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傅绍庆 《收藏界》2010,(4):90-90
就在南宋孝宗皇帝赵眘(shen)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铸行粗糙繁杂的淳熙元宝、通宝之时.其冤家对头——金世宗完颜雍亦于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始铸了工艺精湛、宝文精美的仿瘦金体“大定通宝”。  相似文献   

2.
黄文睿 《收藏》2012,(6):80-81
1989年初夏,安徽五河县小溪镇出土了一批窖藏南宋铁钱,这批铁钱中除混有个别北宋崇宁、大观、政和钱外,全为南宋铸币。其上限为孝宗朝的“乾道元宝”,下限为宁宗朝的“开禧通宝”,内中有乾道、淳熙、绍熙、庆元、嘉泰、开禧6种年号(见图)。当值以折二为多,折三和小平钱较少。所涉钱监基本为两淮地区的同(同安)、春(蕲春)、汉(汉...  相似文献   

3.
戎畋松 《收藏》2006,(12):102-103
淳熙元宝·松十 南宋教宗赵育淳熙十年(1183年)始铸。孝宗即位之初,任用主战派重臣张浚主持北伐,以图收复中原失地。由于参战将领不和,导致“符离之战”失利,孝宗杭金信心受到打击,在秦桧余党主和派汤思退的蛊惑下,与金甸达成“隆兴和议”。  相似文献   

4.
陈瑞海 《收藏界》2010,(4):88-88
辽道宗寿昌年间(1095-1101年)铸“寿昌元宝”钱,这也是他在位所铸的最后一个年号钱。“寿昌元宝”小平钱铸量虽不多,但却也有数种版别。  相似文献   

5.
孟建民 《收藏》2009,(7):131-131
笔者藏有一枚西夏文“福圣宝钱”(见图),为西夏毅宗李谅祚福圣承道年间(1053~1056年)所铸,是西夏最早自铸的年号钱。其轮廓规矩,文字粗犷豪放,向来为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所赞赏。  相似文献   

6.
钟成华 《收藏》2008,(12):128-129
“佛法僧宝”铜钱(见图),直径24.5毫米,穿宽5.8毫米,厚1.1毫米,重3.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安南(今越南)陈禺陈朝天应年间(1516年)所铸。安南古泉币,受中国影响深远,是为方孔圆钱形制,饯文均仿汉字,亦有用中国年号铸钱。在陈朝所铸“天应元宝”“佛法僧宝”“宜和祜宝”三品中,唯“佛法僧宝”钱传世较多,是陈朝(1516~1521年)陈暠父子大量铸造的流通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联廷 《收藏》2009,(11):121-121
笔者藏有一枚安南(今越南)所铸“明德通宝”花穿钱,背文为草书“万寿”二字。直径25毫米,重5.5克(见图)。生坑绿锈,令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
何文育 《收藏界》2010,(7):91-91
金代崇庆年间(1212-1213年)所铸的“崇庆元宝”篆书折五型铜钱,在泉币界名声显赫,为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列。然未见有“崇庆元宝”小平钱的报导。  相似文献   

9.
王志荣 《收藏界》2012,(2):69-69
此钱为宋孝宗赵昚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铸。面谈一谈 真、篆二体,钱文四字旋读。楷书钱为孝宗御书,铜钱仅见折二对钱。  相似文献   

10.
海泉 《收藏界》2011,(8):74-75
据《金史·本纪》和《金史·食货志》记载,金章宗完颜在泰和年间(1201-1208年)铸"泰和通宝"、"泰和重宝"钱,这也是他在位近二十年所铸的第三个年号钱(第一个年号钱是"明昌元宝",其后是"承安宝货")。  相似文献   

11.
海泉 《收藏界》2010,(10):81-82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所铸同治钱有两种:一为“通宝”(仅小平),一为“重宝”(见有当四,当五,当十)。在旧泉谱中素有“同治通宝无大钱”之说,这是除了小平大样(直径28毫米,直径30毫米)和小平特大样(直径32毫米)之外而言。  相似文献   

