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波干涉现象中加强(减弱)点的判定,可通过波程差来分析.若两相干波源为同相波源,我们知道波程差δ=kλ姒的点为加强点,波程差δ=(2k-1)λ/2的点为减弱点.若两相干波源为反相波源,我们知道波程差δ=kλ的点为减弱点,δ=(2k-1)·λ/2的点为加强点.在具体判定时,有简便判法.请看两例.例1 如图1所示,在直线PQ垂线0M上有  相似文献   

2.
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与减弱点的判定,一般采用解析的方法:两列相干波叠加区域内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质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对同步调相干波源,若Δx=kλ(k=0,1,2,…),即Δx为波长的整数倍,则该质点振动加强;若Δx=(2k+1)λ/2(k=0,1,2,…),即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质点减弱.对步调相反的相干波源,以上结论正好相反.教学实践发现,用解析法寻找两相干波源连线上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不符合学生初学干涉时的认知水平.实际上,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在《波的干涉》一节是用示意图的方法形象展示干涉图样的,用上述解析法求解干涉…  相似文献   

3.
一、波的干涉示意图在学习波的干涉时,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56面中有一幅"波的干涉的示意图",用以说明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如图1所示).在图1中,我们看到,在相干波源 S_1、S_2的中垂线上,各点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振动都得到加强;而在其他位置,加强或减弱区的形状就不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果沿 S_1、S_2方向建立  相似文献   

4.
1.在波的干涉中的应用建立如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图中S1、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x轴在两波源的连线上,y轴在两波源连线的中垂线上,Pn表示第”级加强区,由加强区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5.
如图1所示,M、N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水平传播的简谐波的波源,P、Q、R分别位于M、N连线的中垂线上,且PQ=QR.某时刻P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R是与P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那么( )  相似文献   

6.
如图1所示,M、N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水平传播的简谐波的波源,P、Q、R分别位于M、N连线的中垂线上,且PQ=QR。某时刻P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R是与P相邻的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那么()  相似文献   

7.
题目如图1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S1、S2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的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且振动步调完全一致,S1、S2之间相距两个波长,B点为S、S2连线的中点.今以B为圆心.以R=BS1,为半径画圆,问在该圆上,除S1、S2两波源外,共有几个振动加强的点?  相似文献   

8.
◎项目背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几乎所有的物理教师都会遇到同一个难题:如何讲解<波的干涉理论>一课,怎样让学生理解:当两列相干波在叠加处到波源的距离之差(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δ=n入(n=0,1,2,…)振动为加强;当两列相干波的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δ=(2n+1)λ/2(n=0,1,2,…)振动为减弱.加强带和...  相似文献   

9.
题图1表示某时刻两列水波的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相邻实线与虚线之间的距离为0.2m,波速为1m/s,在图示范围内可以认为这两列波的振幅均为1cm,A、B是两波源连线的中垂线上分别位于相邻波峰与波谷上的点,C是A、B连线的中点.则( )  相似文献   

10.
在均匀媒质中,机械波随时间向前传播时,具有时空上的周期性。当波源振动一个周期T时,波就向前传播一个波长λ,如果波源振动经过t时间,波向前传播x距离,则有:T/T=x/λ=n+△n,不妨称之为波的周期律,其中n=0,1,2,3  相似文献   

11.
点波源的机械波 (如球面波、水面波 )在介质中传播时 ,即使不计介质对能量的吸收 ,波的振幅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本文以 2 0 0 2年高考上海物理卷第4题为例 ,对波的振幅作一些讨论 ,原题如下 :原题 如图 1所示 ,S1、S2 是振动完全相同的两图 1个机械波的波源 ,振幅为 A,a、b、c三点分别位于 S1、S2 连线的中垂线上 ,且 ab=bc.某时刻 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 ,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 .则A.点 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 2 AB.点 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 2 AC.点 b处质点的振幅为 2 AD.点 c处质点的振幅为 2 A原参考答案  CD.分析 这个题…  相似文献   

12.
设平面上两点P_1、P_2的连线交直线ι于点M(P_2点不在直线ι上),则称λ=P_1M/MP_2 为此直线ι对于线段P_1P_2的分割比,当λ>0时为内分割,λ<0时为外分割,λ=0时,ι通过P_1点.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的问题:①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的距离均为a,另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的距离均为b,两条直线合成一起,将一条直线平移,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无数个重合点,此时相邻两点的距离各是多少?相邻重合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a>b)②两个相等的同心圆,从一点起将一圆周a等分,另一圆周b等分,相邻两点的圆心角各是多少?若将一个圆转动,每次转动多少度会再次出现重合点?(起点视为一个重合点)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命题,还证明了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d,则存在着整数m,n,使得am-bn=d),很多有用的结论都是由这个定理导出的,这个定理在国内外的《离散数学》中都有介绍,但有些没有给出证明.  相似文献   

