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摄影是以可视的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再现新闻事件的.形象是传播的主体,形象是新闻“语言”,文字只是形象的补充,形象的典型程度直接决定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正因如此,要搞好新闻摄影报道,必须首先在“形象”上做文章.改善了形象效果,也就提高了报道质量.由于是形象报道,所以在对象的选择上有别于文字报道.文字报道在选择对象时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对于摄影的形象报道来说,这只是标准之一,是基础.只有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不乏其形象特征,才是摄影报道选择的最佳对象亦即摄影报道的生命所在.不具有形象特征的新闻,可以形成文字报道,甚至成为优秀的新闻报道,但却不便于形成摄影报道,更不可能成为摄影佳作.所以新闻事件的形象性,是摄影报道在对象选择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与一般的文字报道不同,报纸上的许多新闻照片往往由于信息量不够充分,需与文字配合才能构成完整的报道。好照片要“抢眼”,好的文字说明要“耐嚼”,二者犹如红花绿叶,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问题是现在有些报刊的编辑虽然重视图片的选编,却不太重视配照文字的精编,充斥版面的都是“图为……”的文字,干瘪枯燥,读来味同嚼  相似文献   

3.
肖榕 《新闻战线》2023,(9):83-85
台盘村“村BA”的“出圈”说明,体育新闻报道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价值,让报道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体系更完善。打造出更多反映时代特征、推动时代进步、引领时代发展的“爆款”,才能不断增强体育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惠永春 《记者摇篮》2006,(11):39-40
新闻,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新”字,这是新闻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是新闻赖以发展状大的惟一基础,难怪同行人都说:新闻姓“新”。那么,作为一名记者,不也应该姓“新”么!为了“新”,记者们跑得更勤了,乘坐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使用最先进的传播技术,争分夺秒,一比高低。报道形式上有了现场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重点报道……表现方法上,大量借鉴其它文字尤其是文学的表现手段,在确保新闻真实的原则下,有散文表现法、小说描写法、戏剧对话法……在叙述方式上,不仅限于第三人称,也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不过,也有不少人不能冲破旧习…  相似文献   

5.
1990年8月,以重视新闻摄影地位和作用,提高新闻摄影作品质量为内容的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隆重召开.在新闻摄影界,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会上,穆青提出文字报道与新闻照片要“两翼齐飞”,蒋齐生强调新闻报道要“图文并重”.这一办报的新思路、新观念得到与会老总的普遍响应.继这次会议后,1991年4月,全国地市州盟报总编辑又汇集在云南玉溪举行新闻摄影研讨会.参加会议的老总不仅带笔,而且带着照相机,既讨论又实践.一些老总公开解剖自己,承认自己对形象报道新闻规律知之甚浅,指挥不力,造成报纸文字报道一翼强,摄影报道一翼弱的现象.地州盟报总编们认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领导是关键.一个好的总编辑必须具有现代报纸意识和调度指挥文图两翼的能力.这两次会议之后,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又召开了两次.与会代表反映,老总们重视新闻摄影的程度正在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正如《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所言,银川、韶关会议后,我国报纸的新闻摄影有了不小的进步,随着“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深入人心,报纸对新闻摄影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报纸上的新闻摄影作品普遍用得多了,用得大了,报道领域更宽、更深入、更贴近生活了.但是,新闻摄影工作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质量上,具体  相似文献   

