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光灯原理”的教学中 ,学生经常问到一些有关日光灯的实际问题 ,笔者在此列举几个并进行解释 .首先介绍关于日光灯的几个术语 :根据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可以把发光的全过程分为启动和工作两种状态 :从灯丝预热到灯管两极间引起惰性气体弧光放电进而使水银气体游离的过程称为启动状态 ,此时 ,流过灯管的电流为预热电流 ,习惯上称为启动电流 ;水银气化产生的汞原子受电子碰撞激发而发射紫外线 ,紫外线又激发荧光粉辐射可见光的过程称为工作状态 ,此时流过灯管的电流为工作电流 ,灯管在工作状态时两极间的电压称为灯管的工作电压 .1 .为什…  相似文献   

2.
日光灯主要由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组成。灯管的两端各有一个灯丝,管中充有稀簿的氩和微量水银蒸气,管壁上涂有荧光粉。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在导电时主要发出紫外线,荧光粉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才发出可见光。而气体导电有一个特点:只有当灯管两端的电压达到较高电压值(大于电源提供的220V电压)时气体才能导电;而正常工作时要在灯管中维持一...  相似文献   

3.
日光灯又称荧光灯,1938年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科学家伊曼发明,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照明灯具.不同于爱迪生发明的传统白炽灯依靠电流通过钨丝产生热量,螺旋状的灯丝温度达2000℃以上,灯丝处于白炽状态而发光,日光灯的发光原理是气体放电理论,具有辉光放电与弧光放电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一 问题的提出在高考总复习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折射为n的玻璃管,内半径为r,内壁涂有发光物质,当玻璃管壁厚度d为多大时,从管外观察似乎无厚度?初看此题,分明是一道光学题,但却无从下手.题中的“发光物质”起什么作用?似乎无厚度是什么含义?经反复琢磨,终于找出如下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什么是学习兴趣呢?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6.
日光灯是日常生活中室内照明的主要光源之一,它发光率高,一只30瓦的日光灯,其亮度约相当于一盏100瓦的白炽灯;而且日光灯的寿命也比白炽灯高一倍。但日光灯价格稍贵些,为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保护,以延长日光灯的寿命。如何科学保护和使用日光灯,这里面也有决窍。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决定于日光灯管的使用时间,日光灯管的使用时间取决于一种特殊物质,就是涂在灯丝上的电子发射物质,它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逐渐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试验本 )第二册在讲电磁波谱时 ,关于不同的电磁波产生的机理不同 ,有这样一段描述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学生往往感到疑惑 ,什么是激发 ?激发后原子为什么会发光 ?喜欢钻研的学生肯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教师不能简单的回避 ,不妨告诉学生暂时还不能回答 ,到下一章学习了玻尔理论 ,结合几种常见光源再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原子的激发 ,光源为什么会发光 ?这样做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变纯粹理论学习为…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白炽灯是在灯丝温度升至约为2600K时炽热发光的.而室温一般在300K左右那么,我们合上开关后,电流通过灯丝使灯丝发热,要使灯丝升高约2300K左右,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为什么一合开关白炽灯立刻就亮了,似乎不需要升温的时间了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来计算一下这个升温时间。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方程  相似文献   

9.
你想用简单的做法延长日光灯管的寿命吗?那么做好以下两点,效果就很明显。第一,日光灯管用了一段时间后,可以取下来,沿轴线旋转180°再装上;第二,尽量减少开关次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要从日光灯的发光原理谈起。一、日光灯的构成及其原理图1是日光灯的电路图,它主要由日光灯管、镇流器、启动器组成。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在初中有74.5%的学生认为数学单调乏味,对枯燥无味的字母和数学符号感到厌烦,认为数学不过是无味繁杂的计算或推理.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数学学得还好,到初中以后就慢慢掉队,甚至考不及格,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们为什么产生厌烦心理昵?笔者认为主要是在教学中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地学.甚至不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11.
电阻与温度     
同学们,你注意过吗?电灯的灯丝很少有正在发光时突然烧断的,通常是在开灯的瞬间灯丝被烧断,电灯不亮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一般来说,金属导体温度变化几摄氏度或十几摄氏度,电阻值变化不过百分  相似文献   

12.
钟表指针和表字上涂有荧光粉,就能在夜间发光。荧光粉中含有硫化锌或硫化钙等物质,它们都有被阳光照射后吸收光能,当外部光线变暗时再慢慢放出光能的本事。不过,要想让它长期放光,在制作荧光粉的同时,还要加上一点放射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那么,提问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电脑的音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某教师教四年级的数学课,先在电脑荧屏上呈现动物口算比赛的画面.小熊猫在计算17×25×4时迟迟不能说出答案,而小猴子则马上答出结果是1700.电脑接着提问:为什么小猴子会算得那么快?有什么窍门呢?学生们兴奋起来,纷纷抢着回答,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讲完高中物理第二册光谱及光谱分析一节后 ,我提出了本文中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非常热烈 ,各抒己见 ,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 :甲部分学生说应该是连续光谱 .理由是灯泡亮后 ,钨丝温度上千度 ,炽热状态的固体发出的光谱为连续光谱 .乙部分学生认为是线状谱 ,理由是 60 W以上的灯泡 ,点亮后钨丝温度高达 2 0 0 0℃ ,为抑制钨丝升华 ,灯泡内充有少量的惰性气体元素 ,因此属于稀薄气体放电发光应为线状谱 .丙部分学生则认为是吸收光谱 .60 W以上灯泡充有少量气体物质 ,灯泡点亮后 ,炽热状态的钨丝发出的白光 (连续谱 )通过气体物质时 ,某些波长的…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那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7.
春节、元宵节、五一节、国庆节等节日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园里和街道上装饰着一串串五光十色的彩灯.如果从彩灯串中取下一只小彩灯,整串彩灯将不会发光,这似乎表明各只小彩灯是串联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很可能出现一串彩灯中有一只灯丝烧断,而我们看到的却并不是这串彩灯立刻陷入黑暗,而是其他小彩灯却仍然可以发光,这似乎表明各小彩灯是并联的.那么,在彩灯串中,各小彩灯到底是串联还是并联呢?  相似文献   

18.
小灯泡亮暗的分析与比较是物理学习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应明确决定小灯泡亮暗的因素是什么. 电流流过小灯泡灯丝时,电流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灯泡灯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白炽状态而发光.小灯泡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可看作一定,因此,小灯泡的两端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也越大,实际功率就越大,小灯泡越亮.反之,小灯泡越暗.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发现学生有"走神"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都怪学生吗?应该说我们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杂志上经常看到"⊕"符号,有的老师认为"⊕"是一种新的运算,有的老师认为"⊕"是一种程序,并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把一道简简单单的填空题,说得神乎其神!那么,"⊕"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了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就必须有揭面纱的利器.这利器是什么呢?它是我们平时忽略了的一点小小的常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所以先来磨一磨这小小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