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年前,我与入伍不到一年的小伙子何基刚相识,那时他一说话就脸红。他既精明又能干,虚心好学,于是我们成了忘年交。我鼓励他:“你既然对写作感兴趣,不妨就利用业余时间多写写新闻报道吧!”他自信地点点头。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初对写作的ABC不知一二的小何已成为小有成绩的部队报道员,被抽调到政治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5年来,他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和兵种报等媒体上发表文章600多篇,多次被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三等功,去年又荣立了二等功。1998年,刚入伍的何基刚担任连队通信员,每天的报纸经他之…  相似文献   

2.
看了标题您也许会感到惊讶,不用笔怎么写文章?您听我说一说。几年前,我迷上了“爬格子”。这的确是份苦差事,且不说写稿要构思选角度,单是“写”就十分艰难,写了改,改了抄,抄好了又改,把个稿纸改得乱七八糟。于是,自己有时就想,要是写出的文章能够一次成型,可随心所欲地修改又不留痕迹该多好哇!  相似文献   

3.
“我是教育出身,又做过科技管理工作,对科技报道关心多些,敏感一些,可能看到的问题多些。”当我请滕藤同志谈谈对科技报道的看法时,他一开头就作了这样的声明。滕藤曾担任过清华大学化工系、工程物理系的教授、副校长。1985年担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半年前,他又被调到中宣部,担任了副部长,分管新闻和教育工作。他告诉我,每天要看二三十种报纸,所以只能看第一版,着重看有关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报道,有时,还需对各报的版面、标题进行比较。“那您是否谈谈对科技体制改革报道的看法?”我接过他的话题,向他提出了要求。他说,报道科技体制改革,我不倾向于把一些事情对立起来。比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我们报道的主导方面是科学技术面向  相似文献   

4.
“我是教育出身,又做过科技管理工作,对科技报道关心多些,敏感一些,可能看到的问题多些。”当我请滕藤同志谈谈对科技报道的看法时,他一开头就作了这样的声明。滕藤曾担任过清华大学化工系、工程物理系的教授、副校长。1985年担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半年前,他又被调到中宣部,担任了副部长,分管新闻和教育工作。他告诉我,每天要  相似文献   

5.
那还是1987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武部担任新闻干事。那阵子,写稿就是不入门。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我写的稿子题目不吸引人,我就把这~点记在心里。一次,市里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在会上我遇见了老退伍兵李建锋,他不但人品好,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担任了乡长也不辍笔,每年刊稿达150篇2多,我决定写写他。这回我可下了番功夫,采访结束,我很顺利地拿出了初稿。可想个什么题目好呢?我绞尽脑汁:取个“李建锋成才之路”吧,觉得太俗气,取个“乡长通讯员李建锋”吧,又觉得不太安当。就这样写了10余个标题都觉得表达不了文章的主题。天快…  相似文献   

6.
香港随笔     
香港随笔程亚男从香港归来已近半年。《图书馆》编辑部几次约我写写观感,总是因为一些自己也说不清的原因犹豫着没有提笔。近日,又收到编辑部的稿约。怀着一种有负于朋友的内疚,我着手拾掇那已渐渐散漫了的记忆。寻找“天堂”有人说,香港是购物的天堂。徜徉在五光十色...  相似文献   

7.
某综合仓库政委李庆年,被人们誉为“分部一支笔”。李庆年这个名字在报刊上没少看到。没见到他本人之前,原以为他是个专业作家,没想到他就在离自己单位不到20公里的一个仓库担任政委。崇敬之余,采访他的念头终于再也无法控制了,于是,经同办公室陈干事的引见,见到了这位令我崇敬已久的人。初见李庆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特别是满脸胡老子,让人感到他一副老相,与他那文风以及被人称作为“分部一支笔”的绰号怎么也对不上。然而,当翻开李政委的那几棍子剪报册以及那提获奖证书和那即将出…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我一直怀念您□顾冰清我结识《新闻战线》杂志是在60年代末。那时我刚从基层部队调到军区报社当编辑。说实话,在基层部队当一名新闻干事,写写新闻、通讯、评论之类的东西,虽不敢说是行家里手,但还能舞文弄墨地干着。可当编辑就不一样了,不光要有写稿...  相似文献   

9.
我能在郑州金山集团公司担任宣传科长,首先得谢谢《新闻与成才》杂志,是地帮助我走上领导岗位的。我1983年入伍到青海某部服役。记得是1984年11月份,我在连长那里看到《新闻与成才》,心想如果利用业余时间写写文章,不仅能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对我这个当班长的来说,还能提高一下管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自费订阅了1985年的《新闻与成才》杂志。每期到手,我都从头至尾细读几遍,边看边学写,边摘录,我像进了大学一样激动万分。有段时间,我数次投稿均石沉大海。当我心灰意冷时,便细读每期的《录与…  相似文献   

10.
在如雷的掌声中,我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系主任微笑着把一枚亮闪闪的军功章佩戴在我的胸前。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在心中默默地呼喊着:母亲,听到这掌声吗?它为我的成功,更为您的恩情。军功章里有您的一半。1996年我刚考入军校时,自以为进了保险箱,整日无所事事。母亲觉察到这一点,便接二连三来信勉励我趁年少多学点本领,井告诫我“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我有所触动,便试着在课余饭后写写稿子,可是当一本本的稿纸用完后,面对的只是一叠不断增高的退稿。我自认不是那块料,心灰意冷,准备歇手不干时,却收到了…  相似文献   

