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东升 《物理教师》2002,23(3):54-54
1 确定主球的入射方向[题目 1 ]如图 1所示 ,ABCD为一水平台球桌的桌面 .P、Q为放在该桌面上的两个台球 ,P是主球 ,Q是被碰球 .今击打主球P ,并要求球P依次与边框AB、BC、CD、DA各碰撞一次后击中Q球 .试作图标出P球受击打后的速度方向 .设P与边框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 .解析 :由于主球与边框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故主球行走路线的作法与反射光路的作法极为相似 .图 1           图 2      作P关于AB的对称点P1,作P1关于BC的对称点P2 ,作P2 关于CD的对称点P3 ,作P3 关于AD的对称点P4 .…  相似文献   

2.
学生解题时往往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出现解答结果片面的现象,甚至一些教师也常出现类似的错误.分析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入为主思维定势导致分析片面而漏解 例1如图1所示有两个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A和B,B球静止在光滑圆弧的底端,A球质量为m,从顶端释放,若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后,它们的落点跟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之比为1:3,则B球的质量为(). (A) m( B)m (C) m(D) m 常见解法:A球从光滑圆弧上滚下,以速度v0与B发生碰撞.设碰后A、B的速度分别为vA、vB,由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在中学生学习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重点要学习的一门学科.最近几年,物理考试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将解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贯穿在日常的教学中,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要全面掌握初中物理的教学知识,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供方法,扩展学生解题思路,最终达到教学的要求.文章就学生在初中物理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进行剖析,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本文阐述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以题例为基础分析初中物理解题中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授课教师需要传授学生极限法的运用策略.极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物理解题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解题思维,从全新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快速解出正确答案.本文通过四道典型例题来详细阐述如何运用极限思维解答初中物理问题,以期能够开阔学生的物理学习眼界.  相似文献   

6.
汤家合 《教学月刊》2010,(10):26-29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物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发展认知结构、形成物理思维的过程,但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思维上的障碍.本文从研究学生解题心理入手,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几种常见的思维障碍,以便教师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解题心理,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避免学生解题时不当的心理干扰,从而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的习题常较难求解,若能与数学图形相结合,再恰当地引入物理图象,则可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难点、疑点,使解题过程大大简化.图象法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而在物理学习中要密切关注图象,掌握图象的识别、绘制等方法.下面就通过几道例题看看图像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一、利用图像解决基本问题例1如图1所示,一薄木板放在正方形水平桌面上,木板的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一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正中间.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突然以一水平外力F将薄木板抽出,要使小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在物理解题,特别是碰到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往往感到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引导他们学习多种解题方法,尤其应学会借助数学思维技巧来解答物理问题,着力训练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全面性,以培养他们解题的灵活性,克服其思维功能的僵化性.笔者结合平时物理教学及学生竞赛辅导的经验,列举了五种数学思维技巧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思维导图可以将物理知识点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本文主要阐述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和如何将思维导图融入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练习课教学和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构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支柱,练习课的教学在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谈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关于如何上好练习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一些体会.一、梳理物理基础知识、培养解题习惯首先,物理的概念规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解题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1.
郭文臣 《物理教师》2002,23(2):48-48
对于本刊 2 0 0 1年第 5期《数学结论在物理解题中的巧妙应用》一文中例 2的解题过程笔者有不同看法 ,现给出正确解法 ,另采用形象思维的解法 ,方法既直观又简捷 .原题 :如图 1所示 ,半径为 45m的圆形广场在中心O及周边一点A处 ,分别安装两台相同的扩音机 .已知声波的波长λ =1 0m ,不考虑传播中的衰减及人的运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有一个人沿着广场周围行走 ,当他从B点沿周边走到A点的过程中 ,除A、B两点外 ,他有几次听不到扩音机的声音 ?解法 1 :在图 1中EF为AO中垂线 ,D为EF右侧周边上的一点 .设两列波传到D点时路程分别…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对生产生活实践的感知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当前初中物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简答题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体现物理学科素养很重要的一种题型。本篇文章将阐述初中物理简答题解题的现状,分析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根本方法,并列举相关案例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普通物理解题难 ,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从教学实践来看 ,根据题意 ,恰当采用不同的坐标系法解题 ,是克服解题难的有效方法。通常直角坐标系法解题 ,由于平时训练较多 ,学生习惯使用 ;极坐标系法解题平时应用训练较少 ,学生比较生疏 ,不习惯使用它 ,而有些问题特别是运动学问题采用极坐标系法解题显得较为容易、方便。本文列举一些宜用极坐标系法求解的运动学习题 ,以期引起广大师生重视极坐标系法解题。题 1 杆OA以匀角速ω绕O轴旋转 ,其A端则系一条细绳 ,绳绕过滑轮B后挂一重物M ,已知OB=h ,试求∠OBA =α时 ,重物M…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的解题一直是学生学习当中的难点.由此掌握好良好的物理解题方法十分必要.在实际的物理解题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分析物理解题过程中的规律,明确了解题当中的关键和相应的解题要素,为学生物理的解题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高中物理解题思路的梳理以及物理的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在高中的学习过程当中,物理的学习是其中一大难点.整个高中的物理学习当中,解题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理是否能学好的关键.由此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注重解题的过程,明确解题的思维,通过掌握相应的解题规律以及基本的物理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理清学习以及解题的思路,从而能达到高效学习、快速准  相似文献   

15.
物理解题中往往有许多习题可以用图像法求解,使解题巧妙而快捷。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利用图像法求解,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规律相对较少,应用的解题技巧相对较少,学生接受的思维训练比较单一。若为了使学生通过解题对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起到一个复习巩固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题能力,对于有些物理问题除了用图像法求解外,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对概念也有了一些初步理解,但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思维障碍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加之有些习题已知条件较为隐蔽,似是而非,稍有疏忽,极易产生错误的结果.笔者结合在教学中常遇到的典型错解进行分析,以便指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题目.(2013年江苏卷第5题)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1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A) 30%.(B)50%.(C)70%.(D)90%. 1题目特点 1.1 条件较隐蔽,乍一看困难 本题以运动的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只给出频闪照片示意图,而无其他定量条件,学生读完后,不知从何下手,给学生思维设置了障碍.实际本题的隐含条件在频闪照片示意图中,条件1:频闪照片两球间的时间相等;条件2:碰撞前、碰撞后各自球间的距离等距,且示意图与实际运动轨迹是等比例缩小的.重点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甄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逆向思维进行初中物理解题,能够创新物理解题思路与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物理解题水平,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成绩提高.本文对逆向思维的内涵与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从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降低解题难度、创新解题方法和解决实验问题四个方面探讨逆向思维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学生物理解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倪一宁 《物理教师》2002,23(7):33-33
题目 :如图 1所示 ,把A、B二小球在图 1中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 (线开始时拉直 ) ,则两小球向左下摆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OA对A球做正功 .(B)线AB对B球不做功 .(C)线AB对A球做负功 .(D)线AB对B球做正功 .图 1       图 2【分析与解】很多人错选A、B答案 ,原因是没有分析A、B运动的实际情况而造成的 .如果我们能大致画出A、B球的运动轨迹 ,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出线与球的运动方向的夹角 ,进而可判定做功的情况 .由OA线一直处于张紧且O点不动 .所以A球做圆周运动 ,OA线对A球不做功 .而B球是否与A球同…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5):107-108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物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形成物理思维,从而通过物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物理教材上有很多公式定理,通过公式定理的运用可以为学生解题提供帮助,同时,学生通过解题训练还能够夯实物理理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文章首先进行物理解题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阐述,研究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进行表述,然后提出相关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旨在能够为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