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考试总是从审题开始 ,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 ,对于解题是非常重要的。审题是一种能力 ,不具备较高审题能力的人 ,是不能学好物理的。而审题时 ,画示意图是解题中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幅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 ,为正确的解题叩开大门 ,本文将举例说明画示意图在物理解题中的作用。1 借助示意图“直观”的功能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在物理习题中 ,很多情况下是需要根据题意正确作出过程示意图 ,示意图画得好 ,相当于对题意的正确理解 ,剩余的就是根据规律和条件建立关系式 ,从而找到要求的物理量。例 1 如图 1所示的是显像管中电子束运…  相似文献   

2.
示意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物理情景,可将抽象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具体,它能帮助解题者准确地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实践证明解题中画示意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充分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许多物理习题只要正确画出了示意图,待求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现结合几例谈谈示意图在解题中的作用,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解题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1)明确研究对象(个体还是系统);(2)根据题意画出受力图、运动示意图或有关图象;(3)明确物理过程及始末状态,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4)指明所选取的正方向或零位置.  相似文献   

4.
根据题意画示意图,可展示物理情景,从而化“抽象”为“直观”,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简化解题过程,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一、画好“路径”示意图 例1 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 解析:甲不后退进行赛跑时,根据题意可画出如图1甲所示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中的图主要有:示意图,包括运动示意图、物理过程示意图、装置设备示意图、技术流程示意图等;矢量图,包括物体受力图、力线分布图、矢量合成与分解图等;函数图,包括s-t、v-t、a-t、p-V、V-T、p-T图等;路线图,包括电路图、光路图等;物件图,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元件符号图等.教师对这些较为系统的图的有关知识,在教学中应首先讲清其生动的物理意义及特点,使学生能准确地识图;其次要培养学生设计、绘画物理图的能力;最终要让学生运用图来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柯岩 《物理教师》2008,29(10):51-54
运动学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相遇类问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高中物理的常见题型,其共同特征是两物体相遇时刻在空间上处于同一位置。追及问题也可看成相遇问题的一种。本文对高中所及的各种运动相遇问题进行例析,其基本的解题思路是:(1)对两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有时要画出示意图;  相似文献   

7.
一、画解题示意图,展示物理情景,变"抽象"为"直观" 画解题示意图,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帮助理解物理情景,丰富空间想象.通过对示意图各部分的分析,理顺解题思路,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统一起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物理图象能形象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是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纵观历年涉及物理图象问题的高考试题,有定性判断的问题,也有定量计算问题;有根据图象分析物理过程、状态及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判断求解的问题,也有根据题设物理情景和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画出相关物理图象,再分析求解的问题.运用图象法解题在高考中属较高的能力要求,因此在备考中要重视物理图象问题的复习,本文结合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各套试卷中出现的图象试题,概括出物理图象解题中的“四会”,这也是高考对图象问题基本的能力要求.1会“看”会“…  相似文献   

9.
高考对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卷面解题步骤及其规范化是考生必备的基本功.从历届高考阅卷情况看,“丢三落四,叙述不完整;言不达意,表述不确切;公式拼凑,缺乏连贯性;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不规范的解题是部分考生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谈谈在物理解题中如何做好书写的规范性.一、文字表述规范所谓文字表述规范,简单地说就是书写整洁,表达清楚,层次分明,结论明确.表述规范能使解题过程既简洁又明确,从而把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反映出来,提高物理计算题的得分率;同时有利于阅卷老师掌握平衡,获得客观、完满的评分;规范化书写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1)要指明研究对象(个体还是系统);(2)据题意准确画出受力图、运动示意图、电路图、光路图或有关图像;(3)要指明物理过程及始末状态,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4)要指明所选取的正方向或零位置;(5)物理量尽量用题中给定的符号,需自设的物理量(包括待求量、中间过渡量)要说明其含义及符号;(6)设定物理量符号要规范.如题目明确:支持力F...  相似文献   

10.
有些学生做物理题,缺少必要的分析步骤,比如不画受力分析图或运动过程分析图;不认真用符号表示物理量来列方程,而是急于求成,乱套公式,想一步到位地代人数据、列“大式子”求解,常是欲速则不达。对复杂的物理问题不能进行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的分析,仅是根据记忆一些典型题的解题套路,这样解题能力是无法提高的。  相似文献   

11.
怎样合理地选用运动学规律解题呢?首先要根据题意找准研究对象,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复杂的题可画出运动过程图,并在图中标明此位置的物理量,再根据运动特点选用适当的公式或推论解题,如果题目涉及不同的运动过程,则重点要寻找各段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如果巧用图像、参考系等方法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这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体会。  相似文献   

12.
画解题示意图过程就是审题过程,边读题边画示意图,并一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视图深思,使问题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印象和解题思路.解题示意图是实现正确解题的基础和关键,特别是对抽象性、复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示意图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一、画物理示意图的实践研究乔际平等专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研究过物理示意图对学生的正答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所给图形的依赖性很强.例如:走绳索的杂技演员在走到绳索中点时,使水平的绳索下垂θ,问绳上的张力应是演员体重的多少倍?一个班有42%的学生做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数学思维训练中经常遇到一些典型问题,如差倍问题、和倍问题、和差问题、植树问题等,解题时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在讲解时只要借助示意图或线段图把题意讲清楚,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学生就能按照解题规律很快地解答出典型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应用题没有解题规律,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靠分析数量关系求解。  相似文献   

15.
方法永远是学习的灵魂,没有哪一种知识比科学的方法更重要.掌握了方法,你就拥有了金钥匙.一、初中物理题解题的基本思路1.审题.弄清习题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它们的物理本质是什么,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了帮助我们更形象地掌握判断各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题意,可画出符合题意的草图或示意图,特别是在电学中,画出电路图,对分析问题判断物理现象很有帮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往往不能对物理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如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表现用矢量公式计算时出现正、负号的错误,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力,则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本文通过对学生在解以下几道典型例  相似文献   

17.
物理示意图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更易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图使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进行逻辑思维,从而有助于学生解决物理习题.本文从理论和专家研究论证了这一点,再通过例证分析说明画物理示意图是分析物理习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新教材高一物理第16习题中第2题: 放在水平光滑冰面上的木块,受到斜向上的拉力 F,沿冰面向右运动。如图1所示,请画出木块的 受力示意图。 图1 图2 配套教师用书上的解答如图2所示:物体受 到拉力、重力、支持力。 笔者认为教师用书上的解答不全面,这道题 属于开放性的多解题,由于F大小未确定给出,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中学物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审题。弄清习题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它们的物理本质是什么,这些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为了更形象地掌握判断各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题意,可画出符合题意的草图或示意图,特别是在力学和电学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和电路图,或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对分析问题判断物理现象很有帮助。2.分析。根据判断的物理现象,找出说  相似文献   

20.
整体法和隔离法在习题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习题教学的方法很多。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更能灵活便捷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其中“整体法”、“隔离法”是高中物理力学习题教学中更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的常用方法。 “隔离法”是弄清系统(连结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的情况时采用。具体步骤是:①明确研究对象和过程、状态;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一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或运动过程示意图。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