14.
题一列横波的波源在原点O处,t=0时刻波源开始振动,经0.4s,振动由O向右传播了一个波长λ=20cm,此时波形如图1所示.在x轴上有一点P,P到原点O的距离为110cm,则从波源起振开始,经多长时间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相似文献   

15.
两列频率、性质相同的波相遇叠加时,会出现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并且振动的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排列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它是一切波所共有的特征。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干涉来说,凡是到两波源的波程差为半波长偶数倍的,  相似文献   

16.
1实验原理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波称为驻波。设两列波的表达式分别为y1=Acos2π(vt-λx),y2=Acos2π(vt+λx)。两波叠加后,介质中各处质元振动的合位移为:y=y1+y2=2Acos2λπxcos2πvt。在驻波中,各质元的振幅|2Acos2πx/λ|与它们所在位置x有关,而与时间t无关。振幅的最大值(等于2A)发生在|2Acos2πx/λ|=1的点,这些点称为波腹点,其坐标为:x=k2λ,k=0,±1,±2,…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为半波长.振幅的最小值(等于零)发生在|2Acos2πx/λ|=0的点,这些点称为波节点,其坐标为:x=(k+21)2λ,k=0,±1,±2,…相邻两波节…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一物理波的叠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宽阔的平静水面上,同时扔两颗石子,激起水波。已知两落水点A、B相距为4λ,(λ为波长),则水面上能产生不连续振动加强线有多少条?在A、B外垂直于AB直线MN上,振动的加强点有多少个?对于此题,学生不易  相似文献   

18.
平面上两相干波的干涉问题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已经涉及到 ,但只是对远方的干涉进行了定性的讨论 .此问题的研究对理解波的干涉是很重要的 ,本刊 2 0 0 2年第 7期一文《应该这么考虑》就一道题的具体解法给出了结果 ,本文拟对一般情况进行定量计算 ,以供同行图 1参考 .设平面上有两个相干波源C1、C2 ,不妨认为它们的振幅、初相、频率、振动方向完全相同 ,建立如图 1所示的坐标系 ,两波源在x轴上 ,离坐标原点的距离均为c.( 1 )相干加强 (或减弱 )的点在双曲线上 .我们知道在平面上一点P(x ,y) ,如果 |PC1|-|PC2 |为λ2 的奇数倍时 ,两波相…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二物理教材的《多普勒效应》一节,是新加内容,学生接触较少,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教材只是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后得出其特点。对于如此蜻蜓点水式的说明,学生在学过之后,就好象雾里看花,一点头绪都没有,现将出现的几种情况定量分析如下。1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都静止不动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都静止不动,即二者没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波源的频率f收=f波。2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改变2.1波源相对介质静止,即u=0,观察者以速度v相对介质运动,这时波的波长λ不变,波速V改变。(1)观察者以速度v靠近波源。λ收=λ波而V=λf即(V波+v)/f收=V波/f波所以,f收=(V波+v)/V波&#215;f波这样,f收&gt;f波。(2)观察者以速度v远离波源。①当v≥V波时,观察者接收不到波源发出的频率。②当v  相似文献   

20.
文 ( 2 1 ) 设计一幅宣传画 ,要求画面面积为4 84 0cm2 ,画面的宽与高的比为λ(λ<1 ) ,画面的上、下各留 8cm空白 ,左、右各留 5cm空白。怎样确定画面的高与宽尺寸 ,能使宣传画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参考答案 :设画面高为xcm ,宽为λxcm ,则λx2 =4 84 0。设纸张面积为S ,有S =(x 1 6 ) (λx 1 0 )=λx2 ( 1 6λ 1 0 )x 1 6 0 ,将x =2 2 1 0 /λ代入上式得 :S =5 0 0 0 441 0 ( 8λ 5λ)当 8λ =5 /λ ,即λ =5 /8时 ( 5 /8<1 ) ,S取得最小值。此时 ,高 :x =4 84 0λ =88cm ,宽 :λx =58× 88=5 5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