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史不绝书、食指大动、死且不朽"等3条成语的语源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通过对《左传》的用词习惯和词义所指的穷尽性分析,纠正了《汉语成语大全》《汉语大词典》等5部辞典对其语源的释义错误。并强调编纂成语辞典必须充分吸收前人的注释、译文、辞典等成果,根据语境及历史文化知识确定语源义。  相似文献   

2.
我上小学六年级时,新换了个班主任。老师蓄了个分头,大眼睛,小白脸,瘦精精的,显得好英俊,他叫罗万象。当时,我已学会翻成语小辞典,辞典里有个成语叫包罗万象。我觉得很稀奇,怎么"包"我们的老师呢?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则是这文化瑰宝上镶嵌的颗颗闪亮的钻石。可现在由于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的影响,加之人们浮躁的心理,成语渐渐离我们远去,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我们教者要有一种把传统的、民族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幼小心灵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英语惯用语应用在英语教学上,通过词汇讲解、相近含义中文成语、俗语的翻译和一些格言警句的讲授,可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词义来源上,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常识上:在浩瀚的成语中,学生误用成语的情况严熏.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陈玉霞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42-43,101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新华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成语辞海>给读者学习和了解成语提供了方便,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它在收词列目方面却与编纂宗旨不一致,不应将一些非成语的短语和不常用的异形成语收录到辞典中.  相似文献   

8.
李正荣 《新疆教育》2013,(11):158-158
汉语成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景观,它们浓缩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它能够使表达精炼而蕴含丰富,能用较少的语言材料表达较多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传达较大的信息量,达到较高的可理解性、趣味性,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学好成语,就学好了汉语,在信息表达上正确、恰当地使用成语,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军事成语通用于其它社会生活是普遍的语音应用现象。中国社会任期的大一统格局,使中国社会组织、社会文化有强烈的军事化特色,这是军事成语得以通用的文化大背景。同时,任何社会组织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军事化倾向;这种同构关系也孕含着军事成语通用的可能性。而军事成语通用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以整体系统、直觉体语、取系类比为三大支柱的中国思维,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深层文化基因上决定着军事成语通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高屋建瓴”是一个较高频的成语,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时常遇到或用到它。关于该成语的意义似乎不存在争议,无论是字典、辞典、教科书,还是“百度百科”“360百科”等互联网媒体,都基本解释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都把该成语的比喻义解释为“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这个理解不存在问题,然而把其本义解释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这点于情于理都讲不通,值得商榷。本文从其出处、训诂入手,就其本义作探析和辨证,认为其本义应该是“下大雨时高屋倾泻瓦沟水”。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的翻译中较难的是其文化信息的传达。成语的翻译可以分为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结合法,英语成语的借用等,但各种方法皆有其不足之处。或在形式上,或在字面含义上,或在文化信息的传达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章从翻译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直译加注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是语言文化的全息元;成语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成语和格言     
一个民族的语文,依其文化的长短深浅,总有不少惯用的词语,泛称成语。为了便于归类,可以把它分为成语与格言两种。成语较短,可以是短句,也可以是片语,而格言应该是整句。成语大半表现事态,而格言大半要说道理。很多入以为白话取代了文言之后,文言就全废了。其实文言并未作废,而是以成语的身份留了下来,其简练工整可补白话的不足。世界各国的成语、格言,往往互相巧合,甚至酷似,令人惊喜。成语与格言其魔力正在于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会无穷。中文的成语大半以四字为其基调。所谓“四字成语”,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用单行句法说一件事情,文法上是一完整句;另一类用骈行句法说一种状态,文法上只是一个片语(phrase)。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在英文中译时成语之为用大矣,不但可以原封照搬,更可器官移植,托古改今,与时并进,而更活泼了、丰富了中文。  相似文献   

14.
汉语成语四字格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的语言实践中,成语的出现率相当高,而且绝大多数成语都是四字格的,这种语言现象并非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原因,同时也有着汉语自身的原因。本文拟对汉语成语四字格的有关问题略述管见。一、汉语成语四字格之成因首先,从汉语语法上讲,四字成语内部可组成多种多样的结构关系。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众多的成语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因此有一大部分四字成语的四个音节都是单音词.换言之,也就是成语的四个音节基本相当于四个意义单位.就汉语语法讲,四个意义单位可以组合成多种结构关系,这种多…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用来表达“至于”“关于”的成语、短语比比皆是,屡见不鲜,现就一些常用成语、短语的含义及用法加以说明。A.最常见,用得较多的当属 as for,as to,这两个成语在《朗曼现代英语辞典》中都解释为(with regard to,concerning)。用于此意时,两者实际上可通用。但在语气及句中的位置有所不同。as for 有时仅用 for,例如:(1)As for me,I was a little puzzled.  相似文献   

16.
体态语和成语是人类交际中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些成语在构词时借用了体态描述,并因此具有了形象生动,减少歧义,富于动感和色彩的特点。研究成语中体态的不同运用,还可感悟文化的不同和历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成语广告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问题、成语问题或者广告问题,确切地说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问题。成语广告到底是文化创意还是文化伤害,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语广告的优劣主要从"关联度"、"接受度"和"艺术性"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巧妙地使商品和成语关联,充分考虑受众的社会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语言艺术手段,是成语广告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行政甚至法律的手段对成语广告一概"封杀",而要尊重成语广告的创意规律,鼓励创造出成语广告的精品。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成语识字定位在语文活动课,目的是培养儿童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中国成语为载体,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人文品质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而同时成语又受到它产生时所处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制约。成语在俄语学习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然而,如何学好成语这就关系到了对它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因此,我们在学习俄语成语时,首先要学习俄罗斯文化。  相似文献   

20.
含有手字的成语在成语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重要的一类,其作用不可小觑。手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人类通过自己熟知的器官来感知相对陌生的对象,创造出许多与手有关的的成语。文章主要对含有手字的成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分析,揭示含手字成语的理据性,并有助于揭示其文化内涵,为成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