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甄慧 《地理教育》2004,(1):23-23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个大洲的区域特征,而气候是与位置、地形、农业活动等地理要素紧密相连的,是对各地理要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2.
张晶妍 《地理教育》2022,(z2):53-55
一、地理教学与语文学科联动的基本准则 1.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和精神意义,是教学从知识导向走向素养导向的基本前提.在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联动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这节课是地理课,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授课素材和...  相似文献   

3.
厘清区域地理必备知识及其考查层次和方式,是当前高质量实施地理课程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区域地理必备知识的考查,要以落实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承载学科思维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认知性、应用性、综合性等不同层次的考查可分别指向区域地理必备知识的识别、调用和叠加,建议通过严谨论证、时空耦合和多元开放的任务考查区域地理必备知识的精准调用、科学运用和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4.
"区域"是地理高考试题的重要切入点,是整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纽带和桥梁.而对区域的确认、知识的整合、规律与原理的嫁接,又恰恰是困扰考生解题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理二轮复习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轮复习储存的知识信息部分遗忘;零碎的基础知识没有形成体系;高初中知识割裂、地理基本规律原理无法有效应用于区域问题的分析中;思路狭窄、思维的综合性差;知识的迁移、转换能力不够;表述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薄弱等。下面就如何在二轮复习中通过转换角度、类比归纳、图文转化、纵向递进、横向比较、强化知识内在联系,重新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增强地理学科能力谈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尝试。一、拓展基础点  相似文献   

6.
陈晓畅 《地理教育》2022,(z2):190-192
一、以学科育人价值和学科关键能力为导向,加强高考区域地理备课 随着近年来国家高考评价体系的改革,高考命题也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知识为主转向思维为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更加立体化,重点考查学生高阶能力.区域地理以其独特的学科价值,既能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差异比较,又可考查区域人地协调观等.如2020...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高三年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适当地对一些重大时政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透析:如何把热点问题落实在具体区域中,掌握热点区域的地理背景;如何围绕热点问题搞好专题整合,扣紧学科主干知识,夯实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观念等,分析、阐释、反思和评价热点区域的一些地理问题和现象等几个方面问题进行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应对策,为高中地理教学,尤其是高三年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理解新课程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 1.地理知识、技能目标的含义 地理新课程培养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含义是广义的.其中的知识既包括教科书中介绍的地理事实、概念、特征和规律等地理陈述性知识,也包括在现实地理情境中,同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被激活产生的地理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内容是必修一、必修二与区域地理等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来看,其教学要求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明确提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教学内容与标准要求。从地理案例教学要求看,一方面要力求联系已学过的自然地理(必修一)和人文地理(必修二)系统知识体系,构建各个相关专题知识矩阵: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联系 高三地理开篇第一节"我国三大自然区",所讲内容与初中地理的联系非常密切,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能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位置.②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掌握秦岭-淮河线的组成,通过秦岭-淮河线的重要地理界线,了解此线南北地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中学生必备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四个方面.目前高中地理学习主要针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极少关注地理知识中的"相悖现象"和生活中的"反常"地理现象,部分学生无法对生活中地理现象进行合理解释,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由此可见,学生在区域认...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地理作为高考知识的背景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区域地理在初高中地理衔接过程中和文科高考复习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困惑,在本文章中试着从区域时事背景材料中提炼问题来与教学目标相配,到达学习身边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实现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14.
区域作为地理问题设计的背景,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载体,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区域地理却经常是学生表现出来的弱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摸索合理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以研学旅行的经历为主题情境,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研学体验、成果等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构建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体系,实现研学旅行与地理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理强调区域地理知识与地理理论和原理的结合,突出地理的应用性,是综合性很强的知识体系,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的重要载体,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要情境材料。文章通过对区域地理案例在地理教学和高考命题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提出通过区域地理案例分析构建区域地理学习模式、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并利用区域差异的对比归纳和乡土案例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构建高效的高三复习课堂。  相似文献   

17.
一、知识构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陆如良 《文教资料》2008,(9):139-140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分别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难点,区域地理中的空间结构体系建立等问题,从画图教学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而实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提出"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并把"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列入了考核目标之中。高考试题也充分反映了这一考核目标,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综合题中都会出现与区域地理相关的区域地图。然而,大部分考生一提及区域地理,第一反应是感到"怕"、觉得"难",区域地理已经成了考生解题拿高分的瓶颈。基于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和学生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困难性,笔者特通过对  相似文献   

20.
吴志平 《考试周刊》2014,(74):139-139
<正>高一年新生普遍认为地理难学,高一年地理教师普遍认为地理难教。为什么难?难在哪?如何解决?是值得每一位地理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学生认为地理难学的原因学生之所以认为地理难学,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知识储备不足。首先,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之间存在巨大"断层"。从知识角度讲,初中地理主要要求学生认识一些重要区域及地理特征,虽有涉及地球和地图等知识,但难度较低,且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