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的印象难以磨灭,母亲的世界更难忘怀。在南阳县的一个乡村,周同宾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对农民、对农村那个母亲世界产生了割舍不断的情思。后来,他走进大学,走入城市,一往情深地选择散文时,也同样一往情深地确定了他所要表现的对象——农民。翻阅周同宾的散文,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篇什描写的都是农村和农民。这种情绪使我想起一句深情的歌词:为了母亲的微笑……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我对云南作家的作品一直读下去的惟有于坚,原因在于他一直是大众生活的在意者。他始终关注与保持的是众生的生存状态和自己的大众心态。最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的《人间笔记》中所收入的散文,可以说最能反映出他的为文风格与艺术追求。在中国当代文坛,于坚首先是以一个民间写作诗人的独特风貌赢得读者广泛关注的。他追求的是“像贫民一样生活”和“像上帝一样思考”的生存方式,他崇尚的是对民间生活的充分体验,他坚守的是对当下生活的格外敏感,他起用的是最鲜活的大众化口语。因此,80年代中期他的《罗家生》…  相似文献   

3.
前记:去年 4月 7日,南阳作家周熠先生在《河南日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新春读“红楼”》的文章,认为“曹雪芹及其补续者高鹗在《红楼梦》中,对于地方语,甚至是南阳方言和土语的运用,也极其成功”。周先生称:“阅读中不完全摘录,这样的方言和词汇就达百条。”周先生猜想,一是曹雪芹可能到中原采风;二是南乡文化历史的昌盛,可能对北京文化有所侵润;三是他身边的乳娘、仆童等可能是南阳人。  读了周先生的文章,感到十分亲切,极有兴趣。当时就给他的女公子、我的同事周岩森打电话。“留点版面”,我也要就《红楼梦》的方…  相似文献   

4.
闲读偶记     
台湾作家余光中,以诗名世。他的散文,也独树一帜。这册《鬼雨》(花城出版社出版),是他的散文选集。我读过一遍,又读一遍(值得重读的散文集可是不多),越读,越品,越觉着有一种又深又长的味。在其他散文家(包括大陆和台湾)的作品里,从没有读出过这种味。究竟是啥味,很难说清,反正使人十分受用。他在《逍遥游》中慨叹:“当你的情人已经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我觉着,他的散文,正像一首可以送给玛丽、玛丽也会欣然接受的菩  相似文献   

5.
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老舍先生,是一位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之集大成者.老舍先生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中《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已是人尽皆知,并被改编为话剧、电视剧和电影等各种形式.他的许多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的作家中,他的作品被翻译的最多,其中他的作品的英译是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韦泱 《出版史料》2010,(2):87-89
书话,作为散文的一种写作形式,时下已日见式微。而我时常会从书架上,轻轻抽出一册姜德明先生的书话集,悠闲地翻阅。这随意翻翻,就翻出了颇多感慨。作为散文领域的前辈作家,姜先生执著这一文体写作已六十多年了。1949年天津解放前后,还在学生时代,他就于《天津日报》《新生晚报》《星报》等发表散文随笔。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回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执笔时已事隔20多年,在鲁迅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里最值得回忆的是他的恩师藤野先生。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  相似文献   

8.
闲读偶记     
这本《蒲桥集》(作家出版社出版),是汪曾祺先生亲自签名寄我的,时在1991年4月。这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汪曾祺小说好,散文亦好,甚至更好,虽然他说:“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他的散文和我国古代散文、五四散文,一脉相承,而思想、情致却是现代的、作家个人的。此集诸篇,内容很杂,写景物,记人事,谈文化,述掌故,叙说花鸟虫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传》撰写感言蔡德贵我读季先生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时,心弦一下子被拨动了,几乎为之落泪。记得在那篇文章里,季先生仿佛说,假如有来生,他愿意守在母亲身边,哪儿也不去。因为他的母亲生前对人讲:早知道一去了就不回来,当初说什么也不会放他走。慈母的殷...  相似文献   

