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新兴门类兴起时,若不是从某类中独立出来(如史部之于六艺略春秋类),或与某部关系极为密切(如史部之地理类),则往往先附于子部杂家之下,待有类可归或能单独立类时再析出。这样,子部杂家类往往最能反映一个时代学术门类的新发展。明清学术发展的大趋势,在《四库提要》子部杂家中就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张伟波 《兰台世界》2012,(21):95-96
翁方纲《纂修四库提要稿·史部》(以下简称《翁稿》)是一部珍贵的稿本文献,通过考证、辨析《翁稿》中史部的宋代典籍部分与《四库全书提要》的体例与内容之间的差异,对进一步发展与深化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史部提要为考察对象。可以发现《总目》非常注重考证典籍内容的可信性和可能性。理性对待历史文献。考证内容涉及人物、书名、典章制度、异闻等各个方面。纠谬正误。解决了大量学术难题。为传统目录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考据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荟要提要》是指收录于《四库全书荟要》中各书的书前提要,因完成时间相对较早,与它本《四库全书》提要存在不少差异。论文以史部提要为例,将《荟要提要》与它本《四库全书》提要作一综合比对,以《荟要提要》证《四库全书》提要之误,也以《四库全书》提要证《荟要提要》之误。  相似文献   

5.
这里,选取史部部分类目,略述其学术源流。 (一)纪传体 纪传体是以纪、传等人物传记为主,辅以表、志,综合记载史事的史书体裁。 1.纪传体的创始与体例 纪传体的创始 纪传体创始于《史记》。早在司马迁写《史记》之前,先秦史学已在史书的编纂方法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体例。司马迁吸取前人成果,综合各体,集于一书,创造性地组织成一种新的史书体裁。《史记》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个部分。本纪,是帝王的传记,按编年体裁的形式,依年月顺序,记载帝王的政绩言行,兼及当代各方面的重大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按时间顺序,提纲挈领地谱列史事的大事记,它使纷乱繁杂的史事眉目清晰,条贯系统,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蕴含丰富的校勘内容。以《总目》史部提要为例管窥《总目》,可以发现《总目》记载了大量校正典籍文字脱误歧异的内容,指明了众多文献的篇卷繁复残缺,充分利用了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并且在提要中阐述了自身的校勘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乾隆时期的校勘水平和校勘特点。  相似文献   

7.
史丽君 《图书与情报》2005,(5):96-99,103
以《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史部提要为考察对象,可以发现《总目》非常注重考证所录古籍的版本情况:考证版本差别,考证版本产生和流传过程,考论善本的标准。在这三项工作中。《总目》都注重从版本内容入手。有助于克服版本研究中形式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高明 《图书馆杂志》2006,25(11):67-70,75
胡缵宗作为明代陇右著名的官员和学者,在官场和学术上多有影响。本文试对其生平和著述作一简要评述。《四库全书总目》中收有六种胡缵宗著述提要,本文对其所收部分胡著提要作一考释。  相似文献   

9.
清朝是中国古代学术的总结时期,学者们以深厚的学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以往的文化典籍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采用各种形式注释历代史书,在史书注释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将古代史书注释工作推向顶峰。  相似文献   

10.
古籍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古典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提出古籍提要网络分析模型,用无向三部图整合古籍、人物和提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古籍目录智能分析工具,不仅可以自动挖掘提要中蕴藏的人物关系,与已有的古代人物知识库相关联,为知识库补充可靠而有价值的关系信息;而且综合考虑提要的元数据和正文的语义特征信息,并将其整合入推荐算法中,能为用户智能地推荐与被检索项内容、部类名、古籍名、古籍责任者相关的提要。以《四库全书总目》为实验数据集,一方面基于提要网络,从人物、古籍、提要三个层面探索不同实体间的内在联系,并就四部提要中出现的人名和古籍名开展定量研究;另一方面从作者简介、内容概述及学术评价这三种提要文本特征入手,结合元数据信息和三种常用的文献推荐算法,评估不同的语义特征对工具推荐功能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要文本中的内容概述及学术评价作为语义特征提炼,再结合元数据信息,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到面向古籍的知识发现中。图4。表6。参考文献51。  相似文献   

