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的重视语文美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增强文章感染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综合素质。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美育的承载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审美对象。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从身边最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事物着手,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东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美育在我们的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主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引起学生的审美心理,让学生在对这些美的事物的感受、体验和鉴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也是一门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学科。它以其特有的学科特点赋予审美教育广阔的天地,具有其他任何美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需要创新人才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美育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审美环境和认知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健全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4.
“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肩负着美育的使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启迪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也是一门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学科.它以其特有的学科特点赋予审美教育广阔的天地,具有其他任何美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需要创新人才的今天,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美育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审美环境和认知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健全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但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力。于是,探索语文审美教学便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一方面,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即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贯穿美育,美育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80%的课文是中外文学名作佳篇。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不…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如水乳交融,不可分离。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智育的操作过程,又是美育的熏陶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断地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作为美的事业,语文教材作为美的宫殿,是它的特性以及它在美育教育中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所决定的。语文教学应该成为推动美育事业的重要力量,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传播美的使者。一、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语文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为其特征的,它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审美理念的表现形态是文学化和艺术化的,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审美教育的差异所在、特征所在、优势所在。第一、文…  相似文献   

9.
李维 《学苑教育》2019,(10):41-41,43
语文是教学系统中蕴含人文元素的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在语言、结构、形象上都具有审美的属性。美育教学利用其独特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其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其沉淀心灵、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和完善品格的教育功能。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是知、情、意的统一,是一个融德育、智育和美育为一体的整一过程.过去在联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又按照“文以载道”的传统认识,强调其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而对语文教学在提高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却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语文教师自然也就应该成为美育园地的开垦者,其任务也就是唤起学生美的追求,塑造学生美的心灵,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朵朵绚丽多彩的鲜花.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并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逐渐提升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活动。美育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更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领悟到美的真谛,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想像,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种授课艺术要求授课者有一种特殊的素质,就是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美学知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整体上把握审美本质中学语文课本中,优美篇章占很大比重,它的本身具有许多审美属性,在…  相似文献   

12.
王建国 《新疆教育》2012,(17):64-64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美学系统。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通过创设美的教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尤其是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在美育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古诗词,其语言之美、画面之美和哲思之美,更是为审美教育提供了直接的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词解读,使学生品味古诗词之美,受到审美教育熏陶。  相似文献   

14.
“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特别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美育就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而现阶段语文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缺乏在典型形象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他们往往抛开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来抽象理解作品内容。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呢?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在小说教学中运用美育?这主要是指语文教师按照美的规律,针对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作品,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深入发掘小说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以审美为切口来优化小说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小说作品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典  相似文献   

16.
吴可强 《考试周刊》2014,(90):34-34
<正>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尤其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训练学生美的创造能力。一、在诵读中激发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应该是审美的、诗意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往往是超功利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中学各学科都兼有美育的任务,但是,语文学科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远远超过数理化学科。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渗透,让学生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小学语文美育工作,让学生在感知、欣赏、评价美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工作展开了初步探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语文教学在美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适宜的方法构建良好的审美氛围,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欣赏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名作,其中的文字和语言丰富多彩,篇章结构变化有致,并且蕴含了生动的人物形象等美学要素。教师应该做到洞察幽微,指导学生在词语和段落之间去发现美和欣赏美。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蕴含丰富的美育元素,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采取课前孕育美育渗透、课中实施美育渗透、课后巩固美育渗透的策略,有效落实美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