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色英勇勋章》中弗莱明是英雄和懦夫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英勇勋章》一直被视为美国第一部"现代"战争小说,第一部不含英雄主义色彩,完全以讽刺和怀疑的态度创作的战争小说。对于人的精神层面的分析远远超过了其对外在暴力的描写。因此,这不仅仅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也是一篇心理小说。斯蒂芬.克莱恩在《红色英勇勋章》中,英雄典型亨利.弗莱明便是这样一个集合了英雄和懦弱的统一体,为我们揭示了人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这篇小说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一部代表作品。小说通过南北战争这一事件,细致深刻地描写了各个主人公命运与性格的改变。这篇小说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的迫害和民众对战争无奈的接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概观(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繁荣鼎盛时期是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真正具有史诗品格的优秀战争小说往往不是产生在战争中,而诞生在战后的和平年代。这差不多是战争小说创作的一条规律。首先,战争环境中写战争,不免受视域的局限。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作家要从全局的、宏观的角度把握战争,写好战争,是有一定难度的。正因此,我国现代战争小说,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其实还没有产生过一部真正称得上史诗的宏伟巨著。其次,小说创作有自己的特殊艺术规律,它不同于诗歌和散文可以凭一时的激情而急就,也不同于报告文学要求迅速、近距离地反映生活,它更需要作家丰富的生活积累、余裕的创作时间、精巧的艺术构思,而战争的艰苦环境显然难以为小说创作提供充分良好的条件,这是战争中写战争难以产生艺术精品的客观原因。我国现代战争小说普遍存在艺术上的粗糙,盖源于此。  相似文献   

4.
张恂 《安顺学院学报》2012,(4):17-18,30
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血色子午线》是一部以美国西部边境为背景的小说。文中,麦卡锡基于美墨战争后在美国西南部发生的大肆屠杀印第安人事件,将小说的中心人物霍尔顿法官塑造成为战争的代言人。作者从文本分析的角度,阐析了小说中霍尔顿法官的战争本性,以血淋淋的场景来反思战争的残酷,并提出战争将会永远存在,只有认清引起战争的本源,并与其不断抗争,人类社会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通过对斯蒂芬·克莱恩的战争及心理小说<红色英勇勋章>中的颜色及动物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来展现小说的自然主义特色,阐释克莱恩对战争、人性及人的生存状况的认识.说明该小说真正表现的是人在战争环境中的动物性和被动命运,谴责了战争把人非人化的残酷本质.这些特点使得该小说成为美国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6.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战争小说,但是它里面交织着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恋爱故事,使它又成为一部爱情小说.作者经过一系列艺术的建构处理,将战争(以它的参加者为代表)与爱情二者相互矛盾却又彼此牵连的事物交织在一起,两个主题,两个线索,最终走向一个共同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文学,强调了"人和"对战争的决定作用.人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义","义"在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中如影随形、不可或缺.本文抽取了小说中诸多战争的起因和结果进行分析,以探究《三国演义》文学呈现"义"对战争性质及结局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主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小说作者在独特的女性视角下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结合美学原理的知识,文章将从女性形象、叙事风格、诗化语言三个方面探究《一个人的战争》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诗化倾向体现突出的一部作品。小说在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下充溢着朦胧、飘渺的诗一般浪漫的氛围。在这部林白的代表小说中他叙述风格的散文化、诗歌化,意境氛围的诗情画意,语言的唯美飘逸一起构成了其诗化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反战小说。作为美国文学里迷惘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这部小说里主要描述了战争给美国年轻一代精神和肉体上带来的巨大伤害。本文主要论述了战争是如何迫使主人公费雷德里克.亨利一步步走向迷惘的。  相似文献   

11.
小说《蝇王》从表面上看是一部描写小孩的小说,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看的故事,更是一部反映现实成人生活的寓言故事。借孩子们的所作所为来警示现实中的人们,告诫人们注意人性的缺陷,呼唤人性的净化。本文试图挖掘小说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启示,从人类对物质的疯狂追求,对自由的逃避以及战争三个方面来阐释小说中包含的现代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征西大将军》(The King’s General)是一部战争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杜穆里埃巧妙地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独立、坚强、勇敢和聪慧的女性——昂纳·哈利斯。该文分析和探讨了昂纳的个性和人格魅力,阐释了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小说《对纯真的爱》是德国作家威廉·格纳齐诺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作为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格纳齐诺没有急于追问父辈应对二战所承担的罪责,而是将他们作为战争的受害者,描写战争如何摧毁了他们的信念﹑理想和希望,导致他们在战后因这种心理创伤而无法正常生活。小说不仅书写了战争亲历者的直接创伤,还书写了战争对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所造成的间接创伤。作品中所描绘的双重创伤既是对战争的控诉,又是对战争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火印》是一部重视动物意象的呈现和动物叙事表达的战争题材小说。现实与神秘的动物意象共生并存,双重叙事和双重视角和谐互补,对向善向美人性和民族自由的不懈追求,形成了小说以动物为中心的独特叙事风格和表现战争的独特角度。此外,作者在小说中还表现出了对以往文学理想的继承和开拓,对于动物小说和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续夷坚志》是元好问晚年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书名承袭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其虽为志怪小说,却生动记述了金末元初的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特点。通过对《续夷坚志》进行文本分析,论述了其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故国之思。元好问极力反对战争,赞扬优秀的官民,尽力留存旧邦文献,记录风土人情,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把对故国的怀恋倾注于小说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6.
“激流三部曲”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长久以来,绝大多数读者和评论者一直公认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围城》的描写带有"成长小说"的鲜明特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优秀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8.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重要悲剧作品,反映了罪恶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幸和灾难。本文通过对战争机器的残酷杀戮、小说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小说所具有的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9.
《五号屠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其作者为美国著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冯内古特为表达小说的反战主题,在《五号屠场》中运用了元小说,戏仿,拼贴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正是这些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在小说中的完美应用使得《五号屠场》成为了一部优秀小说。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的历史.战争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文明的灾难史.随着冷兵器时代到热核兵器时代的发展,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灾难越来越大.20世纪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忍的世纪.这是一个战争不断的世纪.战争所造成的,或者与战争有关的死亡总人数约为1.87亿.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里,世界上就爆发了470多起局部战争.战争的手段也从常规武器发展到核武器、生化武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不仅迅速杀死大量人员,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加剧与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最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源.在美国战争小说中,战争对生态的破坏也成为许多美国战争小说家关注的对象.从多克特罗、薇拉*凯瑟、冯尼格特等作家的战争描写中,我们看到战争如何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