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1.知识地位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 )第三章“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二节内容 .在这一章中 ,教材的安排是先复习必修课中已讲述过的有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部分知识 ,介绍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ω、T)及其计算式 ;然后讲述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有关匀速圆周运动中动力学方向的知识及应用 ,重点说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这部分知识可以看作是上一章曲线运动的扩展 ;最后课本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 ,并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的知…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 《平面镜》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铺垫。可以说,平面镜在光现象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的要求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全章概述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 ,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 ,眼镜是人的重要器官 .通过对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  相似文献   

4.
李广 《物理教师》2004,25(4):9-10
【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十一章的第六节.( 1 )全章教材综合分析这章的前三节先完整地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第四节讲了物体的内能,是承上启下的知识.承上是指这节是前三节的应用,启下是指为下两节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做好了铺垫,是下两节的准备知识.本章后四节为一大单元,是研究以能量、内能为核心的问题.所以全章内容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2 )本节教材分析这节教材引言部分指出:利用海水降温来…  相似文献   

5.
袁世英 《甘肃教育》2000,(10):41-41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是在绝大部分省市的部分学校实验的基础上于 1993年秋季正式推广使用的,这套教材在突出“三个面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破传统教材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编写原则和编排体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与八十年代的人教版统编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三大改革: 1.按照先易后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建立了与旧教科书完全不同的教材编排新体系。 这个知识体系仍由四部分组成,但知识板块组合和编排顺序与以往不尽相同。先是简单易学的常见物理现象,包括测量、运动、声、热、光等简单知…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年级《物理》(上科版)第二章第二节。1 教材分析“运动的世界”一章共分为4节,本节是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它既是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又是为学习后两节测量速度及速度变化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7.
第三章 光的反射 1 教材特点 本章共四节.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第三节“平面镜”;第四节“球面镜”为选学内容。 与现行教材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将光源作为本章前言,并用一幅图5—1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历史,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 <平面镜>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铺垫.可以说,平面镜在光现象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平面镜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所以平面镜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成飞 《物理教师》2004,25(2):63-64
笔者一直从事普通高中物理学科的理科教学工作 ,本学年由于工作需要 ,同时兼任了一个文科班的物理课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文科教材 (人教版·必修 )中有一处内容的叙述与理科教材 (人教版·必修加选修 )相左 .在此和同行讨论一下 .理科教材 (人教版·必修加选修 )的第十九章第四节是“电磁波” ,在本节的最后一段 ,课本写道“麦克斯韦的理论新颖又深刻 ,…… .1 888年 ,即在麦克斯韦发现电磁场理论 2 0多年后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1 85 7—1 894)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而在文科教材 (人教版·必修 )的第十八章第四节“光的电磁说…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材说明】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 ,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 ,这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的初衷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 ,本章教材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共有三章,即初二第四章《热现象》,初三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内能》、第三章《内能的利用热机》,与热学密切联系的还有初三电学第九章中的“焦耳定律”和“电热的作用”两节内容。本分四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总说明新编初中物理第二册包括光学、热学、电磁学三部分内容,共分十一章。第一章讲述光的初步知识;第二至六章讲述热学的基础知识;第七至十一章讲述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其中电流定律、电功和电功率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从知识的安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是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它。人教社的物理教材八年级(上)第二章的第四节“光的折射”,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知识应用于一体,对本章的学习乃至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的三维课程目标,最好是把“光的折射”设计成为一堂科学探究课。  相似文献   

15.
熊仁娣 《物理教师》2003,24(5):19-20
1 教材分析1 .1 地位及作用“密度”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华东版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七章质量和密度的第三节的知识 .本章讲述力学中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全章分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 (1、2节 )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 ;第二单元 (3~ 5节 )讲述密度及其运用 .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 ,知识的讲述深了一步 .在能力培养方面 ,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以外 ,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 ,更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分析物理事实 ,找出共同特征 ,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密度…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它。人教社的物理教材八年级(上)第三章的第四节“光的折射”,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知识应用于一体,对本章的学习乃至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的三维课程目标,最好是把“光的折射”设计成为一堂科学探究课。  相似文献   

17.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1 教材特点 本章讲述质量和密度两个重要物理量.第一节介绍质量.第二节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质量”的实验.第三、四、五节是“密度”、“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和原教材相应部分比较,本章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月出齐的正式初版的台湾初中数学课本 ,是 1 997年开始使用的 .这套课本是根据台湾在 1 994年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写的 ,与台湾在 1 983年的“大纲”相比 ,有了较大的改变 .新教材共六册 ,每学期一册 .第一册共有三章 :数与数线 (数轴 ) ;分数的运算 ;一元一次方程式 .第二册共有四章 :二元—次联立方程式 ;直角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图形 ;比与比例式 ;近似值与方根 .第三册共有四章 :乘法公式与多项式 ;因式分解 ;一元二次方程式 ;一次函数及其图形 .第四册共有四章 :二次函数 ;简单的几何图形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平行 .第五…  相似文献   

19.
季德璜 《物理教师》2002,23(8):32-33
在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我国物理教学正面临着更大的改革 .本文就澳大利亚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作一简单介绍和分析 ,以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1 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澳大利亚的中学在初中阶段 (7-1 0年级 )只开设科学课程 ,这是一门理科综合课程 ,包括物理 ,化学 ,生物等各方面的内容 .到了高中阶段 (1 1 ,1 2年级 )才开设单独的物理课程 ,物理课程是为了那部分想升入高等学校并且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作为选修课而开设的 .澳大利亚物理教科书 (以下简称澳洲教材 )分上 ,下二册 .上册 (1 1年级用 )的内容共有四章 :第一章 世界通信波 …  相似文献   

20.
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系统分析与比较了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的第七章)和沪科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的第三章与第四章)中的知识内容和编排方式。研究发现,两种版本物理教材各有侧重、特点鲜明,均可作为理想的教科书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