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电视发明之前,广播与报纸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但是有了电视之后,这种平衡格局很快被打破,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在这三大传媒支柱中广播显得势单力薄。笔者认为,广播从业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广播的优势与弱势,并及时找出应对措施,才能使广播传媒更好地“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广播传媒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从不同角度来浅析一下广播传媒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以及应对措施。一、快捷、简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与节目粗糙、把关不严的矛盾广播传媒传播快捷、收听简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以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给广播影视等传媒带来巨大的影响,传媒和科技都呈几何级数发展速度变化与增长。年龄稍长的人,可能都经历了电视的视图从黑白到彩色,广电技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节目从单调到越来越丰富的过程。如今广播影视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已经成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末以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给广播影视等传媒带来巨大的影响,传媒和科技都呈几何级数发展速度变化与增长。年龄稍长的人,可能都经历了电视的视图从黑白到彩色,广电技术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节目从单调到越来越丰富的过程。如今广播影视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已经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与成熟,各种新闻传媒从中央到地方,从报刊杂志纸媒到电视视听传媒,再到电脑手机网络电信互动传媒的惨烈竞争挤压,广播音频传媒可谓是蹒跚前行。广播传媒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能否在提高广播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开源节流,辟途寻径,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好地生存发展,就成为广播从业者们探寻思考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电视在三大传统传媒中与科技的联系最为紧密,传媒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一般都最先在电视上得以显现。但事实上,电视在传媒中的地位的提高并未与新科技在其中的运用程度形成正比,报纸、广播依然拥有为数可观的读者与听众,而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危及传统传媒,因特网的跨时空性、即时性与交互性等优势令电视也风光不再,面对如此的失落,电视如何重拾尊严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一、科技: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科技宛如一道神来之光,照亮了人类传播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意义上,电视是科技的产物,不论是过去、现在,抑或未来,科技之于…  相似文献   

6.
所谓传媒技术,换言之便是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将相关信息运输到传播媒介领域中的信息化技术。从当前情况来看,被人们应用过的传媒媒介包含了多个方面,分别是语言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以及互联网传媒,而传媒技术也涉及到了多种类型,比如印刷技术、造纸技术、广播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等。思维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期间为了实现目标而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探究和分析,思维属于人们运动的一个过程,包含了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传媒经济发展属于一项体系性的战略。在本文中,重点探究了传媒技术和传媒思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将在信息高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日益融合为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这是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此同时,各种媒体也必将凭藉经济社会发展对媒体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演变,以及快速发展更迭的高新技术,持续适应性地发展变化,不断强化和培育各自的个性与优势,在拥有多媒体共同平台的同时,仍然拥有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能,这也必将成为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潮流之一。倘若媒体发展确是这样一种大背景、大趋势,那么,目前尚处于相对弱势的广播传媒,它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如何?这自然为广播传媒从业者所关切,同时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传媒同行及受众所关注。据此,笔者试作前瞻性预测,结论就是:21世纪是广播传媒从弱势走向强势的世纪。  相似文献   

8.
论频道专业化的背景依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促使电视业的发展并使之走向成熟,同时,电视传媒以及电视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也将日益加剧。这种竞争是长期的,它以争夺受众、抢占受众市场的最大化和相对固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传统的传播会从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等诸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大众化的“广播”会渐渐变成细分化的“窄播”,频道专业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的产生虽然晚于报纸、广播新闻,却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现代社会传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位于电视业发展的前沿,站在电视业改革的潮头,自觉不自觉地置身于一种飞速发展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新闻受众市场上,报纸、广播、电视三方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到了1999年,电视赢得的市场份额上升到近一半,独领传媒风骚。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复关尘埃落定,网络媒体诞生,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迅速发展全面挑战着电视新闻媒体,与电视争夺着观众。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信息高度聚积,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不断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类传媒日益现代化,号称三大传媒之一的广播,在受到电视、报纸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仍以其特有魅力和优势受到听众的钟爱.下面,仅就我多年来从事广播通联与群众工作的感受和体会,谈一谈广播新闻的优势.一、调查揭示的奥秘——广播新闻快捷吸入我们的广播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了开门办台,使人民群众成为广播的主角和主体,我们经常问计于民.除日常处理好听众来信,到听众中去座谈,请听众进台提意见,设立监听员、建立听众联系点之外,最重要的则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听众调查.从1987年以来,我台共进行了6次调查.6次调查揭示了一个共同的奥秘——在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媒交叉共生的情况下,其广播收听率多次高于电视的收视率和报纸的阅读率;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在调查和座谈中,一些听众风趣地说:“小方匣儿随身带,  相似文献   

