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文集命名,或以官爵,或以地望,或用谥号,或用年号,或取别号,或取表字,或借斋名,或借姓名……其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下面试一一举例略说,聊供参考。一、以官爵命名 1.《杜工部集》杜甫所作,因其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名.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序幕部分,在这一章中,贾府主要人物就出现了十余人之多,而曹雪芹的变化多端的手法,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衬托暗示,或以衣饰精刻细雕,或用比较的手法,或借用人物的自身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来实现人物性格特征。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可谓三寸柔毫,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3.
两宋咏史词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咏史词人或通过咏叹女性来折射现实;或借咏史以言政、借史以抒怀;或以铁血丹心抒忧国忧民意;或寄情山林田园、不问古今兴废,等等.文章按照四分法将两宋咏史词划成北宋前后期和南宋前后期四个阶段来论述其主题流变.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诗歌艺术的顶峰时期,咏马诗在这一时期同样达到全盛。唐代咏马诗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唐代的社会环境,诗歌这一体裁本身的发展成熟,都推动了咏马诗在唐代的繁荣。诗人或借马言志,或用马抒情,或以马来反映社会现实,积极的创作促使有唐一代咏马诗佳作迭出,对后世咏马诗的创作也颇具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引】 下面几篇文章,或以动物寓理,或借动物说理,写得饶有情趣。阅读时,既要仔细体会文章的写法,又要认真分析文章的涵义。这样,才能读有所获。  相似文献   

8.
借《围城》中的多种讽刺手法分析小说的讽刺艺术,通过这样一群知识分子失恋、失业、流徙、浮沉或以沫相濡,或因利反目的人生百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作者的讽刺艺术。突出小说的主要成就——讽刺。  相似文献   

9.
借代和借喻象一对孪生姐妹似的,让人容易认错.下边试谈一下怎样识辨.一、借代出于“同”,借喻来于“异”.“同”,是表示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有着通同之处.具体说,借体必须是出于本体的“固有”.“存现”或“连属”事物.如: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③严奇候带上七十多个还乡团,一百多个保安队,煮晚饭时,从马庄出发.(陈登科《淮河边上的儿女》)上述例句的借体是加点的词和词组.本体依次是“船”、“一切财物”和“还乡团、保安队的匪兵”.这类借代或以部分代全体,或以全体代部  相似文献   

10.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恬然飘逸的雅聚.名士俊逸们在竞骋文才、挥毫泼墨之间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兰亭集>.诗人们或描绘山水,或借山水抒情,或以玄对山水,整个诗集如同一轴水墨山水长卷,情韵流淌,玄思幽远.  相似文献   

11.
唐人抒情绝句大量表现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而且能在艺术上别出心裁,各具特色。或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抒情,景触情生、情景交融;或借想象与梦境抒情,使感情的表达意蕴深沉;或以场景和细节描写抒情,形象生动、笔底传神;或运用反跌与双绾手法抒情,使之深婉委曲、含蕴不尽,这正是唐人抒情绝句历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意象研究是诗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意象是唐诗中的常见意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盛唐,诗歌中的花更是有多种意蕴。无论花以个体还是群体出现,以花托兴、借花抒怀都是常见的情感寄寓方式。虽然花的种类不同,但诗人大多以花为美好事物起兴造境,或吟咏人生世事,或抒发爱情相思,或托花言志,或以花喻人,带领我们走进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3.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节,王羲之招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恬然飘逸的雅聚。名士俊逸们竞骋文才,挥毫泼墨之间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兰亭集》。诗人们或描绘山水,或借山水抒情,或以玄对山水,整个诗集如同一轴水墨山水长卷,情韵流淌,玄思幽远。  相似文献   

14.
论《诗经》中的舟船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里有大量篇章描写到舟船这一意象,诗人或凭舟船渲染男女情思,或以舟船直抒羁旅乡愁,或借舟船象征君臣遇合。《诗经》中的舟船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象,凝聚着人们驾舟行船的切身体验和日常的生活感受,反映着人类的志趣情感和文化精神,乃是诗人的心境、情绪的寄寓和外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现行中语教材,字字珠玑,篇篇生辉,不独文质兼美,且文题高妙,每于数字之内翻出有血有肉有灵性的标题来。纵观这些文题,摇曳多姿,各有其妙:或以人入题,或以事入题,或以物入题,或以景入题,或以具体态势入题,或以精警意念入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虽面孔各异,但新巧有致,俱含深意。一个个妙题,犹如一级级闪光的阶梯,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奥秘殿堂之中。面对这众多妙题,分门别类,多角赏析,把玩之中,良多益趣。借而鉴之,对自身写作拟题,也不无裨益。以人入题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确乎其然。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和形形色色的实用文,无不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6.
阅读本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可是长时间以来,教师或用教参的答案限制了学生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而忽略了个体的感情体验;或以自己的心得代替学生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的提升学生的领悟。这样使学生认为阅读就是应付老师的提问,就是琢磨文后的练习答案,丧失了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 关于比喻有柄有边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拈出“比喻有两柄亦有多边”。所谓喻有两柄,指“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钱先生借斯多噶派哲人语“万物各有两柄,人手当择所执”,并合采慎到,韩非“二柄”(“威德”与“刑德”)之称,命之为“比喻之两柄”,例如钱氏所举秤喻:“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全三国文》卷五九诸葛亮《与人书》),以秤喻人之无成见私心;而“这心之正,却如秤一  相似文献   

18.
杨维桢是一位咏史大家,他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中心,通过咏史,或以古鉴今,或借史抒发自己之情怀.竹枝词因杨维桢的首倡,在元末诗坛影响巨大.香奁体和宫词用语娟丽.游仙诗营造了一个富有"艳彩"与"奇情"的浪漫世界.咏怀诗的艺术性更不同于一般,也最能体现作者"吟咏情性"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9.
一、体现个性——明确一个目标长期以来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 ;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了教学的方向 ,限制了学生的自由 ;或语文课堂模式化的单调妨碍个性自由的发展 ;或强调阅读技法 ,忽视了个体的情感体验 ;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 ;或以读者的感受来提升学生的领悟。因此 ,必须明确阅读主体是学生这个目标 ,注重个性阅读 ,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 ,思维方式 ,抓住这个关键 ,阅读教学才会有提高效率的前提。二、勾划批注——把住两个重点一是寻找关键词句 ,消除阅读障碍。结合课本提示材料 ,或主旨文眼 ,或生词异音 ,…  相似文献   

20.
“人性与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在古往今来的中外文学、音乐和美术以及戏剧、影视作品之中,有不少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师用东西方各具特色的艺术审美技巧,及艺术升华的纯美表达形式,在不同文化的艺术领域中或以雄伟激昂,或以磅礴悲壮,或以细腻酣畅之情,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旅美著名油画家李自健以其艺术家特有的灵感,以及审美理想与道德相整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