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桂征论装帧·论章桂征装帧》是一本装帧很精美的书。一位中青年装帧家创作了许多成功的优秀作品,固然可贵;而同时在装帧理论研究中辛勤探索而有所建树,就更加难能。重视书刊装帧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这是书刊美术编辑提高装帧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章桂征同志成功的奥秘。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是任何有天赋的作家和艺术家,离开了认真、勤奋的劳动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都是难于成功的。我相信,从事书刊美术设计工作的,也是这个道理。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章桂征在设计书籍封面时那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顽强的艺术追求。他无论设计小说、诗歌或是刊物封面,甚至版式设计,都是如此。这些年全国图书品种增长很快,给装帧工作者提供更加广阔的用武之地,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封面设计作品;但也有不少粗糙的、平庸之作。这不能不说与设计者的态度与素养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约在去年秋冬时 ,书籍装帧设计家张慈中告诉我 ,他正在忙着编辑自己的书籍装帧作品集子 ,这本书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听了十分高兴 ,心里想 ,他早应该出版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集了。我的藏书中就有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的几位装帧设计家的作品集。我以为一个人爱书 ,也会爱书的装帧设计 ,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而且欣赏书籍的装帧 ,是一种文化享受和艺术熏陶。书籍装帧的艺术性与书籍内容的完美结合 ,可以唤起一种感情和力量 ,引发出更为深层的联想。欣赏书装艺术 ,似乎并不同于欣赏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很难用恰…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书架上添了本新书——《敬人书籍设计》,我把它与《书籍设计四人说》放在一起。两本书都是敬人先生华袞之赠,两本书出版时间相隔四年,变化之大,牵动了我思绪绕梁,欲语多多。但这篇小文,只能就《敬人书籍设计》的装帧创意略述片言管见以表祝贺。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行业、各学科都处于百端待举,拨帜易帜境遇。新世纪对装帧艺术家,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每个人都直面优胜劣汰的现实。吕敬人先生以其默默长奋发的敬业精神,给我们树起了一个胜利者的榜样。他的业绩已被称为“吕氏风格”。什么是“吕氏风格”?我以为《敬人书籍设计》画册所包容的方方面面,就是“吕氏风格”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这本装帧精美的自强模范助残先进优秀报告文学集《自强之歌》,让我爱不释手。我已经多次阅读它了,书中收录的四十二篇文章,每次阅读,都能给我以新的感动、新的思索。在我看来,这本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主题的突出与统一使得全书完整和谐、浑然一体。一般作为文集类的图书都是很容易失之散乱的,更何况《自强之歌》的作者达四十七人之多。它之所以做得成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一个突出而又统一的主题:自强与博爱。这本书是配合第二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而出版的,主题的鲜明性与它当时所要完…  相似文献   

5.
装帧余谈     
图书之美,乃以阅读为本。书的模样太差,没有兴趣读它;装帧设计搞到妨碍阅读的程度,同样看不上眼。好的装帧设计,应该对阅读有所助益。前些时有朋友送书给我,特地挑了一套精装的。到手一看,虽云精装,却无书衣,不免略感失望。后来调换了简装本,才觉合意。这可以代表  相似文献   

6.
在装帧设计的园地里,老一辈焕发青春,新一代也人才辈出。这里,我想通过一本新书——《中国历代货币》(新华出版社出版),介绍一位新进的装帧设计工作者王小明同志。王小明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可说是在书堆里长大的。由于十年动乱,他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开始做木工,给机器画过图纸,后从爱好油画,慢慢走到设计书籍装帧的路上来。他不断地求师,每设计一本书都要多方征求意见。老一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家曹辛之同志对他装帧艺术上的格调极为重视,因为,王小明设  相似文献   

7.
封面是书刊装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国装帧艺术家曹辛之,曾在他的《装帧工作者之歌》中这样写道:“一本书如果没有封面,不经过装帧,就象一个人赤身裸体——没有穿衣裳。作者给书以生命、智慧、思想……,我们来为他设计形态,配上合适的服装。”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纵观世界各国的书籍装帧艺术时,往往会发现日本书籍装帧艺术家的作品是为人所瞩目的。这其中除去装帧材料的讲究、印制技术的精良外,应该说是由于不少装帧作品的艺术构思新颖,而使读者产生了共鸣。日本现代书籍装帧艺术民族风格的特色大约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重视每本书的广告功能日本是个充分的商品生产的国家,书籍自然也是一种商品,不过是具有可以阅读的特殊功能的商品。它集商品性和视觉性于同一本书中。为此装帧艺术家就必须完成这样几个任务:再现书的内容魅力;表达作者的性格和出版社的形象;保护书籍;  相似文献   