11.
传媒是文学活动发生发展必不可缺的要素,从传媒多元化的角度去分析当下文学,我们可以观察到两种变化趋势:一是从单一到多元的"裂"变,一是从分散到聚合的"聚"变。文学裂变与聚变是辩证统一的,这两种变化趋势,也正是当下乃至未来文学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战争与传媒就有各种各样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在不断发展,传播形态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从近期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可以看出,交战双方一方面在海陆空天磁电等诸领域斗争相当激烈,另一方面围绕新闻传媒阵地也展开了激烈的“绞杀”与“攻坚”,广播、报纸、电视、因特网等等纷纷卷入到战争领域,大打舆论战。  相似文献   

13.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之道,万事如此,传媒亦然。由报纸而广播、而电视,是分;到了网络时代,印刷与电子传媒又出现合流趋势;由字而摄影是分,倡导“图并茂,两翼齐飞”的本意就在强调摄影,到了网络时代,图同样出现某种合流迹象。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集大成,作为20世纪的传媒终结,正给新世纪的世界传媒带来革命性变革,带来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也对传媒人提出全新要求,这就是:时代呼唤现代传媒人!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因特网的发展对中国新闻传媒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源于网上消息的新闻报道也日渐增多,到目前为止,互联网作为除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趋势已基本成型。第四媒体的兴起,实际上反映了新闻传媒外延的扩大和媒介种类的增多。国内新闻界的传播理念、传播技术和手段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传播量猛增。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传媒》上期已从"新政"与"事件"两个维度对2011年进行了盘点。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传媒学界专家,以及数据资讯机构分别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在此一年间的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传播现象,媒体机制改革,报刊广告、发行,  相似文献   

16.
岭南文化环境下的广州电视──广州电视的自述与旁观朱光烈(本刊副主编);研究广州电视台是很久以前就想到的事。国内外传媒的发展都表明,覆盖面积小的传媒发展势头极好,未来是小传媒的天下,研究小传媒很有意义。另有一个想法是广州得改革开放之先,又处在香港电视直...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媒体已从早期的报刊发展到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媒体的功能也从初始时的简单传播信息发展到娱乐服务;媒体的传播对象也由过去少数知识分子之间互动变为几乎所有社会成员参与其中的日常活动。这些变化无一不在证明着一个事实:媒体已成为与衣食住行同步重要的需求——只不过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  相似文献   

18.
这已经是一个移动大传媒时代。虽然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媒体还在大行其道,但新技术的发明与普及已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这些所谓的"传统媒体"。报纸朝手机、网络、移动终端延伸,电视与广播巧借短信与网络平台与受众即时互动……那些我们熟悉的媒体形态,或多或少都已经有了新媒体的成份;那些不知不觉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都无不反映着新技术无孔不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声屏之侣:生存于媒体和受众之间──谈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作用邢文国广播电视报是一种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和普及而孕生的第三种声屏信息载体。它一方面作为现代电于音像传媒的依附品,体现着宣传声屏、服务声屏的基本属性,是广播电视整体传播网络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地》2011,(8):1-1
从报刊到广播.从电视到手机报,从博客到微博,现代传媒的手段不断更新。现代传媒的技术日新月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更直接、更快捷、更具个性的传媒方式。过去。传媒和通讯,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我们惊讶地发现,当今社会,几乎可以说,通讯就是传媒。从形式上来看,几乎一切通讯工具都具有传媒的功能,手机、电脑、电话等等,而从本质上看,这几乎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