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1,(9):28-28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我国决定在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1,(10):I0006-I0007
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意见》的通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全面启动,由台领导率领小分队分批次、分区域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为办好广播节目汲取营养、丰富思想。各个频率、报纸、杂志及网站新媒体等纷纷推出主题策划及专栏,编辑、记者、主持人走出办公室、直播间,深入基层采访。  相似文献   

4.
吴悦峰 《新闻实践》2011,(10):20-21
今年1月份起,浙江之声电台按照浙江广电集团的要求,开展了深入基层采访报道活动。这一活动以“真实记录时代,真情关爱民生”为主题,重点关注基层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民生领域,深入反映基层群众创业创新的生动实践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浙广早新闻》、《浙江新闻联播》开设“记者新春基层行”、“来自基层的报道”等专栏,迄今共播出记者采写的稿件100多篇。  相似文献   

5.
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以来,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一"、走转改"新闻报道框架构建分析  相似文献   

6.
田涛 《新闻传播》2012,(3):225+227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共派出160多路共计600多名记者、主播、主持人,奔赴全国各地,深入厂矿社区、深山老林、边疆海岛、大漠荒滩展开采访,《新春走基层》集中推出了一批来自一线、鲜活生动的报道,引起广泛共鸣,从这些新闻里人们看到了四个字"真心诚意"。新闻工作者只有"怀着深厚的感情、怀着学习的态度、着眼群众需要、以群众喜欢的方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才能提高我们的报道水准,提升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崔逾瑜 《新闻前哨》2005,(10):27-27
《新闻援助》栏目是一个情系百姓、弘扬正义、为社会弱势群体排忧解难的新闻专栏,创办于2003年元月,每周刊发一期主稿(后续报道随到随发)。它依托湖北日报“新闻热线”,接受读者投诉、求助,从中选取线索,以消息的形式深入采访报道基层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遭遇的难事、棘手事、不平事,推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架设一座“连心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太原电视台法制频道是省城新闻媒体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舆论平台,多年来秉持"新闻立台、法制强台、开门办台"工作理念,以基层为广阔天地,以实践为源头活水,以群众为真正老师,先后打造了《并州之剑》、《百姓说法》、《哥俩帮忙》等品牌栏目,在  相似文献   

9.
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连续9天在新闻频道推出“迎十八大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节目“你幸福吗?”.节目集萃了147个基层群众的回答,在《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黄金时段重点播出,《新闻联播》也以头条、提要的方式挂标播出8集,并为每集节目配发编后评论.该节目在网络上、媒体同行间引起强烈共鸣,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幸福观”的大讨论.央视走基层节目精心预设的议题,成功引领了大众舆论,在丰富、活跃了国庆报道的同时,更为即将召开的十八大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0.
"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近群众,就是走近基层。"这是《人民日报》2011年9月6日在头版发出的声音。基层不完全是个地理概念,哪里有民生、民情,哪里就是基层,走入群众的生活圈子,真切地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诉求,才会抓到生动鲜活、富有价值、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活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自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广泛响应、积极参与,迅速形成较大声势和规模.“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等有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栏目和挂牌板块出现在电视屏幕和报纸页端.事实证明,新闻媒体只有走向基层、和群众零距离,才能向社会奉献电视精品和报纸力作,新闻媒体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结合青海省西宁电视台《夏都零距离》栏目多年的实践,对“走、转、改”如何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做出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新闻战线》2012,(2):22
为展示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果,推动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思想认识,广泛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组织选编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新闻作品第一辑》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评论和理论文章选辑》,近日已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4.
正湖北宜昌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部为积极响应全国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实践活动,坚持组织记者、主持人深入采访一线,发挥广播的优势,用采访机记录人民群众的真实声音,了解社情民意,让基层群众观点、建议、意见反映到节目中,忠诚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在"走转改"活动中,广播人收获了很多做人和做新闻的感悟,深深地感受到"走转改"为群众带来的实惠,同时也重新认识到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即派出多路记者,率先推出了"走基层"电视新闻报道,并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中集中播出。笔者以央视新闻频道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即:报道的常态化,采访、播发的规模化和表现手段的纪录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丁伟 《东南传播》2016,(9):140-141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级新闻媒体从台长、总编到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有价值、有影响的好作品,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走基层,是新闻媒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尊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内容;是锻炼新闻队伍,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新闻人的重要手段;是孕育优秀新闻作品,提升新闻影响力、生命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典型事例,从走基层走出新视角、走基层讲出好故事、走基层提高新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走基层对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于新闻人而言,"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笔者以2012一年中央视《新闻联播》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报道数量,报道主题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档案在面向基层、贴近百姓、服务群众中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强,档案工作服务群众的地位日益凸显,这是新形势发展所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发展,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为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改革创新的纲领性文件。笔者立足基层档案工作改革创新,就基层档案工作如何紧扣主旋律、转换新视角、立足新形势、谋划新发展浅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9.
南空雷达某团建立基层报道员网络本刊讯朱俊山报道:南空雷达某团建立新闻报道员网络,在每个基层站(连)设1至3名报道员、信息员,并为报道员订阅了《军事记者》《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刊物,每季度组织基层站(连)报道员召开新闻写作、图片摄影交流会,定期分析研究宣传报道动向,邀  相似文献   

20.
新闻要想吸引大众的眼球,就得多用群众语言.新闻界发起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广大新闻人融人群众生活、倾听百姓心声.作为身处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更应该在苦练新闻基本功的同时,经常深入群众,以民生视角,用群众语言,写百姓生活,讴歌伟大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