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运用粒子对光的吸收与散射理论,从亮度对此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速公路雾滴消光机理,即其对大气能见度降低的影响,推导出消光系数与能见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运用实例进一步分析雾滴各特征参数对消光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晓溪  张凯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11-211,252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见度区域状况,选取嘉兴市作为代表站点进行气象和大气污染物的同步监测分析能见度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晴天时能见度随相对湿度和PM2.5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很明显,雨天时能见度变化复杂。能见度与污染因子的相关性受气象因子影响很大,当控制风速时,就会减小污染因子对能见度的贡献,气象因子和能见度的相关性很复杂,不同因子作用下,气象因子对能见度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介休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对1981~2008年的介休市能见度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介休市能见度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且近年来日平均能见度有所下降。能见度与同期的地面气象条件、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中,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地面风速呈正相关;在污染物因子中,PM10是能见度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且不同季节PM10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冬季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在线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与光学特性观测资料,对广州地区进行研究,得到下列3个结论.1)能见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当PM1大于60μg/m3时,随PM1质量浓度降低,能见度变化不明显;当PM1小于60μg/m3时,随PM1质量浓度降低,能见度迅速升高.2)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当相对湿度在70%~80%范围内时,只有当PM1的质量浓度小于40μg/m3,能见度才能达到10 km;而当相对湿度为80%~85%,PM1的质量浓度必须小于20μg/m3,能见度才达到10 km.3)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f(RH)与相对湿度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式:f(RH)=0.6+0.133×(1-RH100)-1.633,本地化的f(RH)与美国能见度观测网IMPROVE的湿度增长曲线在相对湿度为50%~80%之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青海省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相关气象要素数据对全省大气环境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在80%以上,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为1~2级,全省空气质量较差集中在春季(3~5月),表现为沙尘日数和大风日较多,能见度较低;冬半年出现逆温次数和污染日数明显高于夏半年,且与采暖期污染物排放量有显著相关性;夏季臭氧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2022年常规5 min间隔地面能见度观测资料、ECMWF及CMA-GFS模式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格尔木辖区内14个观测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与能见度模式预报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ECMWF模式较CMA-GFS模式能见度预报准确率稍高,ECMWF模式临近时次预报准确率较前一时次有略微提高,5 km准确率较3 km准确率高10%,总体上两种模式预报准确率均较差。(2)ECMWF模式预报值与观测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并且临近时次起报的预报值方程拟合度更高;ECMWF模式较CMA-GFS模式更接近观测值,但数值偏高,ECMWF模式的预报值存在20%左右的高估,而CMA-GFS模式存在70%左右的高估;ECMWF模式临近时次起报的预报场与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更低,而CMA-GFS模式则相反。(3)从时空变化特性来看,两种模式的能见度预报值较观测值有数值偏大、时间滞后、落区偏南的特征。检验结果对提高当地能见度客观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工业污染物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份额偏离方法分析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内主要污染物年际变化,评估污染物类别、竞争力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流域整体环境污染物排放变化幅度不大,年均增长率为0.4%;2)污染强度呈下降趋势;3)从污染物类别看,样本城市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共性表现在主要污染物均为工业SO2,差异性表现在污染物的结构组成不同.造成差异性的原因在于城市产业结构不同,农产品加工业和造纸业对污染物结构的形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逐小时的能见度和PM2.5及PM10自动观测资料,选取4种不同的灰霾污染日计算方案,对2014-2016年浙江省的灰霾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能见度、PM2.5和PM10浓度及两者比值以及持续时间的4种计算方案都较好的反映出浙江省灰霾污染的分布形态,与同期观测霾日数和PM2.5污染日数的相似系数都超过0.95,计算效果较为理想;各方案计算灰霾污染日数的排序为方案4<方案2<方案3<方案1,各方案计算的灰霾日数普遍明显少于观测霾日数,方案1~方案3计算灰霾日数较PM2.5污染日数大都偏多,方案4计算灰霾日数与PM2.5污染日数相当,基于灰霾污染日是对视觉空气质量好坏的反映,灰霾污染日应大都是PM2.5污染日,且PM2.5污染日也应大都为灰霾污染日,方案4计算效果最为理想.浙江省灰霾日较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浙北平原地区和金衢盆地,较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浙南丘陵山地和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总体呈现出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和沿海少的分布特征.从灰霾的日变化来看,呈现出明显的"正弦型"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08时前后,谷值出现在15时左右.