11.
幽默版     
上错飞机图画的局限某繁忙的机场,一架A320班机因为零件维修的原因必须延迟起飞的时间,于是全机的人都下了飞机。由于下一班飞机必须使用这个登机口,地勤人员通知大家到机场东边的15号登机口等候。当全部的人都到了15号登机口时,却发现登机门又改到南边的8号登机口,一行人于是又带了所有的手提行李来到8号登机口。当所有的人终于上了飞机,广播说:“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很抱歉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也让大家跑了不少地方。本班机是飞往华盛顿的,如果您上错飞机,请您现在离开。”广播完之后,机长满脸通红地从驾驶舱中跑出来,说:“不好意思,我上错…  相似文献   

12.
王增如 《传媒》1999,(1):36-37
云环: 今天,报社的同事们看到我哭肿的双眼,知道了你是我的好朋友,都让我来写写你。 云环,每次见面,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语,但此时此刻,我却觉得笔重千钧,不知该从哪里讲起。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你那美丽的身影,已经化作了一杯寒灰,化作了一片云烟,袅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 您好!一次阅读贵刊时,我便深深地喜爱上了她。 那次偶然的报名,我便和她结为良缘。经过初赛,又通过复赛,获得推荐者权,又顺利通过了社里复核,取得小记者资格。我在深爱贵刊同时,也十分钦佩编辑老师。您的匠心独运,使刊物办出特色。于是,我内心深处便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的文章有一天能在您的帮助下变为铅字,为贵刊尽一点微薄之力,也是小记者的职责。我的要求未免太过分,我还是这样做了,相信您不会拒绝一个忠实读者的虔诚的期望,对吗? 此致敬礼 河南正阳一高二(1)施庆伟 编辑的话施庆伟同学: 这里只刊登…  相似文献   

14.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这个大老粗,“知天命”之年还会成为一名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 那是1995年10月的一天,我突发奇想:我能否写写新闻报道,把厂里的改革、生产经营等情况及时向新闻部门报道,让社会了解认识我们?于是,我试着大胆地  相似文献   

15.
1979年春天,我冤案平反以后,由于过度疲劳等原因,旧病复发。在治疗和休养期间。单位党组织十分关心我,叫我安心疗养,不要考虑工作,可是我整天闲着,心里很不好受,今后怎么办呢?熟知我的人跟我说:“拿起笔写作吧”。我清楚自己的功底,也深知手写字变铅字的困难。何况我身心不佳,天天服药,头脑昏沉沉的,能写什么呢?“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个支撑点呵!”妻子说:“就写写吧,即使不能见报,常写写,对将来工作是有益的。再说,通过看书、学习、写作,你的生活也会丰富和愉快些。”言之有理,我决心拿起笔试试。  相似文献   

16.
多写身边事     
想当初,我学写新闻,一连奋斗了两个春秋,也没有收到一张采用通知单。妻子心疼我的身体,但我执意要继续写下去。妻便说:“你实在要写,就写写朱工吧”。我一想觉得有道理,干麻不写写身边的事呢?经过两天的采访,一篇通讯终于写成了。投到《中国电力报》,想不到十几天后就被采用了,我高兴万分。打那以后,我的笔更勤了,几乎每个月都有文章见报,体裁有消息,通讯、教文、诗歌,偶尔还搞一两篇小评论。里面说的事,大都是身边发生的。前年春天,我去参加一个能源  相似文献   

17.
近读商恺《大地笔踪》一书,从“雁门关外”到“贺兰山麓”,从“海河去来”到“汾水两岸”,犹如登高望远,令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驰神往之际,仰慕之心顿起,不禁勾起了久久贮于胸中的一桩夙愿——我终于拨通了商恺家的电话。见到商老,我们的话题就从《大地笔踪》这本书开始,我说:“看你的作品,觉得眼界高,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我喜欢写宏观的东西。”商恺说,“就是抓一些带有全局性、方向性、萌芽性的问题。我觉得,一个记者要做到眼界高,一是理论政策水平要高,二是知识要广博,三是要有历史的视野。”商恺1948年就当人民日报记者,五六十年代又当过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77年重回人民日报当记者部主任,后来又应聘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理论功底、知识积累自不必说。每到一地研究一个问题,除了采访当地领导和群众以外,他必定要找一些专家学者来  相似文献   

18.
身在基层,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是与非,时时在我脑际盘旋,激起我拿起手中的笔去直面人生。我也因此被省内外十多家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写写小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七月,华东地区第五次报纸协作会议在江西召开.报社派刘向东同志和我赴会。会前,江西日报寄来了初定的会议日程,其中就安排了参观德安县共青垦殖场。于是我们商定,这回一定要写写共青垦殖  相似文献   

20.
1986年,我被一位退休老人的助人为乐,奉献余热的生动事迹所感动,便萌生出非要报道颂扬她不可的念头。于是,便拿起笔让我的激情顺着笔端流淌。写毕,投往陕西《老年报》社,不料竟在一版登出。这时,我方知道这篇文章的体裁是通讯。打这以后,我就产生了写稿兴趣。可是,当我一认真写起稿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