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老人与海》中包含了海神、命运女神等神话原型形象与意象。本文从神话原型入手,寻找作品中的神话原型意象,在作者对于传统的运用与反叛中分析作品的现代主义主题特征。  相似文献   

2.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运用神话原型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实践也层出不穷。但是,文章认为,将神话原型批评只限定在运用“神话原型的交际作用”来找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等是不够的,还应深入神话文本进一步探讨这种神话原型意象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诺斯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的问世,标志着"原型批评"理论的崛起。所谓"原型批评",也叫"神话批评"。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是浸润于人类文学文化体系的各个层面,成为研究人类文学的起点。弗莱《批评的解剖》主要是一部原型批评(神话批评)的代表作,通过将《批评的解剖》的不同批评模式运用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可以窥见古希腊罗马神话别样的风采,也是将原型批评理论运用于实际文学批评的一次有益尝试。依照上述分析方法,我们能够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到符合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众多意象,也能够根据这如此众多的原型意象映衬弗莱理论的正确性与前瞻性,进一步让读者把握古希腊罗马神话除了赏析与文化的作用之外,更深层次地体现了神话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荣格的原型理论在20世纪的神话原型批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章分析了荣格原型意象理论,并与中国古代学中的月亮意象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用西方“原型理论”对九隆神话进行宏观研究,即将九隆神话放到与其他神话的关联,以及整个中国神话系统和神话传统中去考虑,以获得一种更大的研究范式——原型。归纳出九隆神话包含着“感生”原型叙事模式、“龙——大父神”原型、“鱼、水、木”几种意象原型,并加以分析,从中见出九隆神话蕴含着哀牢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这些集体无意识经过世代积淀,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6.
树木作为极具生命力的古老意象,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古代神话和宗教传说中,在文学作品中一再被赋予丰富的意蕴.本文以荣格--弗莱的原型理论为依据,阐述<圣经>和西方神话中的树木原型,并解读几篇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树木意象的原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着眼点,通过阐明原型、原型的理解和"文学移位"等相关问题,结合传统文化中历史悠远的灵石崇拜情结,以具体的文学文本对该理论加以阐释,力求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对灵石崇拜的多种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流派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分析文学作品的新视角。《莱尼和他们》是海因里希.伯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原型,比如人物原型、主题原型和意象原型等。文章主要应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莱尼和他们》中所体现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9.
借鉴原型批评的观点,作者认为《游泳者》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蕴含了丰富的原型。本文从神话原型、《圣经》原型、四季原型、意象原型四个方面来探讨奈迪作为悲剧人物,他的人生追求和探寻之路必然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基本上还是把神话作为文学的一类来进行研究,其方法主要是运用意象的系统联想与论证,在理论上主要借鉴了法国倍松的图腾学说理论和涂尔干的社会学学说。从语言、图腾和始祖崇拜这三个方面来透析其神话观,可以见出先生的神话学研究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奥尼尔的《琼斯皇》以“内米祭司恐惧”的原型母题、“死亡一复活”的原型模式、树种崇拜的原型意象构成了一个富有意蕴的神话原型体系,暗示了一条人类回归自我的痛苦而又充满希望的数赎之路。  相似文献   

12.
鹰是彝族神话中重要的意象,亦是彝族史诗《勒俄特衣》中的一个重要意象,鹰在整个彝族文学史中是反复出现的意象,成为了约定性的意象群,具有可交际性和可传播性,本文试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勒俄特衣》中的鹰意象进行原型挖掘,进而了解彝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3.
神话--原型批评是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特别是神话原型,并把一系列原型广泛应用于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和评价的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侏罗纪公园>是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科幻电影.该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了<侏罗纪公园>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发现<侏罗纪公园>是以<圣经>中的创世神话作为原型的一部有关人类命运的寓言.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熟稔《圣经》,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意象和主题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宠儿》作为其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莫里森在这一方面高超的写作技巧.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宠儿》中蕴含着的圣经神话原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以及体会莫里森的写作才华.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作为中国一部完整的神话小说,有着无限阐释的可能。本文即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分析《西游记》中“乐园”这一神话原型意象,并重点以《圣经》中的“乐园”模式为基础进一步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孙悟空的“得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一神话模式。以发现一些新东西来加深对这一部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试图对《原野》作一全新的评价,认为《原野》复现了一套古代英雄的复仇神话,含有许多原始意象,追求一种原型审美理想,用以弥补现代人性与灵魂的匮乏与病态.  相似文献   

17.
大量地使用典故、圣经和神话原型意象是艾略特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之一。在诗歌《圣灰星期三》中,艾略特运用意象、原型、典故、象征和残缺的情节等艺术手法勾勒出一幅诗歌图画,传达了渴望宗教救赎和精神复生的心声。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庞杂繁复的原型意象,解读了瑰丽的诗歌图景下诗人的感情经历。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安东妮亚》是薇拉·凯瑟最优秀的一部小说。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人们熟悉的神话原型、经典的意象来颂扬美国西部文明的创造者和开拓者。通过移植荒野与花园意象的原型,作者含而不露地揭示美国拓荒者的神圣使命,以及人应如何保持与自然的永恒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原型结构为视角和切入点,深入发掘明清艳情小说中常见的遇仙遇艳、性器崇拜、自阉自残等原型意象生成的深层原因和现实基础,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荣格理论体系的考察与消解,提出荣格的原型两重性: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与原型结构(archetypal structure),并以这一特定角度从重生原型结构的内在框架:自身与阿尼玛的融合实现个性的扩张;重生原型结构在故事层面的外化:英雄成神;重生原型结构在社会层面的强化:神话的讲述等三方面分析畲族创世神话《天眼重开》的重生原型结构,重点阐述重生这一特定的原型结构在构成该神话情节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即人追求个性化和实现自我的心理历程,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重生原型结构的群体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