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一束     
一个十分吝啬的老板送给店伙计一瓶威士忌,以祝贺圣诞节。伙计很惊讶,可还是把酒带回家了。晚饭时,他打开酒瓶先尝了一口,然后就喝起来。第二天,老板问他那瓶酒味道如何。 他说:“这酒恰到好处,恰到好处。” 老板问:“你说的恰到好处是什么意思?” 他回答说:“如果这酒再稍微好一点儿,你绝不会送给我,如果这酒再稍微坏一点儿,我也决不会喝它。”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的午餐一天,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正在伏案写作《人间喜剧》。一位朋友来访,看见他如此专注,不忍心打扰他,就坐在一旁默默地等着。一会儿,仆人送来了一份午餐。那位朋友以为是招待自己的,便不客气地把它吃了。又等了一会儿,巴尔扎克始终没有抬头,他就悄悄...  相似文献   

3.
曾有一个学中文的俄罗斯朋友对我说,中国人太喜欢“吃”了:商人谈判要在饭桌旁,朋友聚会要一起吃饭,就连恋人见面也免不了这道“重要程序”。吃饭,好像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确,大多数俄罗斯人很不习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吃”上,他们经常简简单单地用面包、香肠和沙拉来打发一顿,节省很多时间。不过,正宗的俄式大餐同样有其精妙之处,让人过后难忘。氛围重于口味俄餐起源于法国。1717年,出访法国的彼得大帝初尝法国大菜,立刻钟情于这一美味。为了不出国门就能吃上地道的法国菜,他选一名法国厨师带回俄国。一时…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果戈理请一位朋友到饭馆吃饭。忽然,一份菜单引起了他的兴趣,便拿出笔来,往笔记本上抄菜单。饭菜上齐了,他还在那里埋头抄。朋友见他这样冷淡,心里很不愉快,不耐烦地说:“你是请我来吃饭,还是请我来陪你抄菜单?”说罢,气呼呼地离开了饭馆。果戈理全然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一杯水记不清某月某日,朋友说:早上起来,喝一杯白开水对身体很有好处随便一说.母亲便记下了第二天起床茶几上,一杯白开水在等着我从此,生活中就有了这杯水按理母亲已经73岁自留山上长核桃、柴火还是一片蓝天责任田里长水稻、草垛还是一片阳光都不该再让她操心,她只剩一根火柴点亮黎明  相似文献   

6.
等待微风     
我对一位朋友说,为了节省电费,我们全家一致同意不使用空调。她立即惊奇地问道,“那你们怎么睡觉呢?”另外一个朋友提醒我,现在是90年代,谁还敢昼夜敞着窗子,太不安全了。是的,她家的窗户已经漆封十几年了。关掉空调的第一个夜晚不算太热,只有29℃,可我的3个孩子受不了,因为他们习惯了22℃的室温。“窗子怎么打开?”我丈夫问。他费了好大劲儿才打开一扇,窗户的缝隙处尽是死去的昆虫。接着他把其它的全都打开来,外面的声音清晰地传到屋里。“太热了!我睡不着。”13岁的女儿抱怨道。她的弟弟也在他的卧室里喊道,“我快热死啦!”“…  相似文献   

7.
<正>艾森豪威尔将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政治不正确"的话:"有些人应该吃热狗配啤酒,却奢望吃鱼子酱配香槟。"大名鼎鼎的拉图酒庄现任总裁费德列克·安杰乐先生告诉人们:"我们倾向于把我们的酒看作是来自土地给予人的礼物,而不是品牌。"著有《女人鉴赏葡萄酒指南:购买,搭配,享用》一书的美国作家莱斯蕾·萨波科调查发现:"女人通常并不太关心葡萄酒的评分,而是更多地关注它的味道和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那“饥渴的30年代”,罗伯特·本奇利①的一位朋友对这位幽默作家的经常酗酒非常关切,因此,有一天,他问本奇利:“鲍勃,你不知道酒是慢性毒药吗?”本奇利举起又一杯刚倒在小方块冰上的苏格兰威士忌酒,回答说:“那没关系,我能等待到看见它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新潟=心细?     
你一定奇怪,“新”和“心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怎么划上了等号?我有一位朋友在日本某大学任教。一天,他接到友人从国内打来的电话,告知其近期将随一个代表团到日本考察访问。常言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喜不自禁:你们都去哪些城市?友人答:除了东京和北海道之外,还有“心细”县。“心细县?!”朋友重复了一句,然后笑着调侃道:“你怎么不说是‘心宽’县呢?我在日本生活了16年,从来就没听说过日本的47个都道府县里有什么‘心细’县,是不是你记错了?”友人急了,对着话筒大喊:绝对没错!就是“心细”县。朋友有点懵了,忙问“XinXi…  相似文献   