6.
从“图文并重”到“图文相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文相联”,就是以有效传播为目标,以整体策划为手段,有机综合摄影和各种文体的文字之间的优势,对读者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的既形象生动又深刻充分的图文报道形式。 探索过程 1994年起,《大众日报》在办报中逐渐感到,在应对重大主题的报道时,单纯的文字或单纯的摄影总是或多或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30日,四川泸州一位19岁小伙子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自杀”,此事引发了网友与媒体的集中关注,最终这位年青人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整个微博直播中,网友围观、留言评论,其中的冷漠、观望和幸灾乐祸的观点充斥网络,这显示出此次事件中的失范者并不只是存在传播伦理的问题,更存在公共道德的问题.媒体如何遵从职业伦理规范去报道这样的“自杀”事件,如何从伦理角度去规划有责任的报道,成为自媒体时代媒体和网络在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国军 《新闻界》2007,(3):49-51
新闻报道的“冰山原则”,是选取新闻事实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或侧面,以简要的文字勾画出鲜明的形象,在“有形”当中拓展“无形”的意蕴,在“有限”当中追求“无限”的韵味,它是为了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而对文学表达技法的有意借鉴和运用。新闻报道的“冰山原则”与新闻的本质属性血脉相联,它贯穿在新闻立体性、流动性和具有画面效应的叙事当中。坚持“冰山原则”能够有效防止“琐屑化”报道、概念化报道、“真空式”报道。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颠覆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如何创新政务报道形式,将“硬内容”与“软传播”结合,契合融媒体时代受众阅读方式,从“一专”向“多能”转型发展,成为党报文字记者实现业务突破的必经之路。2021年四季度,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策划推出大型系列访谈报道《破冰与突围·县(市、区)委书记全媒体纵横谈》(简称“纵横谈”)。系列访谈期间,湖北日报记者创新音视频、图文等多媒体表达方式,根据报纸、新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制作编排,取得突破性宣传效果。本文结合笔者此次参与武汉市区委书记访谈的经验,就文字记者如何在全媒体访谈报道中探索转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探析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闻采访中的“霍桑效应”现象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写到:“电视的形象性常常给人比文字报道更真实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略,‘招摇过市’的摄像机常常没有‘不露声色’的文字记者更能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因为电视摄像机前的人们当意识到镜头正对准他们时,有可能夸大或隐瞒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一年一度的“两会对外传播”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与分析方法,展示“两会”报道的国际传播现状与所面对的问题,即“两会”对外传播不能十分有效地进行,致使国家形象受到扭曲.并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指出“信息传播不充分”、对外传播“宣传”性质以及“全球化过程”等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关摆脱传播困境的策略,即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写家”是具有特定职业素质的一类记者,他们性格开放、好奇心强;举轻承重、发现力强;超越自我、挑战性强。他们和“名记者”的名分一样,只能主要凭其作品的阅读率和影响力来认定。之所以称为“写家”,而不称为“名记者”,是因为报纸参与新闻竞争的基本手段是以文字报道赢得读者,“写家”写出有较高阅读率和传播效益的报道是报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冬至时节,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创立的首届“中国电视掌声·嘘声”发布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这一活动是针对过去一年中国电视媒体的公共事件报道和节目传播,以“掌声”和“嘘声”的方式,表达传媒学人独立的立场、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评论,发出传媒学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选择、专业判断与学术观点.掌声,意味着认同与致敬,更表达了一份诚挚的褒赏;嘘声,意味着批评与提醒,更表达了一份深切的关注.两者共同传递着传媒学人不变的坚守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如果能够很好地配合会使新闻报道锦上添花。本人通过多年来的新闻摄影实践以及近来担任文字记者的一些采访经历,深深地体会到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既不能机械地“合作”,也不能盲目地“单干”。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的这种“分”与“合”的关系如果拿捏得当,会充分发挥新闻照片在报纸版面上“一图胜干言”的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今报刊早已进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时代,图片已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大量群众参与摄影,扩大了版面编辑选择好照片的范围,增强了新闻传播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新闻传播队伍中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准确地定位自身,争当新闻摄影的排头兵,引领新闻摄影,应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既可以拍摄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又可以撰写出文笔犀利的新闻文字报道的“两栖记者”。  相似文献   

16.
连续四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虽算不上“老司机”,但几年经验的积累,让我在这场竞争中更有底气. 比如,当数千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时,我能使出“火眼金睛”,一眼识出来自湖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有针对性地开展采访;再比如,重要现场单兵作战,我能“三头六臂”,图、文、视频全媒体报道,网、端、微多平台传播.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讲究用事实说话讲理。具体到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说,报纸用文字叙述事实进行报道,电台用声音讲述事实进行报道,电视用画面展现事实并以声音和文字辅之报道。对报纸报道新闻而言,文字固然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但是各种“图”已经不知不觉地在信息传播中夺得主要角色,特别是“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建构的视角反思西方主流媒体对于“阿拉伯之春”与“占领华尔街”两次社会运动的报道,认为依靠其强大的技术条件与传播能力,西方主流媒体遵照自身的社会结构属性与媒介报道规则建构了“适宜报道的社会运动”.但是由于现今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这种传播霸权正在被“另一种现实”所打破.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南方日报遵循移动优先战略,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重大会议融合报道,生产适应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融合报道产品,推动报道由“相加”走向“相融”. 生产适应多介质传播的融合报道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化挑战为机遇,关键是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优势再造,顺应移动化、个性化、视频化等信息传播趋势,创新理念、方式、手段等,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传媒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各家报纸以各种方式吸引读者,一张报纸要把一定数量的读者吸引到自己身边,非得有不同凡响的独特之处不可。要么,你的报道是独家的;要么,你的报道形式别出新裁;要么,你的报道比别人更权威、更深刻……否则,就会变成自己办报自己看,既起不到传播信息的作用,更达不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光明日报“今日话题”专栏之所以在1995年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原因就在于她“特”、“新”、“快”、“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94年5目,“今日话题”在光明日报上一亮相,就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很多读者从千里之外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