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上表可知,测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在5×10~(23)~7×10~(23)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9.4%,可见学生做这个实验是可以取得较好成绩的。二、实验教学过程: (一)讲清基本原理硬脂酸苯溶液滴到水面时,为什么会形成单分子膜?硬脂酸是一种高级脂肪酸,分子式为C_(17)H_(35)COOH,它能溶于苯,难溶于水,而苯难溶于水,易挥发。因此,将硬脂酸的苯溶液滴到水面时,硬  相似文献   

2.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理论依据。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的油酸为何能在水表面铺开,形成单分子薄膜呢?在实验中我们用各种不同液体,让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进行观察发现: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会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一是液滴被展开,形成液膜复盖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如油酸,硬脂酸,肥皂,洗涤剂等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簿膜;二是液滴不能展开,如汽油,柴油等液滴在水面上;三是先散开,后再收缩成液珠,如乙酸、苯在水面上。一种液体滴在另一种液体表面上能否展开,与什么因素有关?从力的平衡关…  相似文献   

3.
一、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测定它的方法有多种,教材采用硬脂酸形成单分子膜的方法,设备简单,操作简易,费时不多,适合中学生特点。但由于实验数据较多,引起误差的因素也就较多,故不易获得精确结果。在一般中学的实验条件下,能获得5×10~(23)至7×10~(23)就是较为理想的数据了。实验过程中,如下几点值得注意。1.关于硬脂酸苯溶液的制备硬脂酸最好用分析纯,也可用化学纯。苯中有少量水,可用无水氯化钙或氧化钙除去。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30%聚醚苯酰胺展膜油剂在水面自扩散形态,测定了其在水面的铺展速度和成膜厚度,并评价了杀尾蚴效果.结果表明:30%聚醚苯酰胺展膜油剂在水面可快速自扩散成膜,其成膜厚度可达到纳米级(1nm),而且其在水面铺展速度与滴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杀血吸虫尾蚴实验表明,30%聚醚苯酰胺展膜油剂具有高的杀灭血吸虫尾蚴活性.  相似文献   

5.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是高中阶段唯一一个用宏观实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实验,由于实验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而影响到整个实验结果。下面就该实验进行以下探索,以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1选择油酸酒精溶液原因及溶液浓度a.选择油酸酒精溶液的原因:我们知道,只有表面张力较小的液体放在表面张力较大的液体表面上才能展开。如:油酸、硬脂酸、肥皂等酒精溶液,在水面上才能形成单分子薄膜。这里采用油酸酒精溶液的原因,除了油酸分子特有的结构特点以外,是因为酒精是表面活性物质,有减小表面张力系数的作用。因此,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能很…  相似文献   

6.
动态膜压仪在有序分子薄膜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态膜压仪测定单分子膜在亚相上的表面压π,表面张力γ以及膜的崩溃压。研究两亲分子在亚相上铺展成膜的状态及其规律,为有序单分子薄膜的制备及成膜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自组装技术在金属铜表面制备了一层具有缓蚀功能的硬脂酸单分子膜.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空白铜电极与硬脂酸修饰铜电极在中性和碱性氯化钠溶液中的缓蚀行为.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铜缓蚀的因素,探讨了其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8.
郝伟环 《物理教师》2002,23(4):37-37
1 问题的提出高二物理课本第 2 9页写道 :“一种粗略的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是油膜法 .把一滴油酸滴到水面上 ,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 ,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图1是单分子油膜侧面的示意图 .事先测出油酸滴的体积 ,再测出油膜的面积 ,就可以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 .测量结果表明 ,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1 0 - 10 m .”我在完成学生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时 ,经过上百次的实验 ,测得油酸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 0 - 9m ,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给出的不相符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这一学生实验是根据油酸分子C17H33COOH中的—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的性质进行的,将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后,油酸在水面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中,并很快挥发,而油酸分子中的C17H13—冒出水面,—COOH仍留在水中,使得油酸分子直立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实验中根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和油酸在水面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用四乙烯五胺、环氧氯丙烷、硬脂酸制备聚合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其水溶液的电导率,表明它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上存在差异:聚合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单分子胶团;它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点 油膜法是利用油酸分子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层的方法来估测分子的大小. 油酸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C17>H33>,另一部分是COOH.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一层纯油酸薄膜.  相似文献   

