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邢天寿  于欣荣 《学会》2003,(1):5-11
学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981年 5月 ,时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裴丽生多次提出要研究科技团体的历史并从中找出规律 ,指导学会工作的实践。在这个阶段 ,大家通过学会史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发表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学会史研究文章 ,这些史料比较系统地刊登在中国科协出版的《中国科技史料》杂志上。《中国地质学会史》于 1982年正式出版。有的史料在《学会》、《科协论坛》等杂志上刊载 ,或在研讨会上宣读。这方面主要的论文有谢东来的《学会史分期和学会学研究的进展》。他对学会的分期提出“中国明末以前上溯至远古 ,作为古代式 (即雏型性 …  相似文献   

2.
<正>曹树基,1956年生,江西鄱阳人,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和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姚士谋汉族,1940年6月18日生于广东梅州平远县,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地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城市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学术委员,原任城市与区域研究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学术委员,江苏省经济学会、省交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行政规划与地名学会副会长。曾任江苏省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4-1990年),国际地理学会区域发展委员会代表。2002年被浙江大学聘任为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2年以来,姚士谋教授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部级及地方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等16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与南京市建设局合作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南京地区城市(镇)体系规划曾获得江苏省政府科技二等奖(1983年);主持的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获得省政府1986年支援苏北建设科技二等奖;1985-1994年主持的厦门经济特区综合开发(8项规划)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姚士谋教授作为主要参加者的长江三角洲国土规划理论与实践课题(虞孝感主持),及沿海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陆大道主持)均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十多年来,姚士谋教授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有60多篇),出版专著共10部,参加编著有5部。其中主要的代表作《中国城市群》(曾再版)、《城市用地与城市生长》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6年)。其他重要著作有:《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美国风光》(再版)、《外向型经济与综合开发》、《厦门市域国土规划纲要》、《江苏省城市化及其对策研究》、《东亚都市行》等等。新一版的《中国城市群》获得2003年华东地区图书出版优秀奖。  相似文献   

4.
王鸿桢,地质学家,1916年11月生,山东苍山人。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兼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兼院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主要研究成果是: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统分类和演化阶段,出版了《中国古地理图集》,提出了构造阶段的观点,形成了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地球史观。提出了地球史上不同级别的节律及其可能的天文控制因素,以及地球演化中曾发生阶段性有限膨胀的设想。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等20余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集体,1982年)、二等奖(1987,1991年),国家教委高校教材特等奖(1988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4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特别奖(1996年)。  相似文献   

5.
王恭  秦威 《学会》2013,(11):5-10
《学会》杂志创办于1983年3月,迄今已30年了。其办刊宗旨是对科技社团的理论与工作实务进行研究,是中国科协系统的一本工作指导性刊物。《学会》杂志办刊的30年,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30年。从这种意义上说,《学会》杂志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当此《学会》杂志创刊30周年之际,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钟训正教授、博士生导师。1929年出生于湖南武冈。1952年毕业于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先后曾任教于湖南大学、武汉大学,1954年任教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至今。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建筑师学会名誉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钟训正院士作为东南大学建筑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弘扬老一辈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先生等人的治学精神方面发挥了承传作用。在建筑教育的领域里,他与孙仲阳教授、王文卿教授合建的(正阳卿)小组,在教学和科研的园地形成了严谨治学、学术民主、提携后辈、承前启后的风格。他与孙仲阳教授、王文卿教授合著的《建筑制图》获1996年国家建设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他编著了《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国外建筑装修构造图集》、《脚印—建筑创作与表现》等一系列著作,其中三种已在境外出版。  相似文献   

7.
《学会》2013,(11):48-48
《学会》月刊创办于1983年3月,迄今已30年了。学会杂志办刊的30年,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30年。从这种意义上说,《学会》月刊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30年来,学会杂志得到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福建省科协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国各地科协与学会组织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著名化学家史家李乔苹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化学事业,在化学教育,化学史研究和化工生产上所取得的成就,指出他是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化学史的先驱,著述宏富,他五十年前撰著的《中国化学史》及其以后的数次增订本和英译本,均获得国际科学史界的高度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原所长、历史地理研完中心原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1965年8月—1978年10月在上海市闸  相似文献   

10.
王家耀(1936.5.15~)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曾任教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教授。从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最先在国内创办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建立与应用、地图生产自动化与一体化、地理信息工程等新专业。主持国防型号项目等20余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地图制图数据处理模型方法》、《理论地图学》、《空间信息系统原理》等8部;主编并出版学术论文集《数字制图…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地理学会创立于1909年,是一个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学术团体。长期以来,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中国地理学会秉承以会员为主体,以学术交流为主线的工作理念不动摇,全面推动学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学术工作的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特色更加明显,逐步形成了科学有序的学术交流新格局。现将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理学会、渭南地区计委、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研究会、《国土开发与整治》编辑部、《科学技术与辨证法》杂志社等5家联合举办的中国地理学会的本年度重点会议——“自然地理学与建设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19—23日在陕西省渭南市召开。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3.
大山的儿子     
吴爱祥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教授,199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澳大利亚矿冶协会会员,中国矿业协会采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湖南省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务、《金属矿山》和《矿业研究与开发》杂志理事。  相似文献   

14.
闵宗陶教授1954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学院国际贸易专业。1963年中国人民大学商业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多年执教于陕西财经学院,曾任副院长,兼任《当代经济科学》主编、中国物资流通学会理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价格学会理事、陕西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陕西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陕西省成本研究会会长、陕西省经济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5.
正《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相比,《永乐大典》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  相似文献   

16.
百味书屋     
《科学中国人》2010,(8):50-51
本书是一部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史之作,系统介绍了从上古至公元1600年的中国历史。作者依据近年来令人目眩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新成果.重构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框架,认为传统中国并非孤立、  相似文献   

17.
正翻开刚出版的李大光老师写的《科学传播简史》就可以看到世界级的科学传播专家。序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传播教授布鲁斯·莱文斯坦认为"这本书将中国的概貌融入到美国和欧洲历史学家广泛探索的领域中,更将中国加入到世界科学传播史研究视野之中。"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世界科学传播历史各有异同。不同:信仰与文化的差异早在公元前332年,希瞄就开启了科学家学术讨沦  相似文献   

18.
杨延清,1982年在南昌航空学院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至 1991年连续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在国内著名固态变相专家康沫狂教授名下,从事贝氏体相变研究。1991年他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从师于中科院院士王业宁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现在杨延清为西工大401教研室教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陕西省金属学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 昌航、南大、西工大,不同高校的不同学术研究风格使杨延清受益匪浅。在西工大任教期间他主讲了《工程材料学》及研究生课程《固态相变原理》,自编了《固态相变原理》讲义,指导硕士生,协助指导博士生,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东南大学地学系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竺可桢(1890-1974年)于1921年在南京创建的东南大学地学系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地学系。1923年,该系主任竺可桢应伦敦地理学会的邀请,在《地理教师》(Geographical Teacher)第3期上发表了此。章介绍了东南大学地学系的沿革、师生、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等,并论述了某发展方向和设施的改进等设想。此还可纠正地学史论中有关东南大学地学系早期历史的失实之处。现将此翻译成中发表,以飨研究中国近代地学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5月定价:88元本书是《数学·历史·社会》(数学史论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的姊妹篇,是作者杜石然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一部自选论文集,分古代科技与社会、中国近代科技史、中外科技交流、科技人物研究、附录等部分,内容包括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科技潮起潮落,略论两汉科技与两汉社会等。本书探讨了 "通史"所应该特别关切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也包含了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相关的内容,概括出科学史家杜石然后半生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