9.
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做每一本书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我会不会拿给我的孩子去看?他看了对他的成长是不是有帮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算了吧!  相似文献   

10.
判断一本图书能否算作是好书,不用看内容,仅就外观而言就能让人爱不释手,这就是一本好书.精妙的装帧是一本书成为好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装帧设计如果仅仅依赖美术编辑,那么即使有挖空心思的新奇形式,也是远远不可能使一本书成为一本好书的.本文谨以自己参与策划并编辑出版的一套文学图书"‘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为例,对于文字编辑在图书装帧设计中的作用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新闻战线》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新闻杂志。我在50年代做记者时,个人订了三份杂志,其中一份就是《新闻战线》。从创刊号起,我一直挨期把它保存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被人抄走。后来它复刊了,我仍经常翻阅。因为我把《新闻战线》当做新闻业务老师,从它身...  相似文献   

12.
判断一本图书能否算作是好书,不用看内容,仅就外观而言就能让人爱不释手,这就是一本好书。精妙的装帧是一本书成为好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装帧设计如果仅仅依赖美术编辑,那么即使有挖空心思的新奇形式,也是远远不可能使一本书成为一本好书的。本文谨以自己参与策划并编辑出版的一套文学图书"‘我喜欢你’金波儿童文学精品系列"为例,对于文字编辑在图书装帧设计中的作用谈一点浅见。作为图书出版的一个环节,书籍的  相似文献   

13.
两年前,因为几本书的缘故,我和师永刚曾经有过一些沟通.当时,师永刚做<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一两年. 后来再见时,他问:"你打算采访我什么?是关于<凤凰周刊>还是关于书?"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凰周刊>,也通过<凤凰周刊>认识了他.但我还是愿意聚焦到他所编著、合著的书--力图探讨一本图书的畅销可以有多少种形式,在偶然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前,在家里接到一个长途电话,打来电话的那位没寒暄几句,就问我是否看过《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我说还没有。他告诉我,这本书很值得读;接着说起书里一个"上海女人"远赴夹边沟寻找饿死的丈夫的故事,我听得出他讲这故事时有点动情。最后他问我,要不要帮你搞一本书来,我说,不用,我会有办法的。打电话来的人名叫解思忠,时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是国家副  相似文献   

15.
“知识林”     
《世界之最》一书出版后,获得了江苏省颁发的奖品。后来它还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书展”上展出。这本书的作者叫王林绪,是江苏徐州中学的地理教师。几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写出140万字的科普读物,出了16本书,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了600多篇文章。王林绪的这些成就是跟集报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正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7.
蔡华东 《新闻前哨》2014,(12):62-62
看本书中他与“三兄长合影”,知了,大志行四。可是在我心目中、在我与业内同仁言谈中,龚大志(现任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孝感支队政委),他就是一“拼命三郎”!何谓?“拼命三郎”乃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后来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大志当之,无愧!记得初起这一印象,是我在楚天都市报上夜班时。夜深沉,叽哩呱啦,有人进来了,“报告”,啪的一个军礼。一打量,好家伙,脚上是深筒胶靴。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之一的《书籍装帧设计教程》最近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著者张进贤先生现为全国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早年修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专业,之后从事美术编辑、装帧设计、书稿审理及出版管理工作长达40年之久,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本教材是他多年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的结晶。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书籍装帧形式、美学及其特点:封面、插图和  相似文献   

19.
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20.
读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新出版的《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一书,我立刻给这部书的作者,我的老朋友邓中和打电话,祝贺他的装帧论著问世。我认为这是一部总结了丰富的装帧设计经验,又进行理论概括,颇多创见,有指导实用价值的好书。书的整体设计精美,图书资料丰富,让人赏心悦目,体味到书籍装帧艺术的独特魅力。这部书对当前书籍装帧中应当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对推动中国装帧艺术的发展发表了一家之言。我感到,不仅装帧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