灰霾的年内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过渡的特征.2014-2016年大部分站灰霾日数逐年减少,减幅普遍在30%以上,以温州站减幅最大,达70%,折射出近几年浙江省减排措施取得的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分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作者以大气中的PM10 和PM2.5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冬季在北京市范围内设立了5个功能区(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PM10 和PM2.5污染比较严重,不同区域的PM10 和PM2.5的污染程度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郊区>商业区>居民区,且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同于PM10;气象条件稳定时,PM10 和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时间变化的特征主要取决于所在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变化情况;PM10 和PM2.5的污染程度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颗粒物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风力的增强而降低,随逆温层的生成及增强而增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湖州3个大气成分监测站的2013-2015年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O_3浓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O_3浓度与五种污染物(PM_(2.5)、PM_(10)、NO_2、CO和SO_2)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年O_3浓度频率呈类指数衰减分布特征,二级标准年超标率为5.99%;O_3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春季是湖州高浓度O_3易发季节,夏季超标率最高,达到10.73%,冬季超标率接近0;月平均O_3浓度呈双峰型分布,峰值浓度出现在5月和9月;日平均O_3浓度谷值和峰值分别出现在6时和15时,且冬季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其它3个季节;O_3与PM_(2.5)、NO_2负相关明显,与SO_2变化趋势相似,一般比SO_2滞后6 h。  相似文献   

11.
分析PM2.5的污染特征,研究它在各阶段的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探讨PM2.5可行的控制途径。通过记录烟台市一年间11个监测点位的大气颗粒物数据和逐日的气象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M2.5在一天内的时均浓度呈"M"型双峰的变化规律;采暖期PM2.5的质量浓度是非采暖期的1.27倍,非采暖期PM2.5占PM10的比重为59%,在采暖期上升到63%;最为靠海的监测点污染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站点;气象因子在PM2.5浓度变化中起到的作用各有不同。在城市发展公交导向型交通能降低居民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污染物实施人工降雨和进行湿沉降会是治理气溶胶污染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市环保局所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得出: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在2007—2014年(2007年以前数据不完整)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污染趋势和地域差异。根据气温、降水、日照等方面气象要素特点分析了重庆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季节变化特征。从工业和生活污染等方面分析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来源,并通过熵值法来确定污染源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4年期间,重庆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表现良好,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略差于其他功能区,并且大气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重庆市大气中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次是氮氧化物,最后是二氧化硫。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素与大气环境质量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重庆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季节是夏季,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此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大气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国十条"),提出了京津冀地区2017年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25%,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μg/m3左右的目标。"大气国十条"实施以来,北京、天津和河北相继出台了对应的行动计划,分别从"控煤"、"控车"、"控尘"、"控工业污染"和"控新建项目污染"等方面部署了防治措施。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团队从观测和模拟的角度对该区域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开展了评估,以期为后续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与2013年相比,京津冀2014年SO2和NO2大气平均浓度下降约20%,PM2.5大气平均浓度下降约10%;其中河北SO2、NO2和PM2.5的下降幅度最显著。上述污染物浓度在冬季比夏季降低更显著。与2013年冬季相比,京津冀2014年冬季PM2.5中硫酸盐的比例略有下降,硝酸盐的比例略有增加。模式模拟表明,2013年和2014年该区域气象场无明显变化,由于控制措施的实施导致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变化,进而导致2014年冬季京津冀PM2.5浓度下降,但对夏季PM2.5浓度无有利影响,并存在臭氧污染的潜在风险,与观测结果吻合。在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过程中,控制重点应向河北倾斜。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治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全国和30个省份2000-2010年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通过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方面分析治理投资等因素对SO2去除量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在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五个因素中,大气污染物末端治理措施、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对SO2、烟尘的排放量变化率呈现负向效应,尤其是末端治理措施负向效应最大,"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其对SO2排放量变化的贡献度均值由-10.4%变为-49.9%、对烟尘的贡献度由-60.7%变为-73.7%,而经济规模和煤炭污染强度呈现正向效应,经济规模贡献度高达50%以上,但呈下降趋势。针对SO2去除量变化率的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由规模和结构拉动型转为技术和规模拉动型,各省间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差别较大、规模效应差异小。  相似文献   

15.
