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沙名校集团化办学是以一所名校为核心,以若千所名校为依托,集合更多普通学校在共同或相近目标引导下,采取较为合理的形式,达到优质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和均衡的办学模式. 长沙名校集团办学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校际恶习竞争、办学理念狭隘、教育内涵同质、教师编制局限等问题,显化生态、错位发展,优化布局、区位发展,强化特色、高位发展,活化编制、借位发展是推进中学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是一所优质初中校。2006年被市教委命名为历史名校。2008年历史名校的改扩建工程启动,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在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抢抓机遇,以建设历史名校为契机,确立了走内涵发展之路,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并提出努力  相似文献   

3.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扩大优质教育覆盖,策略走向是特色办学与合作共享: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办出特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开发和利用名校优质资源,在教师互助中开展本土化的教研与培训,共建共享“特色学校共同体”和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人才。  相似文献   

4.
最近,全国各地教育集团化办学方兴未艾。教育集团通过名校引领、资源共享及集团内校际互动合作,扩大专家资源、名师资源、课程资源等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辐射,探索教育组团式发展逐渐取得了成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探索,依托名校,以联合办学、集团办学为主要外显特征的学校联合体已经成为各地推进教育改革的举措之一,同时也成为部分地区寻求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路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海(特别是郊区)的  相似文献   

5.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名校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担负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以名校为龙头学校的名校集团化创新了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索名校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以共同愿景或目标为纽带,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平等主体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尊重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是名校集团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吴颖民 《广东教育》2003,(12):43-46
本文所论的优质教育品牌,近乎民间所谓之名校。这些名校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重点学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优质教育品牌与民间所谓之名校,不尽相同。名校,是从学校之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角度揭示学校的品位属性。而优质教育品牌,是在名校的基础上,从学校品牌特征的角度,揭示其所具价值与效益的资源属性。优质教育品牌,有一部分是在重点学校的基础上发展、打造出来的,有的却是伴随着教育市场发育过程而产生的。重点学校与优质教育品牌,二者亦不能相提并论。重点学校侧重于揭示学校在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地位,而优质教育品牌则侧重于揭示学校由市…  相似文献   

8.
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的张力,催生了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但名校创办的教育集团,在产权与教育宗旨上都与民办教育集团有较大差异。名校创办的教育集团按照集团学校内部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实体式、联盟式与品牌式三类。目前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面临如下三大问题:名校优质教育的沉淀与优化,集团管理由“学校管理”向“学校经营”转型,集团成员学校的办学规范与差异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面对因城市化进程加速、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升温引发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分化加剧,杭州走上了一条由官方积极推动的、扩充名校优质资源与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的名校集团化办学道路。杭州名校集团化推陈出新,创造了多种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为了完善这种策略,还需反思由此产生的复杂性行政角色与关系、集团化学校文化共生、义务教育基础任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摘 要】教育均衡与教育优质的需求,促进了名校联合办学集团化的形成。厦门外国语学校联办海沧附属学校,从理念引领、校园文化、资源共享、自我管理、学生发展、服务社区、吟诵经典方面进行合作指导,推动了附属学校的发展。名校集团化联合办学应注重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总结与提升,注重校际间的文化衔接与传承,重合作办学成员学校的统一与特色,注重办学的规模与质量以及合作的利益与责任。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是一所高规格、高标准的新兴品牌学校。自办校以来,通过区教育局搭台牵手北大附小远程示范校和成都市双林小学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名校引领,共建共享、优质发展的战略思路,走出了一条名校带动、均衡发展的新路。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深受家长好评,社会认可度高,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区域板块推进可持续发展模式指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吸收集团办学、名校托管等的成功经验,依据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以及区域内学校的综合实力,超越行政地域界限,把本区域教育划分为若干板块,统筹发展规划,整合优质资源,以板块内教育的局部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内教育整体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实力,打造区域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3.
集团化办学是由一所名校与多所普通学校组建成的学校共同体,具有流动范围大、辐射范围广、带动性强、互补性强等特征.在县域内通过调整布局,实行集团化办学,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可以以强带弱,促进教育、教学、教研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优质教育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集团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缩小城乡以及校际之间的差距,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的灵魂,是优质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看现实堪称一流的名校,我们来细加品味,深入分析的话,可以无一例外地发现,这些名校都已有了长期的办学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也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使得名校犹如常青树一样屹立于教育之林。一、导入SIS  相似文献   

15.
韩大勇 《天津教育》2009,(3):M0001-M0001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许多地方充分利用当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或兼并“薄弱校”,或扩大名校的办学规模,使得一些名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这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难度。如何让这些名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是大规模学校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发展,学校在发展,人才在发展。在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加快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今天,人们享受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正在成为教育工作者接受挑战的课题。我们要走出学校发展定势的误区,树立先进办学理念,推动学校竞争,促进办学水平提高。前不久,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排行公榜,为打造名校品牌,推动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强调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的背景下,名校集团化办学应运而生。本文在归纳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几种模式及特征、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名校集团化办学中所存在的优质资源配置不均以及学校文化单一等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为全面改善长期存在的区域内校际发展不均衡状况,创新跨区域办学模式———名校领办与委托管理,这两种模式是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的集中体现和联盟双方结对学校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虽然成都市近几年的跨区域办学促进了先进管理理念的输出、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学质量提升显著、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有效稳定了农村学校生源,但存在缺乏长效发展机制、文化冲突亟需化解、办学自主权不足等问题。为此,应"规划"与"储备"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放手"与"放大"相结合,以此积极探索优质资源再生发展机制等新模式,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双向长久互动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索了利用网上交流平台,结对交流共同进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网上结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易于实现的方式之一。利用网上结对交流的方式可以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各方教育资源。发挥优质资源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共同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力量     
<正>S学校是某市区域内的龙头小学,办学10年,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具备高水平的办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S学校可算得上是当地实实在在的优质学校。在我看来,优质校有三种类型:“天生丽质型”“人工型”“特色型”。“天生丽质型”的传统名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果辉煌、办学资源丰富,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经验;“人工型”的优质校是指获得区域教育政策倾斜、占用大量的办学资源、有独特的办学优势的学校;“特色型”的优质校则是在常规办学基础上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