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类,这是逻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墨辩》逻辑是建立在类的同异的基础之上的。本文根据《墨辩》中关于“类”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墨辩》关于类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并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进行比较分析和评论,肯定了《墨辩》的类理论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和逻辑学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墨辩》之辩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辩》博大精深,既有丰富的辩术,又有系统的辩略,仅仅从辩术方面来认识《墨辩》是片面的。《墨辩》有关“誉”、“诽”、“服”、“执”等内容构成了墨家的辩略体系,这个体系是科学的,是墨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墨辨》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的主要文献。《墨辩》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六篇,它是一部结构严紧,具有相当完整逻辑体系的论辩学。《墨辩》中关于“辞”的逻辑思想是很丰富的,本文仅就其中的部分问题,略作简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别墨”是胡适对墨子后人中研究科学和逻辑学的墨家学派的称谓。胡适认为别墨是《墨辩》六篇的作者。胡适的别墨逻辑思想可分为三部分:重新评估《小取》篇的地位和价值;论证《墨辩》中的“效”、“譬”、“侔”、“援”、“推”诸种推理形式的性质;论惠施和公孙龙的逻辑。胡适在研究别墨的逻辑思想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比附,分析出别墨逻辑不同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特殊性一面,这意味着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学科自觉。但胡适将惠施和公孙龙归入别墨学派中加以研究,这种混淆名墨两派的观点招致了后人的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6.
中国名辩学说被誉为世界三大古典逻辑之一。《墨辩》则是中国古代逻辑辉煌成就的标志,有人认为它几乎可以和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相比美。《墨辩》中提出了“或”“假”“效”“辟”“侔”“援”“推”等颇具中国味道的推理形式,其中特别对“侔”进行了大量阐述和论证。然而引起当时及后世争议最多的也正是这个侔式推论,很多问题至今尚未形成定论。对此,笔者拟从新的角度采用与  相似文献   

7.
《墨辩》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较完整、系统、兼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为一体的逻辑体系.其构成与“类”概念息息相关。“类”不仅是“三物逻辑”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是“定名”、“立辞”、“辩说”的基本依据。它不仅作为“墨辩”的逻辑起点,而且也作为逻辑主线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对《也说“毕月乌”》的两点补正李延年吉发涵同志的《也说“毕月乌”)一文(以下简称《也说》文,载《文史知识)1991年12期),发笔者心中所想而口中不能言之论,读来甚感痛快,且颇受启发。《也说》对贾笑孟同志《“毕月”辩讹》一文(以下简称《辩论》,载《文...  相似文献   

9.
“侔”是《墨辩》“说”之一式。自近代墨学复兴以来,逻辑学界在对《墨辩》的研究过程中,对“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对于推动墨学研究、宏扬中华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侔”的认识十分混乱,特别是在什么是“侔”和“侔”是什么这两个基本问题上,存在着原则性的错误。本文试图指明这些错误及原因,并尝试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以表示对曾充盈天下,为实现“谦爱”理想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①之墨家师徒们的敬意。一什么是“侔”什么是“侔”的问题是研究“侔”的首要问题。如果没弄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辩论能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结合《24时计时法》的教学片段,提出“辩论素材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辩论时机的设置,要契合学习的进程;辩论过程的实施,要体现教师的作用”三个方面的教学改进措施。实践表明,通过辩论材料、时机、组织方式等方面的优化,教学中的辩论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占的地位与陈芸同等重要,可惜迄今未有从其文学形象角度切入的研究,这在《浮生六记》的研究方面是一个重要的缺憾。透过《浮生六记》的文本,我们可以分析并得出结论:沈复是一个忠于所爱、率真洒脱而又有独特审美眼光和很高美学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是研治中古道教史的重要文献,在传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文,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对此有所整理和考辨,但仍留下了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以《抱朴子内篇校释》所揭举的异文为中心,对其中十五条异文作了考辨,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兵学鼻祖孙武,其《孙子》十三篇,向来被称为兵经,很少有人深入探讨它的文学价值及语言艺术。《孙子》诞生于战争频仍的春秋末年,又受到当时时代和历代战争实践的检验,从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军事哲学著作,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精湛的语言艺术,至今传诵不衰。它具有迷人的东方思想文化魅力,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绚丽的军事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14.
墨子提出“君权人授”。主张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物质财富、智力成果大众共享的社会;他倡导“爱民如父母”,主张天子(国君)应当忠于民众,为民众谋福利,把民众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墨子的“兼爱”,强调爱的对象应包括当时最卑贱的奴隶。墨子主张构建覆盖全体劳动阶级食、衣、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拟定了一系列改革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从导致中西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化差异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只有深刻理解并恰当表达深层文化信息,完成文化传递的任务,才能保证文学名著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浮生六记》虽非园林专著,却对山水园林有着独到的评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其英译应更注重美学功能而非交际功能。通过三个译本对山水园林英译的比较,分析了不同译者审美再现的手法,以及其中所观照的译者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音乐美学人格论、心态论、修养论、范畴论一齐构成了他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而其艺术修养的境界论更是与其道论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子音乐美学思想对庄子、墨子的美学思想乃至现代审美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教育思想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视为异端,但终因其独特的价值而顽强地存活下来,在教育目的上,墨子构建了道德理想人格模式,对中华民族传统理想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内容上,墨子突破了儒家的六艺教育范畴,表现出非凡的创造性;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力行,独树一帜地提出“强说人”的教师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19.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目前,针对《墨子》李译本的研究为数甚少。结合具体实例,从李译本的翻译成果看,李译本中存在文本误释现象,因此,观察造成文本误释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正确解读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旧论以为儒家是原始时代“政教合一”的人物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对此还需要从“君子”与“庖厨”之关系来进一步了解。从古代“食先祭”的化背景来看,与庖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祭礼或其他相关的巫教仪式。由于最初分工并不发达,所以屠宰动物与主持祭礼是合而为一的,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中奠定了原始儒家“巫师兼宰辅”的政治身份。旧论中把“墨”解释为使用墨绳之木匠,此说颇为荒谬,从对历史献的精神分析看,墨子是一个拥有政治观、宗教观、经济基础和军事能力的集团首领。从墨子一派严格的组织纪律及其弟子对巨子的忠诚来看,我推测这很可能是一个流亡的贵族集团。从古代流行的三统说来看,夏德水.其色尚玄,由此可知墨色正是夏代王朝的象征。这是墨子被迫亡其姓氏之后,而取这一颇具象征意义的符号自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