12.
用布儒斯特角显微镜研究了花生酸分子成膜过程中单分子膜表面形貌的动态变化,发现在气/液界面上花生酸分子首先形成岛状分布,随着表面压的增加形成完整的单分子膜,而当表面压达到崩溃压后薄膜出现裂纹,分子膜重叠,形成多层膜。分析了花生酸单分子膜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你注意过这种现象吗?将一枚硬币轻轻平放于一杯清水中,虽然硬币将水面压出明显的凹陷,但是它却能漂浮在水面上.金属制的硬币的密度比水大,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 原来,跟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有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与液体内部的情况有所不同,液体内部的分子和分子间几乎是紧挨着的,分子间经常保持平衡距离,稍远一些就相吸,稍近  相似文献   

14.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是高中物理新大纲增设的学生分组实验 .本实验能使学生对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增加理解和感受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油酸 (C17H33COOH)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 .实验原理是 :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 ,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 ,其中酒精溶于水中 ,并很快挥发 ,剩下一层油酸薄膜浮于水面 .油酸 (C17H33COOH)中的烃基C17H33———与水没有亲合力要冒出水面 ,羧基———COOH因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被水吸引 ,就留在水里 .这样油酸分子一个个直立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厚度的油膜 .实验只要知道油膜的体积并测出油膜…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浮在静止水面上的花粉会不停地漂移?为什么水会在100摄氏度沸腾变成蒸汽?为什么液氦在超低温时不再具有粘性?这些疑问曾困惑着二十世纪初世界上一些最优秀的大脑,但今天它们已经不再是问题,因为统计物理学已经给出了完备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用苯与液溴并加入少量铁屑制取溴苯。这个实验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1.制溴苯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铁屑呢?因为苯分子的结构稳定,它在一般情况下,与溴不发生反应,但当有催  相似文献   

17.
在十年动乱中,我校仪器设备损耗很多,到七八年春还只能做几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几年来,我们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坚持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克服了设备缺乏,条件差的困难,开齐了高初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一、改进实验方法、以达到定量实验精确度的要求“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和“测定溶解度曲线”两个定量实验,前者设备要求高,要用分析天平;后者是操作过程繁复的转移,费时且误差大。我们过去作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实验,是辗转讬请有分析天平的单位代称硬脂酸,所用24厘米直径的玻璃水槽不合规格,结果各组测定的误差幅度很大。后来改用感量为0.1克的托盘天平,准确称量硬脂酸1.0克,配成100毫升苯溶液,再用滴管准确量取此硬脂酸苯溶液1.00毫升,再稀释成100毫升,备用,水槽用合规格的直径12厘米的培养皿代替,结果测定得到5.8×10~(23)~6.3×10~(23)的比较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18.
一、测定酸碱中和热为什么要用稀溶液? 答:中和热是酸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什么要指明在稀溶液中呢?  相似文献   

19.
图 1所示是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机械波”一章中的一幅插图 .教材图 1叙述到“往水面投一个石子 ,水面受到石子的打击开始上下振动 ;水面的振动向四周传播开来 ,形成水波 .”以此引入了机械波的概念 .看到这幅图 ,笔者不由想起了一句俗语——“一石激起千层浪”,图 1描述的不正是这种情况吗 ?一、提出问题从图 1可以看出 ,一石投于水面后 ,在水面上激起了“多层浪”,也即形成了多个完整的水波 .显然 ,投于水面的石子应很快沉入水底 ,石子并没有在水面上做上下振动 ,但为什么会有多个完整的波呢 ?是不是这幅插图错了 ?一…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随着铜电极在ODT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增长,成膜铜电极的腐蚀电阻、双电层电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ODT在铜表面30min内即可自组装形成致密、均匀、稳定的单分子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