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明东 《收藏界》2010,(7):86-86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创见品。  相似文献   

2.
刘连茂 《收藏界》2011,(5):93-93
1.崇宁重宝:“崇宁重宝”铸于宋崇宁年问(1102—1106年),重宝只有当十大钱,钱文对续,隶体书法严谨规整,浑厚有力,相传出自蔡京之手,版别特别多。  相似文献   

3.
傅绍庆 《收藏界》2010,(12):86-87
在古钱币版别的常用术语中,"叠文"又称之为"摇头"。作为古钱币版别的一种,偶见披露于媒体及泉谱的有汉代"五铢"、北宋"崇宁"大钱等,而又以"崇宁通宝"最为泉友熟知。1999年版《北宋钱币》、2002年版《崇宁通宝分类图谱》、2006年版华光普先生的《中国古钱大集》乙卷等专业泉谱上都刊载了"崇宁通宝”叠文折十钱。  相似文献   

4.
黄明东 《收藏界》2011,(9):75-75
“咸平元宝”为北宋赵恒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始铸。折十型样钱,笔者只见到图录一品,是华氏《古钱大集》的438页。参考价为10万元,十分珍罕。笔者藏品为青铜质、生坑品,直径41厘米(重量暂不公平),文字特点与图录比较有“三个基本相同”、“两个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5.
黄文睿 《收藏》2012,(6):80-81
1989年初夏,安徽五河县小溪镇出土了一批窖藏南宋铁钱,这批铁钱中除混有个别北宋崇宁、大观、政和钱外,全为南宋铸币。其上限为孝宗朝的“乾道元宝”,下限为宁宗朝的“开禧通宝”,内中有乾道、淳熙、绍熙、庆元、嘉泰、开禧6种年号(见图)。当值以折二为多,折三和小平钱较少。所涉钱监基本为两淮地区的同(同安)、春(蕲春)、汉(汉...  相似文献   

6.
近年出版的北京市钱币学会编《崇宁通宝分类图谱》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崇宁通宝”各种版别钱币的专著,可还是没能囊括“崇宁通宝”的全部版式,时有新面貌悄然面世。前不久,笔者淘得一枚出谱大字版“崇宁通宝”,钱径32.2毫米,穿径8.5毫米,厚3毫米,重14.4克。钱体厚重,青  相似文献   

7.
赌趣     
北宋孔平仲是个著名诗人,还是个棋迷。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咏棋诗句。如:“树影转檐棋未散,荷香飘枕梦初回。”(《西轩》)“朝共垆边饮,暮回窗下棋。”(《发仪真寄常父兄》)“世间荣辱收棋局,楼上光阴入酒壶。”(《西斋冬夕》)“潇洒怜神俊,从容忆手谈。”(《至城南别祖仁未归约文之不至》)  相似文献   

8.
刘胜全 《收藏界》2011,(3):72-72
“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浙江杭州)重建宋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正式登基,即为宋高宗,并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南宋用于流通的主要货币的铁钱,而且币值多为折二。它不同北宋时以小平铜钱为主,南宋初年,所铸的钱币仍沿用北宋的币制  相似文献   

9.
海泉 《收藏界》2010,(1):70-71
按《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南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罢铁钱,改铸铜钱”。笔者这里所展示的三品铜质“淳熙元宝”小平钱(见图),均系孝宗元午始铸的珍稀币种,也是孝宗继位以后所铸的第三个年号钱。  相似文献   

10.
中国象棋“定型”考张云川关于中国象棋的定型①,史家多以为是在北宋末宋徽宗(1101~1125在位)时期。例如朱南铣《中国象棋史丛考》云:“宋徽宗夫妇所下的象棋,形制已经同于今日。”②李松福《象棋史话》云:“我国古代象棋,经过北宋中叶的大革新后,到了北...  相似文献   