12.
汉兴钱记趣     
王育德 《收藏》2007,(12):141-141
汉兴钱是中国第一个年号钱,系十六国时其成汉李寿汉兴(338-344年)年间所铸。其钱文采用纪年,突破了铢两制货币体系的纪重性质,此后的很多帝王都把铸行年号钱作为立朝建制的标志之一。此举对我国周边的许多邻国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克勤 《收藏》2006,(3):98-98
《收藏》2005年2期发表了张建中先生的《古钱奇葩——新疆红钱》一文,文章说:“新疆红钱的由来……凡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统一新疆以后所铸钱,不分南、北路,不分材质,都属于新疆红钱这一范畴。”对此看法笔者不敢苟同,现谈点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蒋将 《收藏》2012,(12):70-71
崇祯通宝是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年间(1628~1644年)所铸的年号钱。祟祯钱版别之复杂、品类之繁多,在中国钱币史上颇得盛名。别具一格的“鬼崇祯”,也因其独具的神秘色彩,在崇祯钱中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5.
"淳熙元宝"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铸。面文多楷书,也见隶、篆,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星月纹及"泉"、"春"、"正"字等,背字为钱监名。淳熙七年(1180年)铸钱时背开始铸纪,品类繁茂,版式近百种左右。这枚"淳熙元宝"铜钱,径3.1厘米,厚0.22厘米,重9.2克。钱文楷书,右  相似文献   

16.
寇英武 《收藏》2011,(2):88-89
笔者藏有两枚洪武通宝钱,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但却不是明朝的铸币,而是舶来品,一枚为日本铸,一枚为安南(今越南)所铸。据日本《东亚钱志》载:日本自室町中叶开始仿铸中国洪武通宝钱,钱背皆铸有记地文字,日本大隅藩主岛津氏在其领地内铸造"加""治""木"三种制钱,专门用于采购中国商品使用,俗称"加治木钱"。此后又陆续仿制20多种中国年号钱,正式开始了日本第二次自铸铜钱阶段。  相似文献   

17.
姚悦 《收藏》2010,(2):136-136
南宋末年,临安府(今杭州)曾铸行过仪限于“临安府行用”的钱牌,亦称锨牌、铸牌,分铜、铅锡质两种。其而文为:“临安府行用”;铜质背文有“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准伍佰文省”凡三等。铅锡质背文为“准壹拾文省、准肆拾文省、准壹佰文省”等。其钱文为楷书,字体法度森严,端庄秀丽。此钱牌由于铸期短暂,铸额不多,行用不久即废,故存世甚少。  相似文献   

18.
刘存忠 《收藏界》2010,(12):78-79
古代安南即现在的越南国,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早在公元970年丁朝太平年间,即北宋开宝三年,安南已开始铸行汉字方孔圆钱,"太平兴宝"钱就是安南的首枚年号钱。但当时铸的钱都是小平钱,安南何时始铸大钱,史籍无详载。笔者集有一枚"洪德通宝"折三型钱,该钱是从越南流入的生坑品,品相开门,锈蚀入骨。  相似文献   

19.
董良义 《收藏》2016,(5):90-92
西汉四铢半两钱始铸于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罢于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历经文、景、武三朝,共铸行56年。《汉书·食货志》:“孝文五年,为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  相似文献   

20.
钟旭洲 《收藏》2010,(5):131-131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湖北罗田人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起兵反元,同年十月称帝,建国号天完,定都蕲水,改元治平。1355年天完政权相继占领沔阳、襄阳、中兴、武昌几个重镇;翌年正月,迁都于汉阳,改元太平。1358年,徐寿辉改元天启,仿至正钱式样,铸行“天启通宝”钱,俗称“徐天启”,币值有小平、折二、折三几种。其钱文直读,光背,除真书外,折二钱又有篆书对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