11.
去年的一个周末去了趟徽州,那里粉墙黛瓦,路边的田地里是一片片嫩黄色的油菜花.眼前摆了一堆获安徒生奖的童书,从中单单挑出了这本《少年斯特法诺》,因为我有个意大利朋友叫斯特法诺,后来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阿根廷女作家玛丽亚·特蕾莎·安德鲁埃托的父亲也叫斯特法诺,也是意大利人,这本书就是献给他的.如果可以借花献佛,我也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朋友斯特法诺,他会用中文说“你好吗”,他的二儿子,十岁的加布里埃莱也在学中文.有一天去他家吃饭,还给加布里埃莱上了堂课,这个孩子漂亮聪明,还认真得不行,临走前,我把刚读完的一本路内的小说《云中人》送给了他,对他说,“现在读不懂,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读懂的.”这本《少年斯特法诺》也是,如果感觉读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12.
文学书简     
……我喜欢短句子。我觉着中国广大读者也乐于接受短句子。汉民族的语言习惯本来也是多用短句。这,古代作品可证。由于受翻译文学作品影响,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与多音节词的增加,新文学作品的句子变长了。适当的长些,是可以的,但故意地模仿外国人,任意把句子拉长,本来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总要拽成鸡肠子似的没头没尾,再故意把它摆扭得古古怪怪,佶屈聱牙,对读者,简直是罪过。曾记得某位新潮作家的一部中篇小说,文中满眼都是长句,句法又十分刁钻,最长的一句近60个字,其中一个定语就18个字。这作品,不硬着头皮读,很难读下去。我怕读这样的语句,读起来胸闷、头疼,出气不顺。偏偏有人爱制造这样长而别扭的句子,何苦呢?近年来作品越写越长,恐怕与句子越写越长也有关。我爱读孙犁散文,特别喜欢他的语言。句子简短,而内涵丰厚,余味悠长,有古典散文遗风。不信,你读读他新时期以来出版的《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远道集》、《无为集》、《陋巷集》……读后你就服了。  相似文献   

13.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4.
曾经不止一次地读过军旅作家王宗仁描写青藏高原军人生活的散文、散文诗和报告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所描写的艰苦卓绝的青藏高原军人生活,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将我深深打动。显然因为这一原因,近日当我读罢作家同样以青藏高原军人天地为表现对象的散文新著《太阳有泪》(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相似文献   

15.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读懂今天的中国,必先读懂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谢春涛主编的《读懂中国共产党》(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1月出版)中所蕴涵的深刻旨趣。全书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主线,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凝神聚力搞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出了一幅灿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作家鳞爪     
柯灵度过90岁生日将主编六卷本柯灵文集 德高望重老作家柯灵刚刚度过了90岁生日。他在文坛辛勤耕耘70年,年属耄耋仍孜孜以求,笔耕不辍。最近,他刚完成了《浙江省文学志》的序言,暂作休整后,又将开始主编6卷本文集。这套文集将汇集柯老的小说、散文、剧本等200万字作品。柯灵先生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几天来,我出将入相地徜徉于《美文天地·荒原卷》(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之中。说实话,我这个年近古稀的朽老,被这位青年作家的散文所陶醉了。 荒原(本名王滨)是从辽南我脚下这块土地起飞的青年作家。他的散文抑或洋洋洒洒的纪实,抑或字里行间的吐露,表达了对故乡一片纯真的挚爱。在文集里,从泡崖乔屯的紫泥湖畔到瓦房店西山脚下那所三间瓦房的小院,以及万家岭幸福大队的沟沟岔岔,都化为作家书情绘意的客体了。其中既印记着作家的童心、童趣,也表述了雏鹰离巢时绕树  相似文献   

18.
芦苇的风骨     
《赵丽宏散文》(上、下),赵丽宏著作家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过,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在颁奖晚宴上的简短致辞中,自始至终所谈论的,都是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要是活着的话,该是九十九岁半了,”他说,“……不管怎么说,我们在通往诺贝尔奖的途中所做的  相似文献   

19.
徐迟先生是诗人、作家,也是编辑家.他的文学编辑生涯,在30年代就开始了.但他主要是以创作名世,老的说法,是编辑之名为文名所掩了.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60年的创作生涯,为我们的文坛奉献了近1000万字的作品,包括诗、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音乐评论、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传记等体裁.这些作品已编辑成《徐迟文集》12卷,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好照片“一图胜千言”; 有人说,一幅优秀摄影作品,犹如一首诗; 也有人说,“新闻照片只有一天的寿命”。而我读于文国的新闻照片《窑主与矿工》,觉得它很有思想深度;那震撼心灵的形象和潜在人物背后的语言,冲击我连绵的思考、联想、分析、判断。读了好多年,方自以为读懂了。 1996年,这张照片见诸《工人日报》的时候,文字说明曰:5月16日,在贵州西南贫困山区,一个矿工在为赫章县野马川镇窑主(站立者)从半公里多的斜道井下一次拉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