10.
在泰国吃面     
彭世勇 《世界文化》2008,(12):35-36
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泰国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泰国的面条。以后每次去泰国,一出机场,我就会直奔街上的面档先吃上一碗面,然后再去酒店休息。当初在泰国吃面,是因为一位当地的朋友要请我吃饭,他问我喜欢吃什么,我不愿他花钱太多,便说吃一碗面就行了。没有想到,就这一碗面让我对泰国产生了难以忘怀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于1609年将他的十四行诗献予的一位神秘人物“W.H.先生”,文学史上最旷日持久的争论之一就是有关W.H.先生的身份问题。多少年来,毫不夸张地说,专家学者们对谁是“W.H.”以及他同大诗人之间的关系撰写了数以百计的书籍、文章和论文。他就是那个为出版了1609年四开本的莎翁诗集的伦敦书商托马斯·索尔普搞到手稿的人吗?一位首先鼓励莎士比亚创作出十四行诗的朋友?他就是那个象某些人所猜测的莎士比亚的男性恋人吗?  相似文献   

12.
房子啊房子     
北雁 《大理文化》2015,(3):21-37
1刘金华又一次和媳妇致气了,一副脸好似摔过的布袋一般,全无一点颜色。媳妇给他泡好的茶他不喝,吃饭时给他碗里夹菜他不吃,不吃也就算了,还幅度极大地把菜夹还媳妇碗里,夹回去也就夹回去吧,却还狠狠地骂上一句:谁稀罕了!这么一个来回,全家人都看见了,母亲于是就问:又怎么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隔三岔五的老是吵嘴闹架?刘金华倔得很,愤愤地说您别管!  相似文献   

13.
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黑夜过去了就是黎明即便没有太阳。天也会亮风雨过后有时还是风雨就像陷阱开始打烊火坑就忙着开张从一条河流到另一条河流从一片海洋到另一片海洋整体与局部的交响,是一种释放伤口的花朵一旦绽开依然会剧烈疼痛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荷兰漫笔     
云王 《世界文化》2006,(4):32-34
阴露中的绚丽 冬季的一天,和几个中国学生一道从我们居住的荷兰城市出发到德国波恩参加一个会议。一进波恩,一个同学就说,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我说,什么不一样?他说,你看德国人穿的衣服,再看他们盖的房子,和荷兰人相比差别多大。经他这么一说,我发现果然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即"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二十四节气"是在汉武帝时代的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布的新历法《太初历》中完整亮相的。落下闳是使用他研究制作的"赤道式浑仪"测定二十八宿的赤道距度,并与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这是落下闳的突出贡献。由他"运算转历"负责历法计算。他是制定《太初历》的代表人物。落下闳的贡献,用现代物理学的语言说,就是将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将太阳运行的周期与月球的相位变化协调起来。落下闳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最大的独特贡献正在于此。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八宿联系起来建构的系统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系统。浑天说、《太初历》是既有系统观测,又有逻辑体系。浑天说与《太初历》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一项经典成果。  相似文献   

16.
选择     
一日.与朋友闲暇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中一位朋友.问我:“你说,一个人在世上,最难的是什么?”我略一思考,脱口而出,“是做人”!他看着我.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接着说:“是选择!”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     
“你比我聪明多了,”海斯说,“你怎么会这么聪明?”“我每天吃一个鲱鱼头,”阿里回答。于是海斯花50美分去买阿里的鲱鱼,他得到鱼头,阿里自己留下鱼身。这样过了四天,海斯终于说,“我太傻了,我花50美分买了你一条鲱鱼,而最好吃的地方却让你享用了。”  相似文献   

18.
最好的忠告     
我十二岁时结上了一个小冤家——一个女孩老爱揭我的短处,日子一长,她对我的攻击面越来越宽,她说我“骨瘦如柴”,说我不是好学生,说我太顽皮,说我说话的嗓门太大,她还说我十分自私,等等。起先我尽量忍着,但后来禁不住发火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去找爸爸。爸爸却心平气和地倾听着我的大发作。然后他问:“她说的是真——还是假的?”怎么会真呢?我很想反问爸爸,她说的话还会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有一人坐在厨房吃炒蛋。他无意中发现自家花园里有一只白色的独角兽,头上的角金光闪闪,正在那专心致志地啃着玫瑰。他赶忙跑到楼上卧室,将还在睡觉的妻子唤醒,并对她说:“花园里来了一只独角兽,在吃玫瑰。”妻子睁开一  相似文献   

20.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