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由"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我从思想上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主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构建的"课堂教学";其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个人独立和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诠释自己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果来体验参与教学,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周世平 《上海教育》2014,(34):75-76
学习是什么?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是知识建构、是活动本身、是情境脉络的变迁,也是对话和协商等,学习分布在学习共同体中。"由此可见,"经历"本身也是学习的结果之一。以此为基础,我努力转变观念,从习惯的"以教为中心的学"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4.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  相似文献   

5.
一、“以学定教”的涵义 “以学定教”可以描述为: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教”的中心转向“学”的中心,从“传递、讲解”转向“支援、帮助”。现在,基于建构主义等的学习理论,人们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学习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建构世界之意义的活动,学生并非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知识的意义并不存在于教科书中,而是存在于学生借助思维同他者的积极沟通中。由此可见,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做他最感兴趣的工作时,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要实现这些转向,离不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盲生的数学学习虽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基本理念与普通教育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育观充分说明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领域的开放性和学习目的的综合性。课标将"综合性学习"单列(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分段阐述),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从而有力地摒弃了"课堂为中心、课文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端正了作文教学沿着"课内外衔接、校内外结合、学科间沟通"的前进方向,为整合小学作文教学要素,建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一、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大作文"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一体化的大作文课堂1.整合习作素材,建立相对稳定的题材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带着问题展开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以"问题中心教学法"为载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善学习行为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实践内容及设计  相似文献   

10.
李峰 《甘肃教育》2011,(16):14-15
打开他的博客,一行字格外醒目:一个走在教育路上的行者。知道他的人都清楚,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行走者",低调而不失淡定,平凡而不失果敢,默默地行走在促进教育改革的路上;他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生"局长,既有智者的深沉蕴藉,又有师者的儒雅之气。每次出差回来,他的旅行包里少不了一样东西——"书",考察学习间隙也非要到书店"逛一逛"不可。  相似文献   

11.
生本教育主张改变传统师本教育"先教后学、教多学少"的模式,实行"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师的角色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教师要将以往自己手中的"教案"改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探索一条"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徐广香 《考试周刊》2012,(52):67-68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转向"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个性品质获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功利主义教育下以"由外而内"为特点的"外来型"学习动力体系日趋式微。改变当前中小学学生逃学、厌学现状的理想路径,是充分发掘教育中的审美意蕴,建构以"由内而外"为特点的"内发型"学习动力体系:学生学习动力之源不仅仅是他者的"肯定",更是自我内心的喜悦;学生不只是为了一个看不到的结果而"吃苦耐劳",更是在享受当下的学习过程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4.
传统哲学是"同者"哲学,没有"他者"地位,但列维纳斯第一个明确提出:"他者"更原始,是完全的、外部的、独立存在的存在者,自我不仅无权"杀戮他者",而且是为"他者"存在的。列维纳斯为人类展示了平等、和平的共存(共在)方式;但又没有否定"自我"的存在,只是质疑"自我",即自我与他者是一种共在。这是弱者的话语,因为根本不存在真实的、不带偏见的"他者"表述知识:时至今天仍然是丛林的世界。但"他者"的呼吁——和平的"共存"——是对极权性、排斥性、奴役性、唯我论的同一性思维的否定。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努力营造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其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实现英语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刚 《生活教育》2012,(14):22-2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最早形成的一个基本原理。学习科学是在反思认知科学等学科关于学习的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基础上新近兴起的一门科学。从学习科学的视角解读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主要是从学习隐喻的变化认识"教授"、"教学"与"教学做",从学校学习的去境脉化认识"做"之中心论,从建立学习共同体认识教学做合一之"以教人者教己"、"艺友制"。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但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缺乏自主意识,这与其在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改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本文从变"执行者"为"开发者",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宽新领域;变"讲授者"为"对话者",让学生自主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变"领导者"为"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开放互动"和"主动发展"研究表明新课程强调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应该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9.
沈丽新 《教师》2012,(11):113-114
开放教育模式下的电大教学倡导"以学员为中心",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了"导学活动",课程辅导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是过去的"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而是学员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辅导者、督导者、疏导者……",为"扮演"好这些角色,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基层电大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开放教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正是"教育公平"的本意所在。"分层教学"是同"教育公平"背道而驰的。替代"分层教学"的学习方式不是基于划一教学的学习,而是每一个人的多样性得以交流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