11.
谈谈编目工作中的“提要”撰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要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许多目录学家和学者评价一部书目质量的高低,往往视其有无提要和提要的写作水平。清代目录学家张之洞曾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比作得知学问门径的良师,鲁迅说它“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王重民的《中国善本书提要》,记述和评介了4千余种古籍善本书的版刻特征及其源流、作者情况和参考价值,成为读者查找古籍善本和了解其内容首先要利用的一部书目。写得好的提要目录,“其价值不低于任何学术论著。“提要是简明扼要地解释题意,介绍作者生平事迹,揭示文献内容,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运  相似文献   

12.
(六)政书 政书,是以事类为中心、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这种史书体载,今天又称典志体。 1.“政书”类目的设立 “政书”这个名称,运用到目录学上,最早见于明代钱溥编撰的《秘阁书目》。钱氏之前,史部著录此类史书的类目尚无定名。南朝梁代阮孝绪编撰《七录》,设立“旧事”类,《隋书·经籍志》因之。《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3.
二、史 部 按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史部居第二位,著录史书。 (一)释“史” 我们要探求史部文献的学术源流,就不能不首先了解“史”字的意义。 “史”字本义《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又”是右手,右手持“中”,许慎训“中”为“正”,指人的品德,意谓史者记事要秉持中正之德。但是,品德是无形之物,不可手持,所以后人多不同意许慎对“中”的解释。那么,“中”是什么呢?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史,记事者也,象手持简形。……‘持中’即持册之象也。”江永《周礼疑义  相似文献   

14.
<直斋书录解题>的史部类目是广泛吸收前人史目成果,在传统的四部分类体系上进行改进而设置的一种更能全面地反映史部书发展源流,更好地揭示史部书全貌,并时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史部类目,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22-128
《四库提要》体量庞大,兼备学术属性和政治属性,对私人藏书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四库提要》是藏书家考察图籍的重要参考对象,藏书家着意于对《四库提要》收录的残书、佚书等稀见本的访求,藏书家对《四库提要》开展批注、补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9,(4):124-128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纂修《四库全书》的相连产物。它成书早于《四库全书总目》,又颇为简明、便于使用,是了解乾隆以前古代书籍的基本书目。虽然此前已有整理本,但仍存在很多讹误,需要予以指出,故对其史部提要之谬误进行考订,以方便读者读书治学。  相似文献   

17.
学界津梁珍同拱璧鲍思陶清张之洞认为: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便略知学问门径矣。这句话,前代学者往往称置不已,因为它高度概括了这本提要型工具书在学术史上的价值与地位。可在古文献学者眼中,它终非完璧,诸如:不著录版本无以示人以善否,搜采或有遗漏,尚...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总结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经验,集四部分类法之大成。本文通过对总目子部小说类的立类标准、收录范围及小说类与史部杂史类、子部杂家类的区分进行分析,探讨总目小说类的分类与当时学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了总目对小说类的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乾隆年间成书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图书1万余种,是一部洋洋300余万言的煌煌巨著。它历来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具有很大的影响,堪称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样一部优秀著作中,秕谬疏漏之处亦比比皆是,为数不少。故前贤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辨证》,胡玉缙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今人李裕民作《四库提要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意义]中国目录学提要所反映的方法论内涵,是中国目录学的一大优良传统。提要的有无决定着目录的质量,提要的体例彰显了目录学多元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方法 /过程]从提要的全面揭示与部分揭示、主观反映与客观反映、认识广度和认识深度、立足学术与承载文化等角度对中国目录学的提要方法论展开解析,以期为现代中国目录学提要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结果 /结论 ]现代目录学应重新审视提要编撰方法论的优良传统,坚持以系统观为指导的提要编撰原则,探寻中国目录学提要的规范表达方式,树立新时代背景下目录学“大提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