通过拟定在任盐官功过奖惩章程,并定期对官员进行选拔、考核,对管理盐业生产、流通的各级官员的作风进行了整顿。  相似文献   

17.
古代潮州位于东南沿海一隅,便天然地具备了利用海洋资源的优越条件。本区的盐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至唐代,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盐产地之一。《元和郡县图志》载潮州海阳县“盐亭驿,近海。百姓煮海水为盐,远近取给”。唐代后期,潮州得天时地利,遂有“稻得再熟,蚕亦五收,煮海为盐”的美誉,盐业为本区经济之瞩目者,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河东解盐在中国盐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著名的池盐产盐区,是促进运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38年3月4日,运城沦陷后,日军对河东盐实行严格管制,成立了伪河东盐务管理分局,由华北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全权负责盐的产销事宜,并在运城地区实行食盐配销制度。在日军的管制下,盐工生活更加困苦,盐商的负担加重,盐商组织也在日军的压迫下纷纷解散。  相似文献   

19.
开中盐法是明朝盐业官营的基本制度,国家不仅垄断了盐利,而且将其用于直接解决国家急需的军粮边储和调节经济领域的其他问题,把封建的盐业专营制度发挥到了极致,但它一切以朝廷意志为指归,是与经济的基本规律相违背的。必然成为盐业经济的桎梏。  相似文献   

20.
张謇、张詧兄弟于1913年发起成立大有晋公司。基于史料,阐述大有晋公司成立、经营情况,以及历经板晒风波、“裁撤”盐业部、再陷亏损后结束营业的结局,提出大有晋公司盐业经营一直在废灶兴垦与盐垦兼营间徘徊,废灶兴垦是经营理想,盐垦兼营则是现实抉择,并从政策环境和自身原因两方面简要分析大有晋公司未实现经营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