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不平等条约签订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集中表现为挑衅中国领水主权。面对这种非法挑衅,当时的清正府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实施强制引水制度,牢牢控制引水主权。严格管理湾泊的洋船。商船、兵船必须湾泊于指定地点,并接受严格管束。对外国船员行使完全的刑事管辖权。拒绝列强染指海上缉捕权。正是由于清政府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在武力和封舱的威慑下,西方列强的挑衅活动不得不有所收敛,条约前时代的中国领水主权也因此而大体上保持了完整。当然,这种完整随时都受到威胁。嘉道年问,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夕,列强挑衅中国领水主权的活动日益增多,预示着对中国领水主权大规模侵犯的时代即将到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就是一个标志。自此之后,中国领水主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对现存在朱平等条约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西方列强大大发展了不平等条约制度体系,将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使得这一特权制度更为完备、严密。列强由攫取条约特权,进而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对中国实施全面控制,这是半殖民地最为突出的特征,亦是《辛丑条约》最基本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义和团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列强又不得不吸取教训,有所顾忌,对某些条约特权采取谨慎的态度。同时,在中国反对不平等条约的历程中,义和团运动是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这一斗争的最终胜利铺垫了一块必不可少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先后签订了五百多个不平等条约。随着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在条约体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运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整个条约体系建构中重要的支撑点,亦成为中国近代史分期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我国报刊近代化是与半殖民地化相伴而生的。自列强用炮火轰开中国大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报刊舆论主权如同政治、经济权利一样,严重丧失。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深感报刊舆论主权丧失的痛楚,以及重建舆论主权的时代使命。他们冲破重重困难和阻碍,为创办一份真正替中国人说话的报纸而奔走。作为当时国人的代言机关,《时务报》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刊舆论主权的成功重建。北方的舆论阵地《国闻报》,在争取话语权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姿态,做出不懈的努力。针对任何侵害中国主权的外报言论,该报决不保持沉默,与外报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其结构和性质,同所处的社会形态是相一致的。很显然,中国近代和现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只因复习的方便,才把它们归纳成为这个专题的。(一)列强对华的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曾使用了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文化的方式和手段侵略中国,但最终还是为了经济掠夺,并造成了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着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占有支配性地位。1 中国社会经济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朝开埠通商,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方国家开始疯狂地向中国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大增,英国人直接操纵中国海关的管理大权。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更深入更宽广,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陷入  相似文献   

6.
中英《烟台条约》是在非战争背景下,英国以马嘉理命案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英国及列强在华的经济、政治、司法、外交等方面的特权进一步扩大。条约中关于洋商洋货在华享受“子口半税”等关键条款,直到1931年才被裁撤。这一条约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薛伟强 《历史学习》2005,(11):32-33
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为世诟病的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等特权持续了近百年,清廷为什么要签订这些条约,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是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近代中国存在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是列强对中国的暴力强加,外交讹诈,再加以所谓的法律固定化制度化的结果。主权国家之间缔结的条约一般都是平等条约,即双方自愿商定,权利义务对等;只有战胜国强制战败国签订的割地赔款的和约带有不平等性。欧、美、日资本主义列强兴起后,在全球范围内疯狂侵略扩张,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400多年间,它们用直接军事…  相似文献   

8.
条约文本与实践的互动,提供了观察近代中国主权丧失的新视角。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上海港引水权丧失的法理基础。基于条约文本之上的不对称性实践,才是引水权丧失的持续动因和深层内容。但后人往往忽略这种互动,误将“文本”当作历史。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时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回顾不同阶段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的研究状况.总结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抛砖引玉,展望不平等条约及对近代中国政治影响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0.
人民主权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思想由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蕴涵了人人生而平等以及政治社会中的人应当自己统治自己的基本理念.它的产生无疑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马克思进而指出,人民主权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权.虽然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人民主权有不同的理解,但它已是现代大多数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正统思想.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思想,同时借鉴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和制度中的有益成分,结合社会转型中的实际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诸多资本主义国家以中国法制不完备为由,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获得了所谓的领事裁判权,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并践踏了司法主权。为了恢复司法主权,清政府及后来的中华民国政府做了种种努力,但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再拖延,直至20世纪40年代才取消了领事裁判权。这一列强失去领事裁判权的过程也是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恢复国家独立、收回司法主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它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曾纪泽提出了一系列修约废约和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的主张,并在外交实践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有力地冲击了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公法较为完善的今天,依然存在着国家地位不对等的情况。强国惯常于通过条约扩大自己的利益,对于条约的另一方,这显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回归中国近代史,是一段缠绕着“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屈辱起于中国方面对国际法及外交知识的匮乏,随着留洋人士的归国后,近代中国才开始注重对外交方面的认识。如何消除“不平等条约”的严重侵害成为了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修约”针对此问题作出的努力,成为当时中国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 ,中国政府推行“一面抵抗 ,一面交涉”的政策 ,不断寻求西方列强的同情和支持 ,希望列强介入、干涉中日军事冲突 ,借助列强的力量对抗日本。列强也曾出现于事变的前前后后 ,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西方列强没有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海停战协定》对中国来说仍然是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地的中国依赖外国势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极其困难的  相似文献   

15.
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山东问题成为“悬案”。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在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中、日双方最终签订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收回山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美、英两国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局面,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反分裂国家法》与《与台湾关系法》分别是两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反对“台独”、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澳门开埠以来中葡对澳门治管权实施的演变及主权问题的审视 ,揭示了澳门法律地位的变化过程 ,认为 1849年以前 ,中国政府实际上执掌着澳门的主权和治权。此后 ,葡人开始建立起在澳门的殖民体系 ,澳门主权动荡 ,但中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对澳门的所有权。 1999年 12月 2 0日澳门的回归表明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8.
庸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非常发达的国家,其地域面积广阔、国力强盛。庸国的成就几乎包涵了全部的古代文明因素,所以,它在中国古代史上应该是一个全面进入文明的国家。以竹山为核心的堵河流域是华夏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顾维钧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不平等条约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到的侵略、外交上的丧权辱国等问题作出了论述。他提出了不平等条约的产生、对国家主权的认识、不平等条约与国际法的关系、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等内容。民国时期,顾维钧为修改不平等条约作了不懈的努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先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钓鱼岛和明清政府长期有效的管辖与控制,表明钓鱼岛在历史上就归属于中国。中日钓鱼岛的主权争端,起源于明清政府积弱下的海洋退缩与日本维新后的海洋扩张,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又因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大国博弈,使它成为当代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