11.
成长百科     
《围棋天地》2011,(7):109-109
北宋棋手。字甫之,籍贯有济阳(今属山东)、江西、江南诸说。北宋哲宗、徽宗时独霸棋坛、所向披靡的大国手。活动时期在元祜至政和年间。居开封,翰林院棋待诏,擅名二十余年。人称其技艺较唐代王积薪高“两道”(宋蔡绦《铁围山丛谈》)。  相似文献   

12.
乔生保 《收藏界》2010,(11):79-79
"靖康重宝"母钱铸于公元1126-1127年宋钦宗时期,直径35毫米,厚3毫米,重15.3克,篆书。此钱为青铜,包浆熟美,绿锈入骨,字体刚劲隽秀,极具神韵,钱体规制大方,整齐漂亮,有着"崇宁通宝"气质,极具北宋钱的传承。由于靖康年间战乱频繁,钱币制造混乱,此钱应为试样,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在《也说盉壶原地邮局和司母戊鼎重量》(参见000743)一文中,对《司母戊鼎欣赏》(常见000507)中此鼎重875千克的“老皇历”予以纠正:有关研究单位除去鼎足里残留的铸鼎泥范,鼎实重832.84千克。但是在《殷墟》一文中(参见080309)却再次搬出了旧说:鼎重达875千克。  相似文献   

14.
董良义 《收藏》2016,(5):90-92
西汉四铢半两钱始铸于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罢于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历经文、景、武三朝,共铸行56年。《汉书·食货志》:“孝文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  相似文献   

15.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末代皇帝,他治国无术,导致政权腐败。金人入侵,国内竟无人能率兵抗御,以至两父子被金人掳往北方,从此北宋结束,南宋开始。徽宗皇帝政治上无能,但艺术上却颇具天才,喜欢园林布局,享受人间欢乐。他善于绘画,鉴赏古字画,同时写得一手好字,别具一格,名为"瘦金体"。徽宗当政时曾大量发行货币,例如: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  相似文献   

16.
周文昭 《收藏》2012,(12):68-73
清宣统二年(1910年)4月,度支部呈上《厘定币制酌拟则例》及《筹拟旧币处理办法》等奏折,随后清政府颁定《币制则例》。造币总厂开始制造“大清银币”壹圆、伍角、贰角伍分、壹角(图1~4),但因库银缺乏,铸额有限,除伍角外,其他三种并未流通使用。  相似文献   

17.
徐国展 《收藏》2009,(9):150-150
民国21年(1932年)孙像帆船三鸟银币正面为孙中山侧面头像,背面有面值、双桅帆船、三只飞鸟、旭日等图案,俗称“三鸟币”。华光普《中国银币目录》述要:“上海中央造币厂铸,拟定之中华民国国币。嗣因背面有三鸟落日图案,时值中日关系紧张,有人附会图案隐含日本空军侵略中国的不祥之兆,认为不宜,乃即停铸封存(不久即作回收销毁处理),市场流出,为数无多。”对此,藏界将其归入“珍稀”类银币。  相似文献   

18.
章琦 《围棋天地》2014,(11):86-89
敢比仰山杂货铺杨联陛(1914-1990),原名莲生,后以之为字,取自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河北保定。“陞”字,今与“异”一起简化为“升”,然而三者本义不同,故于大学者杨先生之名,可以保留原貌,类似钱锺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陈炎青 《收藏界》2010,(7):85-85
藏友小木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临行时带去几枚心爱的古钱币,虽为普品,但也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异国他乡,其常随身把玩的是一枚“崇宁通宝”(见图)。  相似文献   

20.
农夫 《收藏界》2014,(8):152-152
潘天寿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中说:“花鸟(画)虽无南北宗派之分别,然实可以徐为花鸟画之南宗,黄为花鸟画之北宗也。”这里所说的“黄”,即北宋初期黄筌、黄居案父子的“黄家富贵”。我们今天所称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大致就是黄家勾勒填彩一派的延续。潘先生所说的“徐”,即南唐来归的画家徐崇嗣,史称“徐家野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