数据术语库     
《百科知识》2009,(7):49-49
雾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的集合,它使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霾是悬浮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的集合体,平均直径约为2微米,它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  相似文献   

16.
路明  沈沉  嵇浩翔 《科技通报》2020,36(5):57-62
为探究德清县大气污染物的规律和成因,本文分析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本地环境监测站的PM_(10),PM_(2.5)浓度变化规律。利用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探讨了污染事件的气团潜在来源,对比了PM_(2.5)浓度及其与其他4种污染物及气象要素之间的滞后相关性。结果表明:本地污染事件多发生于冬季;西南、西北方向远距离输送的气团携带了较多的污染物,其次是杭州-德清周边地区;超标日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湿度略大、风速较小,且相较于日均值,0至10时的平均值有更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毕节市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宣文 《科技通报》2012,28(5):192-196
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春节期间毕节市PM10、SO2、NO2、PM2.5这些大气成分资料,得出: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污染物浓度上升有明显作用,且以颗粒物浓度最为明显;相比燃放烟花,气象条件对SO2、NO2浓度变化的影响更明显;除夕夜PM2.5浓度在21点左右、2点左右分别达到峰值,元宵节PM2.5浓度最大值在23点左右达到,而除夕和元宵节两天中PM2.5时均浓度的最大值是2月平均时均浓度的7至8倍;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的逆温层、相对湿度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首要环境问题,其中以PM2.5污染最为严重。G20峰会期间杭州地区从2日17时至4日18时出现了两次污染过程,PM2.5质量浓度峰值分别为3日00时的65.3μg/m3和4日01时的54.7μg/m3,两次污染过程均发生在夜间。本文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9月2—4日的PM2.5污染过程,研究了减排区域内排放源对PM2.5颗粒物的贡献率和污染过程的天气条件,模拟结果表明:2日—4日减排区域内贡献率平均值为71. 4%,两次污染过程中PM2.5质量浓度达到峰值时减排区域内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86.7%和77.7%,与平均值相比都有提高,在整个污染过程中PM2.5颗粒物的贡献主要以减排区域内贡献为主。发现在减排背景下,气象条件是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杭州地区上空边界层内空气层结处于静力稳定状态,在850hPa上受高压控制,地面风场较弱这些天气条件不利于杭州地区污染物扩散,导致污染物在杭州地区堆积。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12月于华东理工大学某实验楼楼顶利用浊度仪对大气散射系数进行监测,同时采集获得PM2.5质量浓度,分析其成分组成和不同季节散射系数日变化特征、散射系数与PM2.5的相关性,以及大气能见度与PM2.5成分的幂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散射系数秋、冬季较高,夏季最小.日变化特征在6:00和18:00各出现1个峰值,秋、冬季晚高峰较显著,夏季日变化较平缓;4个季节比较,PM2.5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春季大气能见度与PM2.5中二次离子呈显著幂函数相关性,夏季能见度与EC相关性显著,秋季能见度与有机物和二次离子均呈显著性幂相关,冬季能见度与各组分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拉萨市区6个环境监测点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对区域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至2017年,拉萨城区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46.6%.O_3_8h浓度值最高,PM10为次之,最低为CO,分别为103.87μg/m~3,60.66μg/m~3,0.08mg/m~3。SO2、NO2、PM2.5三项约在10~25μg/m~3之间。从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来看,五年内总天数为1814天,其中优为410天,良1281天,轻度污染109天。超标天数中以O_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占49.4%,其次是PM10占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