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慧侠 《青年记者》2012,(20):94-95
1985年,我国第一个体育新闻系在上海体育学院成立.随后其他一些体育学院也先后开设体育新闻专业,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新闻院系也开设体育新闻的相关课程.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新闻类专业点发展到661个,在校学生超过10万,其中至少有22所高校开设有体育新闻专业,我国体育新闻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考察有关体育专业报纸和综合性报纸体育版面中的新闻报道,并对有关典型报纸进行个案分析,指出报纸中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然后从媒体发展背景、经济、政治、受众心理、报纸自身特点等角度探讨我国报纸媒介中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原因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和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回顾了我国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立足当前体育新闻专业的办学实际,分析研究当前体育新闻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勇 《今传媒》2006,(8):44
传统的观点把体育新闻与时政要闻、社会新闻以及文化新闻作为晚报新闻的四大支柱。但随着传媒的日益发达,媒体定位的日渐精确,面对电视、网络的“外攻”和专业体育报纸的“内逼”,连全国性和省级综合性报纸的体育版都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那么,作为地市级晚报的体育新闻应当拿出  相似文献   

5.
《新闻知识》2007,(3):F0003-F0003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创建于2005年,其前身是广州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系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俗称体育新闻专业。本专业于2000年试办,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同年招收体育新闻社会学专业体育新闻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生300名,研究生25名。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体育新闻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后冬奥时代特征,从服务国家战略出发,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体育新闻专业建设以及课程教学,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建构体育新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全面提高体育新闻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职业素养,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体育新闻教学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保存  张江南  康妮芝 《新闻界》2007,(4):167-168,140
本文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以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基础,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为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立足于我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办学实际,研究当前体育院校的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黄罕奭 《新闻界》2008,(2):49-51
首先,从整体格局来看,中国的体育新闻报道呈现出综合性日报弱、专业体育报纸强的特点,而在美国,恰恰相反。其次,中国报刊的体育新闻报道往往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而美国的体育新闻报道更注重客观性的要求。第三,美国报刊体育版面比较漂亮,但是文字并不华丽、生动。中国报刊追求文字的生动活泼,但同时也暴露出在遣词造句上的一些不足。中美两国的报刊体育新闻报道都面临着如何应对电视和互联网挑战的问题,而他们采取的对策惊人的相似:一是拓宽体育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走娱乐化的路线。  相似文献   

9.
体育新闻是新闻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体育新闻与体育新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育新闻因为报道体育事业而凸显出其独特性.在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大型体育运动赛事都需要专业的体育新闻人才进行报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专业图书馆不但有助于满足师生差异化的信息需求,也有助于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图书馆经费投入的产出效率。通过比较中外3所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可知,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图书馆建设大多是在原有专业资料室和二级学院资料室的基础上整合发展起来的,缺少文献资源建设的自主权。因此,国内综合性大学可以采用依附模式建设专业图书馆,并通过资源共享等措施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都市报体育版策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类报纸是定位于市民的综合性报纸.其办报的宗旨就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体育新闻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与其相符的.因此,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以自身独到的体育新闻报道吸引更多的受众.体育新闻版的策划和创新在都市类报纸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闻传播学科中的一支新军,自1985年上海体育学院首次开设体育新闻专业,我国的体育新闻教育至今已走过了25个年头.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国内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得到很快发展.但在体育新闻教育的办学实践中也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同时面临着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力图对存在的提出解决方法、探索新的路径,以抓住机遇实现体育传播事业的人才储备战略.  相似文献   

13.
虽然娱乐性是体育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过度娱乐化却并不利于体育新闻传播工作的长远发展,为此,新闻从业者有必要以推动体育新闻事业良性发展为出发点,通过严格自律来规避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现象及其危害。本文在对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的体现以及体育新闻媒介自律的意义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体育新闻从业者专业素养的提升与体育新闻媒体内部监管机制的构建两个方面,对体育新闻媒介自律路径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在有效规避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倾向的基础上,为体育新闻生产与传播环境的优化以及体育新闻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84年第23届运会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突飞猛进,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体育新闻报道也火爆起来,各类专门从事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报、杂志、栏目、频道层出不穷.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体育新闻趋向娱乐化的倾向比较明显,这其中有其积极的效用,一方面拓宽了报道领域,增强了对受众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使体育新闻变得更丰富多彩、更受欢迎、更好看,也为纸质媒体的体育版在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竞争中找到了空档.但不必讳言的是,由于过分追求"眼球经济"和市场效应,加上记者自身专业精神和理性思考力的欠缺,一些媒体在报道体育新闻中也存在着不少偏差,体育新闻娱乐化带来的一些弊端不得不令业内人士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摆在了第一位,这就充分说明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面对全国性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现象,体育新闻专业毕业生同样存在增强实践能力的问题。从武汉体育学院已毕业的两届体育新闻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以及本人走访山东、江苏、湖北等实习单位反馈的信息来肴,多数单位反映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足,认为学校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体育新闻专业为例,就如何增强体育新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对体育重视程度的加大,体育新闻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成为众多学院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拟从我国众多学院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制约课程设置的主客观因素,提出在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月,中央电视台首创《体育新闻》节目,这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新闻栏目。电视体育新闻节目主要以当日国际和国内的重大体育资讯为主,涵盖体育赛事、运动员及其他相关内容。它与电视体育专  相似文献   

18.
鲍枫 《传媒》2021,(5):84-86
美国大学电影教育主要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模式.本文以哈佛大学为考察对象,回溯其电影教育的发展历史.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评估方式,探讨美国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电影教育模式,旨在为中国综合性大学电影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赛事中心”到“人物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磊 《新闻前哨》2011,(3):53-54
人,永远都是新闻的主角。但从一般意义上看,体育新闻报道与社会新闻报道最大的区别就是,体育赛事往往占据了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核心地位。不过,从本届亚运会报道中可以看到,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报道,对新闻人物的特写,以及在特写中所勾勒和传递的人性美,成为赛事本身以外最闪亮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84年第23届运会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突飞猛进,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体育新闻报道也火爆起来,各类专门从事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报、杂志、栏目、频道层出不穷。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体育新闻趋向娱乐化的倾向比较明显,这其中有其积极的效用,一方面拓宽了报道领域,增强了对受众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使体育新闻变得更丰富多彩、更受欢迎、更好看,也为纸质媒体的体育版在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竞争中找到了空档。但不必讳言的是,由于过分追求“眼球经济”和市场效应,加上记者自身专业精神和理性思考力的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