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日本文化史上,飞鸟奈良时期是日本全面摄入中国文化的高峰。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的六朝佛教美术与盛唐文化移植到了日本。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的造型艺术与审美意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飞鸟白凤佛教美术散发着六朝余韵,天平美术确立为日本的"古典美",奈良文学模仿中国文学的形式。日本文化与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发展落差,这是当时日本的基本国情。因此,依托中国风土的中国审美精神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并改变日本民族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何谓“日本汉诗”? 日本汉诗是历代日本汉诗人用汉字写成的中国古诗式的诗。 日本汉诗是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影响并繁衍到海外的最大一脉分支。日本汉诗是从对中国古诗的学习模仿开始的,后来也一直把中国历代古诗作为其楷模和源头活水。因此,日本汉诗与中国古诗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 日本汉诗在其一千三百余年发展史上,曾产生过数千名诗人和数十万首诗,成绩斐然可观,佳作不少。 爱好古诗的朋友们,您对日本汉诗有没有兴  相似文献   

3.
试论黄遵宪的日本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了解和介绍日本的人。他仰慕日本明治维新式的西化运动,明确提出以"日本为师"的政治主张,并积极推动实施;他对日本的侵略性有一定认识,警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主张加强中日友好往来。黄遵宪的日本观,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先后在日本和中国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中,日本逐渐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准则,展开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而日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介绍、研究、翻译,则深刻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本成为中国引介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孙通 《华章》2012,(31)
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自此陷入萧条.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受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和中国内部不合理经济结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环境与日本经济危机时日本经济环境颇为相似.为了吸取前车之鉴,让中国经济平稳转型,我们必须对比借鉴日本的经济危机,深入地解析和探讨其原因并联系中国实际找出解决办法,才能对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起正确的指引作用.本文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分析日本经济危机的原因,进而对比中国经济现状与日本当年的相似之处,最后从中得到启示,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建议,谨防重走日本的老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年友好往来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时期,中国就通过朝鲜半岛,同日本互有使节往来。中国的铁器、铜器、金、银、丝织品等陆续传入日本,日本的珠、玉、布帛等源源传入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往日益频繁。公元二三八年,日本女王卑弥呼派使者经朝鲜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许多日企开始涌入中国,从而将日本簿记也带入了中国。文章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分析日本簿记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为想了解日本簿记的同人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史是20世纪的学术产物,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兴盛于20世纪初期的日本,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界关注的热点。论述了日本早期中国文学史产生的缘由、日本近代中国学科的建立与中国文学史的关系、日本早期文学史对于中国文学史观的确立及中国俗文学地位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军部,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企图速战速决征服中国,但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敌后战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斗争,使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了中国大陆的天罗地网里,牵制并消灭了它的大量兵力,打乱了它侵略中国和亚洲的整个部署和计划。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仍不得不把陆军主力放在中国的战场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给日本人民和日本共产党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在极其艰苦险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国外关于中国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众多的研究中,日本学界关于中国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但是关于日本的中国和中国文化研究的命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通过从古至今日本对中国研究的演变的分析,可以将日本的中国研究以明治维新为分水岭,分别命名为"汉学"和"中国学"。  相似文献   

11.
日本现今文化是在广泛地、长期地吸取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日本文化的各领域无不渗透中国文化的痕迹.在历史上,中国文化甚至在日本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汉籍的东传是影响日本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茶道发源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本,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中国茶文化的东传,日本入唐、入宋的留学僧贡献巨大,他们在中国学佛的同时,将唐、宋代茶种、茶具以及茶仪等一同传入日本,对后来日本茶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金月 《文教资料》2011,(14):97-98
茶自中国流入日本后,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本文分析了日本茶道的产生与流变过程,并将其与中国茶文化进行了比对。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版画对日本的影响,先是表现在一些插图上,日本画家将一些中国书籍的插图进行翻刻、改造,然后再创造自己的绘画作品。随着明清时期画谱传入日本,日本画家开始仿照中国的画谱翻刻或编撰日本画谱。尤其是《芥子园画谱》这种采取饾版拱花方式印刷技术的套印彩色画谱传入日本,日本在逐步吸收中国的印刷技术基础上创造出了锦绘,日本正式步入浮世绘版画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一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准备利用一年的时间考察精细化管理开展最好的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在第一站日本,我们的专家认识到:过去我们只知道日本企业家长于精细化管理,而这种精细化的思想,其实早已根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十分重视中国人对他们的看法在日本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想要不看到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都难。日本新闻媒体对中国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这些报道不仅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挑起的“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重要起点,是日本征服中国的关键性一步.正如毛泽东所说:“1931年9月18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民族矛盾已经开始超过阶级矛盾”.“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了.”在中华民族到了  相似文献   

18.
孙倩 《华章》2014,(28)
公元七至九世纪,日本派遣大批“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僧人和留学生到中国求法和留学。他们回国后,也把中国人的一些风俗、饮食带回了东瀛。从十世纪开始,随着大批中国商人、僧侣以及移民东渡扶桑,同时日本也不断有僧侣到中国学习佛教。因此,不少中国作物、食品以及烹饪方法也相继传入日本,且传入日本的饮食文化有的至今仍为日本人民所喜爱和保留。而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米、面及豆腐在日本的传入。  相似文献   

19.
《下一代》2001,(Z2)
日本侵占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发展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手段。1895年,日本以中国、朝鲜为目标,发动了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清朝政府被打败,朝鲜落入它的手中,同时,日本还取得巨大的经济好处,除了物资掠夺外,还得到了中国大量白银赔款,从而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急需的资金。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俄国战败,日本夺得俄国在中国的权益,即军港旅顺、商港大连、中东铁路等落入日本手中。日本为巩固其在南满的侵略势  相似文献   

20.
薛福成认为日本酷慕西法 ,中国当鉴之 ;日本相侵 ,中国当防之。中国防范日本需真自强、行外交和护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