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丹 《学子》2013,(5):189
由于俄国远东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并且人口稀少,所以远东的资本主义发展非常缓慢。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大批欧俄以及外国资本家都进入了远东地区,外国资本最先进入远东的工业是渔业。19世纪末俄国远东具有两座大的渔业工业区——萨哈林沿岸和鄂霍次克-勘察加,在这些工业区中外国资本占统治地位,尤其是日本。  相似文献   

2.
俄国在制定了向东扩张"远东政策"后,采取了种种手段和策略,把这个政策付诸实施。俄国的手段和策略,包括外交讹诈、金钱贿赂、武力侵略、收买胡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俄国侵略者的阴险、狡诈、凶恶的嘴脸暴露无遗。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后,俄国意欲攫取中国东北,作为自己的领土。俄国此举背弃了"门户开放"所规定的"保持中国领土完整"原则,遭到了美英等国的反对。日俄战争爆发,俄国在对日作战中遭到失败,"远东政策"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3.
自俄国远东疆界最终确定以后,这一地区就成为俄国最薄弱的环节。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俄国也是最弱的国家之一,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对象,于是,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俄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开发远东地区,使远东地区在短时间内实现稳固,对研究现代俄国远东地区的开放政策起到追根溯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日甲午战争受到欧洲列强远东政策的支配。英俄矛盾是当时远东国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决定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程和结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和俄国在调停中日矛盾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体现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远东共和国是20年代初在俄国远东领土上建立的国家,由于仅存在两年半左右,又完全被苏俄政权所操纵,所以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是,远东共和国的出现,对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缓解当时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紧张局势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俄国远东的辽阔土地上,出现了一个与苏维埃政府并存的国家,这就是远东共和国.这个特殊类型的缓冲国从1920年4月建立,共存在两年零八个月之久.研究远东共和国的历史,有助于深入地探讨十月革命史和二十世纪初叶远东国际关系史;同时对了解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的战略与策略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沙皇俄国在以武力强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以后,为了在远东寻求一个不冻港,鲸吞整个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甲午战争以后,又立即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我面临渤海、黄海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辽东半岛。沙皇俄国侵略我国辽东半岛的历史;是其侵华罪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豢养的一小撮御用学者,为适用新沙皇侵略扩张政策的需要,却竭力为老  相似文献   

8.
俄国在中国"借地筑路"的计划实现后,仍不满足,希望在远东地区获得一个不冻港,以便随时寻找机会侵华,实现其"远东政策"。当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俄国立即采取行动,采用武装占领、外交讹诈、金钱贿赂的方式,攫取了旅顺和大连。俄国的行动引发了列强瓜分清政府的危机,清政府的"联俄"外交完全失败。  相似文献   

9.
俄远东的人口问题由来已久。1582年俄国人开始移入西伯利亚地区;19世纪60年代俄政府开始向远东大量迁徙人口;苏联时期的远东人口逐年增加;苏联解体后远东人口持续减少,至今已形成人口危机。这种危机主要由人口的自然减员和移民运动引起,并有历史、自然条件、社会政治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远东人口危机的后果相当严重,俄政府和学者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措施。其中对外国移民特别是对中国移民的问题,俄方尚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重要的国务活动家。他任财政大臣后实行了新的远东外交战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积极参与远东国际竞争;与中国结盟确立俄国在中国的优势地位;与英日在中国和朝鲜既展开争夺又寻求妥协。  相似文献   

11.
俄国针对中国的情报战由来已久,早在清朝晚期就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在1949年之前,苏联特工出于国家利益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深入地渗透和情报工作。俄国针对中国的情报战由来已久,早在清朝晚期就达到相当高的程度。1906年,沙俄军官曼纳海姆——后来的芬兰元帅,被俄军总参谋长库罗巴特金将军派往远东。库罗巴特金要求他利用两年时  相似文献   

12.
从16世纪后期开始,沙皇俄国的势力越过乌拉尔山,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从17世纪中叶开始,沙皇俄国和大清帝国在远东地区多次发生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1685年,中国军队攻占了阿穆尔河上的阿尔巴金要塞,要塞中的45名俘虏投降清军,后其中部分人被押解到北京。就这样,在中国的首都第一次出现了定居的俄罗斯人。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大陆政策、俄国远东政策与中国东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地区南接朝鲜,北临俄国,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来是远东矛盾的焦点。19世纪中期以来,日俄两国围绕大陆政策与远东政策在此展开日益激烈的争夺:随着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俄国施行一系列进攻性的政策、方针,致使双方矛盾急剧升级,为争夺中国东北最终走向战争。战后,出于各自侵略利益考虑,日俄由对抗走向勾结,共同瓜分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14.
发生于 1912年的“呼伦贝尔事件”实际上是俄国的远东政策的产物。也是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追逐经济利益,进而谋求建立海洋帝国是沙皇俄国向北太平洋扩张的主要驱动力。17世纪中叶,俄国人开启亚洲太平洋沿岸航海探险的进程。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获取太平洋出海口,寻找新土地并开通前往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的海上航道,推行北太平洋扩张政策,促成地理发现和殖民运动。俄国商人团体在北太平洋殖民地经济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俄国不断向东方推进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一向梦想称霸全球的沙皇俄国,利用同中国北部、西部接壤的方便条件,以百倍的疯狂、贪婪的野心,鲸吞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俄国之侵略主义,受自彼得,历二百余年,而至今未始有变".俄帝国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更是军事封建主义侵华政策的策划者和制定者.他公然声称:"巩固和扩张俄国在远东的利益",是他"在位时的任务".沙俄为实现其虎视东亚,夺取  相似文献   

17.
门户开放政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针对中国的特殊政策,也是美国在孤立主义外交方针指导下,协调列强在远东国际关系,谋求对外扩张,争取远东国际事务首席发言权的早期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877——1878年俄国对土耳其战争的目的在于:取得巴尔干的优势地位,掌握土耳其海峡的控制权(即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海峡对黑海和地中海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它们是黑海的“门户”,是黑海走向地中海的唯一海上通道。俄国在成为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后,海峡对于其南方的经济和国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就黑海“门户”的占有权,俄、土之间多次地进行战争。1768年——1774年,俄国击败土耳其,迫使土耳其为俄国贸易开放黑海和海峡,之后,俄国又取得了军舰通过海峡的权利。1827年土耳其提出拒绝遵守与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封建制的俄国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特殊的垄断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俄国与西欧国家的接触日益频繁,自由主义在俄国开始广泛传播。俄国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有这些为俄国早期政党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远东共和国(1920—1922)是根据列宁和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策略思想,为仅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革命而成立的“缓冲国”。她标榜自身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