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试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三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要立足现实,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要尊重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单向德育”向“互动德育”转变;其次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说教德育”向“实践德育”转变;再次要积极探索高校德育教育新路径,从“经验德育”向“创新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2.
德育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教育发展理念开始向高质量迈进,德育评价理念也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主题要义。立德树人倡导以人为本、多元全面的发展观,所以德育评价也要遵循时代性、整体性和关联性等基本原则,在价值走向上实现从“机械”性向“人文”性转变,从“单一横向”向“多元纵向”转变,从简单“粗犷”式向立体“系统”式转变。基于此,尝试构建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高质量德育评价体系并探究其实现路径:信息化赋能德育评价,项目化推进德育评价,小组化落实德育评价,示范化助力德育评价。以期为学生成长助力赋能,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德育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现实中,“学生评教”这一重要的教师评价方式已逐步被接受,人们普遍认可学生在教师评价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在2008年7月,本刊以“话题”的形式从观念的层面对学生评教开展了讨论。本期“评价考试”栏目以“用学生评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关注点,刊发了本刊记者对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许新海副局长的专访,并邀请北京市和平街一中和江苏省暨阳实验小学的校长、老师、同学就如何开展“学生评教”谈了实践经验与个人感受。 我们也发现,“学生评教”在开展的过程中尽管初步解决了包括学生评教流程设计、基本工具使用、结果的处理在内的问题,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譬如关于学生评教理论的深度思考、工具设计和使用的科学性、评价过程的制度化与权变性的平衡、学生评教的次数有限性与形式多样化的矛盾,以及怎样把学生评教与其他评价结果结合使用,在组织上如何处理“校内为主”和“第三方专业力量介入”的关系,等等。为此,本刊未来还将进一步关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4.
推进学校德育评价改革,必须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顺应国际教育评价发展趋势,又立足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构建新时代德育评价体系.新时代德育评价体系应澄清德育评价根本的目的,明确“为什么评”;把握德育评价主体,明确“谁来评”;理清德育评价内容,明确“评什么”;改进德育评价方式方法,明确“怎么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进大学生管理工作 ,在指导思想上 ,必须实现由“为德育而德育”向“为创新而德育”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在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新形势下 ,高校必须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灵魂 ,必须把“政治合格”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标准。但是 ,仅仅巩固和加强已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是不够的 ,高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高校的一切工作 ,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都必须服务于这个目标 ,必须实现由“为德育而德育”向“为创新而德育”的转变。首先 ,思想政治工作要鼓励和…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被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因为如何去评(方式问题)、怎样评(标准问题)、评什么(内容问题)、谁来评(主体问题)等等,都是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和担心的。本文试从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探讨解决的途径。一、现代学生评价的特征及启示(一)现代学生评价的特征1.学生评价的功能从总结性功能逐步向形成性功能发展,使学生评价由原来为“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服务向为“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服务转变,强调评价功能的形成性。2.评价内容从对学生单一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的全面、综合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能…  相似文献   

7.
皮晖 《文教资料》2007,(11):154-156
要建立“以评促教,以教带评”的教学新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的主导性作用。转变传统的评价观首先实现教师评价角色由“控制者”向“主导者”过渡,把握评价方向、评价环节和评价结果是实现教师评价角色转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对高校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将促进高校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变革。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管理理念由“警察型”向“服务型”转变,德育教育模式由“单一灌输型”向“统分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的模式转变,全面改革传统的高校德育体系和素质量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建新型的德育管理体制和动态开放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实现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前提下,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之转变和实现从“以结果为中心”向“以过程为中心”的转变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从侧重总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0.
李酽 《教育教学论坛》2020,(12):341-342
新形势下,本科教学评价应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建立与育人理念统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在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本科教学评价应从“评教”向“评学”转变,以多元化评教模式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并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文化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在完成全部或部分教学任务后,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评,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转变评价理念,确定评价的重点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一、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  相似文献   

12.
尽管量化评价在学校德育评价实践中具有合理性,但过度的量化评价会导致如下弊端:窄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割裂道德结构的完整性,忽略德育的境遇性和人文性,助推学生的功利心理,忽略德育评价的情感属性。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人”而非“数据”,强调多元价值主体之间的协商,强调从科学主义评价范式向人文主义评价范式转型,为超越德育评价的量化困境提供了可能性。据此,德育评价应实现对过度量化评价的质性超越,在理论层面框定质性德育评价体系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实现德育评价方法的质性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动态、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方法体系;以学生的真实道德需求为根基,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张;加强叙事性评价团队建设,以多元责任取代单一责任;完善质性德育评价方法,理解并欣赏德育评价过程本身;评价结果的运用回归育人本质,构建叙事性、连续性的评估报告。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要保证。高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要调动评价主体积极性,突出自评;做到校企互动、知行统一、突出实践;注重日常行为评价、职业道德评价;规范评价操作程序,完善评价途径;科学运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进取意识,提升学生德育素质。  相似文献   

14.
"对话"与"独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评价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评价的理论走向是从“客观判断”到“理解式对话”。要实现真正的对话式评价就要给受评者的反思性独白留下空间。新课程标准评价的研究过程体现了由“客观”判断转向理解式对话的过程,并在有关方面实现了由简单引进向本土生成的转变;“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则是自陈与对话的交融,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自评与他评、内评与外评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学生评教”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高校对于“学生评教”的结果过于非理性并过度使用在各种人事决策上。基于我国当前各高校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性不够、学生评价时受主观因素和个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课程不存在原始的可比性以及评价本身应重在改进等四大原因,我们应该理性、合理地对待、评价和使用“学生评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探索大学生评价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机制不断完善,促使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大学生评价存在重“评教”轻“评学”、重“定量”轻“定性”、重“外在”轻“内在”、重“选拔”轻“发展”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大学生评价改革应从更新评价观念、信息技术赋能、转变评价策略、融通价值理性方面探索突破逻辑。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方式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网络技术为高校德育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方式要由“滞后式”向“超前式”转变 ,由“单线型”向“网络型”转变 ,由“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 ,从单一模式向多样化格局转变 ,从“制度约束”向“制约和自省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一般以终结性的笔试或实操作品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始终强调“他评”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评”的巨大价值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本文利用学生作品发展性评价,克服这种单一评价的弊端,为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搭建起一个“多彩平台”。  相似文献   

19.
实施非学业因素评价推进大学生德育评价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学生的德育状况进行评价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如何科学全面、客观合理地进行德育评价,也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学生德育评价要实现从注重诊断功能到重视激励功能、从单一到多样、从他评到自评、从定量到记实标准的四个转变。根据这一思路,宁波大学通过探索实施大学生非学业因素评价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大学生德育评价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对传统德育耗时低效、脱离生活的反思,“微德育”从开发校本德育微课程入手,以微实践、微活动、微体验为路径,创新展示微平台,搭建多样化微评价,促进中小学生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动的转变,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对提高德育实效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