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4月6日开始,中央和地方媒体以较大的规模和篇幅推出了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先进事迹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参加这次采访的记者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他们自觉地把采访张云泉作为一次受教育的好机会,在采访中受教育,坚持“三贴近”,把采访活动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作为一次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本刊特约请作者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关勇 《记者摇篮》2009,(7):41-41
自有新闻采访活动以来,就有婉拒或谢绝采访现象的发生。采访对象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的态度,对新闻活动的影响很大,没有采访对象的配合与支持,记者几乎无法完成采访活动。采访对象的不合作是由采访对象和记者两方面共同造成的。任何采访对象在其不合作的背后都有一扇虚掩的小门,关键在于我们的记者能否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新闻采访中,面对不合作采访对象,记者不得不具备一定的采访技能以巧妙地应对。  相似文献   

3.
由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组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37家新闻媒体组成的新闻采访团,3月19日至25日来到江苏泰州集中采访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随着媒体系列报道的推出,张云泉的名字家喻户晓。泰州日报社作为信访局长张云泉报道的参与者,既感受了中央新闻采访团记者的职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眼泪     
吴兴人 《新闻记者》2004,(11):38-38
不少记者大约因见多识广的缘故,对被采访的对象,不大容易被感动,更不要说流眼泪了,但这一回,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中央新闻单位周国知事迹采访团的记者们在鄂西南高寒山区采访时,被这位优秀基层干部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CCTV新闻联播播出的《一次令人感动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5.
4月7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分别在《时代先锋》节目推出系列报道《信访局长张云泉》。张云泉,这个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其感人事迹在祖国大地广为传颂。由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率领的;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37家新闻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于3月19日至25日来到泰州集中采访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随着中央媒体系列报道的推出,几乎是在同一天见诸广播、电视、报纸和各类网络媒体,通讯、评论、读者反响、网友“热”议,短短几天,张云泉的名字家喻户晓,张云泉的事迹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6.
2005年4月7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分别推出系列报道《信访局长张云泉》。张云泉,这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其感人事迹在祖国大地广为传颂。由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率领,由北京、上海、广州等地37家新闻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于3月19日至25日来到泰州集中采访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湖南怀化日报社开展了一次“周边市州行”大型异地采访活动,作为一名参与记者,笔者对这次异地采访经历至今难忘;而采访报道引发的反响,不少读者至今仍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8.
20日上午,张云泉给中央采访团的记者讲述了自己22年从事信访工作的甘苦。到11点,由记者自由提问。坐在后排的上海《文汇报》记者周玉明第一个举手,但主持人没看见,她按捺不住,蹭地站起身来,大声说,我不是提问,只是有一肚子话要对张云泉说,我要说:“你让我的内心有种强烈的震憾,甚至让我昨晚遭遇多年少有的失眠!”  相似文献   

9.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10.
采访活动中,记者礼仪是记者留给采访对象的最直接的“第一印象”,这一“印象”往往影响着采访对象的情绪,波及采访效应。 良好的礼节仪表是采访活动的绿色通道 新闻记者的职业决定了要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11.
张越 《新闻出版交流》2000,(4):29-29,37
新闻采访 ,是新闻工作者通过访问和调查 ,迅速采集新闻的职业性活动。它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新闻资料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法 ,是记者最基本、最经常的业务活动之一 ,被新闻界认为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采访是一门学问 ,一门艺术。但是 ,我们也不能否认 ,一次采访活动的成功 ,并不完全取决于采访者使用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采访者个人素质以及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以往 ,每当一次采访活动不太成功的时候 ,我们多会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否不够充分、提问时的语气是否不够贴切等方面去寻找原因 ,而往往忽视了自己对…  相似文献   

12.
邵茂庆 《记者摇篮》2005,(10):24-24
从事采编工作多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采访,但在去年12月份的一次采访活动,却让我许久难忘。不仅仅是因为这次采访历时88小时28分和6302公里的行程,而且经过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的“季节”转换.还因为这次采访活动从开始到完成。是由我们新闻单位策划并与被采访单位的互动而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龚昕 《声屏世界》2006,(12):33-33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电视采访,从前期准备、实施采访到后期制作,是一系列多维性的创作活动。结合自身体会,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采访的准备一次成功的访谈,有时功夫往往在访谈之外。采访的成功与否与采访前的案头准备成正比。准备做得越充分,采访就越主动,采访的效率越高,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分析选题。访谈节目首先得有一个吸引观众的题材,因此,对选题进行详尽透彻的分析研究,从各个角度、侧面进行比较、筛选,确定采访要点,是采访准备的基础工作。具体操作时要考虑…  相似文献   

14.
这个春天,全国新闻界迎来一大盛事:中宣部今年继宋鱼水之后推出第二个全国典型——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3月19日-25日,全国31家媒体近50名记者云集泰州集中采访。4月6日-9日,全国媒体在“时代先锋”栏目中连续集中报道张云泉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新闻采访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提问是主要的实施形式和内容,因此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在整个采访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毫不夸张地说,采访提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成功与否。一些入行多年的记者常说,新闻采访中的难度大多是难在谈话的提问上。  相似文献   

16.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位人物就是一座新闻“富矿”。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其事迹经过中央媒体今年来的大量报道,如今他已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典型人物。我感到自豪的是,近几年,我作为新华日报常驻泰州的一名特派记者,一直注意对他的追踪采访,有意识地开掘这座新闻“富矿”,写了不少关于张云泉的较有影响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两岸记者赴四川采访灾后重建 据中国网:“海峡两岸记者美丽天府联合采访活动”5月4日在成都启动,两岸23家媒体34名记者参加。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杨毅表示,此次联合采访是一次缅怀之旅、见证之旅、更是一次感恩之旅。此次联合采访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18.
地方报纸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指派记者进行跨区域新闻采访,可作为地方报纸新闻的重要补充。当前,地方报纸越来越重视开展跨区域新闻采访活动,如《羊城晚报》"跨越千年环球采访"可谓一次大规模的跨区域新闻采访。记者从广州始发,历时一个月,先后到达世界上多个国家,采访了大量华人,华裔,发回了大量  相似文献   

19.
今 年第4期的《新闻记者》刊登了王建和夏萌先生的文章 ,就《海口色情交易大曝光》报道涉及到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了争论。据笔者所见 ,这是《新闻记者》第二次就隐性采访中的道德是非开展讨论了 ,前一次是关于2000年湖南嘉禾高考舞弊案的讨论。这两次讨论说明 ,使用越来越频繁的隐性采访方式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正在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一、记者“隐身”应有严格限制一般说来 ,假扮身份是隐性采访前的第一道“工序”。从许多采访事例来看 ,记者“扮演”的角色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羊城晚报》曾于1998年8月25日头版刊出…  相似文献   

20.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2003年春,新晚报编辑部要求每名记者写一篇体验新闻,笔者在通过几次切身体验之后,从中体会到了做体验新闻的几点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