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有论者解作“二十四联”,以否定传统谓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通检《苏东坡全集》,其诗题中另有“作诗二十四韵”一例,与上面书跋语中的宾语结构关系不同,意义因之有别:诗题中“二十四韵”无修饰语,指一首诗的韵脚数,当解作“二十四个韵脚”(即“二十四联”);而书跋中“二十四韵”,前有定语“其诗”,与后面“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在意义上有关系,当解作“二十四首诗”,实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2.
苏轼所谓“二十四韵”应解作二十四首诗,那种“唐宋人不以一首为一韵”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谓司空图“《诗格》尤非晚唐诸子所可望也”,即指《二十四诗品》。没有足够的证据,不宜断然剥夺司空图对《二十四诗品》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3.
有论者依据《诗家一指》认为《二十四诗品》的作者不是司空图而是明人怀悦。以《诗家一指》与《虞侍书侍法》对照,证明《一指》抄撮成书,而且错误多端,令人索解为难,但其中的《二十四诗品》录自"秘本",值得珍视。苏拭《书黄于思诗集后》中所说的"二十四韵",指各用一个韵部的字押韵而成的二十四首组诗,实指《二十四诗品》。因此在没有可靠证据之前,不能轻易否定司空图是《二十四诗品》的作者。  相似文献   

4.
近来学术界对《二十四诗品》的产生时代与作者发生争论,或曰明人怀悦作,或曰元人虞集撰,或坚持传统说法唐司空图著。我们考察、分析《诗品》24则的用韵,其中22则合乎《广韵》的“同用”押韵规定,另2则超出“同用”而通押(即真文通韵、支脂之微通韵)。《诗品》中2则通押,与初唐、晚唐、虞集的诗韵比例为:真文是1:25:1:0;支脂之微是1:50:10:0。此外,《诗品》24则韵脚分布《切韵》东、冬、钟、阳、唐等23个韵部,司空图《狂题十八首》18则韵脚也分布《切韵》阳、唐、登、庚、清等20个韵部。凡此种种表明,《诗品》的用韵特点与唐诗、司空图诗相合,而与虞集诗的用韵大相径庭。因此,《二十四诗品》世传司空图所撰,在用韵上亦可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5.
司空图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著有《司空表圣文集》和《司空表圣诗集》留传于世。他的诗品二十四则,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和诗歌的形式,总结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特别是王(维)孟(浩然)诗派创作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问题,赢得了后人很高的评价。苏轼说,表圣“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余三复其言而悲之。”《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持论  相似文献   

6.
司空图著的《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哲思美是《诗品》在整体内容上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贡献。(二十四诗品》的哲思美主要体现在它对“体”和“用”、“形”和“神”,“真”与“素”等几对关系的探讨上。司空图现实生活中儒家诗美理想的无法实现是他转向追求玄虚诗美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清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的《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集》是传世本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另一传本.其中祝允明与冯梦祯跋语表明:一、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之说在当时(万历三十一年)尚不流行;二、文献标题说明《二十四诗品》是由宋代流传下来.以王士祯为代表的清初诗家多认定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之说,与他们维护钦定《全唐诗》权威性相关.他们虽见过祝允明这个作品,但多有意回避这则文献.  相似文献   

8.
胎孕于诗性文化的中国古代文论,就其语言方式而言是哲理诗,就其义理铺敷而言是写意画,《二十四诗品》则是她的诗眼画境。司空圉既是以诗画一体的八思厦言说方式传中国文论“拟容取心”、“思与境偕”之神,又是用诗.心画意架一道“象”的彩虹而将中国文论渡往“象罔”之境。诗眼之传神,画境之写意,全在象罔之中。异哉,表圣诗品得诗性文论之玄珠。  相似文献   

9.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述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无疑是精细而微约的,但是深加思索,这二十四种风格之中也内蕴着司空图一致的美学思想,如以老庄思想为底蕴的对自然、冲淡美学情趣的追求;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学理论在《二十四诗品》中也有共同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描画了中国传统诗学之风格体系,其造境说理之模式显示出一种对诗歌意境追求的自觉。意境说之生成与中唐诗风之转变及禅宗的影响关系甚深,禅宗激发了诗人空灵悠远的诗境追求。《二十四诗品》机锋般的说诗方式也显示禅学理论对司空图诗学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儒道释三教融合在诗学理论领域的一大创获。  相似文献   

11.
司空图与〈二十四诗品〉的关系,原本无所疑问.自有学者发现宋元以来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以后,〈诗品〉的著作权问题就成了悬案.从学理看,没有著述纪录只是缺失了"出生证明",兼不能由此说明〈诗品〉与司空图再无关涉.故有学者从意象和用韵方面证明〈诗品〉与司空图的诗歌有密切关系,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不能轻易否定.〈诗品〉是诗学理论著作,宜在意象和用韵之外,从义理方面为〈诗品〉做一番更有针对性的"亲子鉴定",或可重新认定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有人认为《二十四诗品》是明人怀悦所作,本文从版本上证明载有《二十四诗品》的《诗家一指》非怀悦所作,怀悦只是其刊行者,并对“怀悦说”所持的若干论据有所驳证  相似文献   

13.
《二十四诗品》所体现的道家精神境界与司空图的生存之思息息相通,具体表现在“真人之道”、“自然之道”、“素淡之道”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司空图诗论鲜活的生命特色。  相似文献   

14.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采用四言诗的形式写成,言简义丰。《自然》篇在《二十四诗品》中居于第十篇,它所展示出的"自然"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以老庄哲学为基础,倡导道法自然,反对人工的雕琢和刻意的营造。本文试图在解读《自然》篇的过程中展现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司空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是继《诗品》《文心雕龙》之后,一部重要的且取得很大成就的诗论作品。而《二十四诗品》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作品本身清新自然的描写外,和贯穿于其中的道家思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禅宗思想盛行于则天时代,其后虽然唐末繁华晚谢,但后世之人多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司空图毕生得意之作《二十四诗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深得禅宗思想精妙。从思想资源入手,透过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两大层面,与禅宗、司空图和《二十四诗品》三个维度交错,可勾勒出禅宗思想对《二十四诗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比喻的方法,对二十四种独立的诗境,提示其意趣,形容其风格.它经典地代表了具有中国"诗性"气质的诗歌评论形态:不仅具有诗歌之外形和诗性之意蕴,甚至连说理的思路也是传统的诗歌手法.作为一本诗学著作,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意象"作了精当的概括.其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离形得似,庶几斯人"和"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等已成为历来研究者共同认定的意象内涵,并与司空图倡导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的绝美艺术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占尽风流的理论创作。其文飘逸洒脱、自然流畅、蕴藉深远,成为后世文人进行诗歌创作的理论参照,并且对鉴赏诗歌艺术风格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对比诗品文本与庄子学说,探讨诗品中的神韵之味及其庄学源泉,可以对《二十四诗品》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唐末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实境”占其第十八品。在“实境”中融有“景”,融有“情”,更融有“理”。因其侧重点不同,所以“实境”在诗中可分为三类,即“景处之实境”、“人处之实境”、“心处之实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重新探讨了《二十四诗品》的主旨。司空图所列举的每类风格针对的不仅是文学艺术,还包括人的精神状态或生命状态。《二十四诗品》是以“道”为核心,呈现的二十四种人生境界和生命状态。与西方的风格论相对照,其目的是凸显我民族古代风格论的特质。《二十四诗品》风格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与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学态度有关,即把写诗作为严肃的“立言”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