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女花,古时被称为"大理第一名花"。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校注》"志花第九"中记载:"龙女花,天下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由李元阳(明)撰写的《嘉靖大理府志》,在《地理志第一之二》"物产"科目第73-75页记载: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上关花,始于唐,兴盛于宋、元、明三个朝代,元时将它列为大理的四大绝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之第二.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先生,跋山涉水,展转万里,亲临大理苍山云弄峰北麓"和山"坡地上,即今之花树村背后的坡地间,仔细地观察了这棵久闻之奇特花树,并将观察所得写在了弥足珍贵、传世生辉的<徐霞客游记>之中.……  相似文献   

3.
大理学院     
正创建催开文明花大理学院是一所有三十多年本科办学历史的云南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大理工业学校和电大大理分校并入。合并组建后校园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面积64.68万平米,校园芳草凝绿、鸟语花香,有"大学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大学"之美誉。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故的著名作家曹靖华先生在访问大理时动情地写道:“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写不出名字来称呼,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大理花娇,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汇来描绘,大理花香,香得外地人一到点苍山下,洱海之滨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我们与其说,大理到处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还毋宁说,大理是世界茶花的王国。  相似文献   

5.
大理作为"植物王国"云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闻名中外的"风、花、雪、月"四大名片中,代表"花"形象的茶花、兰花、杜鹃花等特色花卉资源独具魅力,让无数海内外人们为之陶醉.当……  相似文献   

6.
洱海之恋     
百川 《大理文化》2011,(10):54-55
风花雪月,浪漫大理;苍洱山水,人文大理;洱海之恋,自在大理。浪漫大理、人文大理、自在大理,这是我看了"洱海之恋"大型激光音乐喷泉后发自内心的感叹。大理"洱海之恋"大型激光音乐喷泉,在建党90周年期间建成开放,为大理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又是浪漫大理、人文大理、自在大理的  相似文献   

7.
刘克威 《大理文化》2010,(10):89-90
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说到大理,人人都夸大理是一方"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地。这方宝地,不仅孕育了大理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大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少不了本地所产文房四宝  相似文献   

8.
走进大理,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节日还是平常日子,只要有心,你会常常听到一阵阵古意斑斓的音乐,从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白族本主庙、文昌宫,甚至是白族庭院、节日舞台上飘然而来.那音乐时而庄严,时而静肃,时而激越,时而飘逸,时而柔婉,时而轻曼,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渐渐地,你的心灵深处一种飘飘欲仙的超脱感,神秘感,净化感便油然而生.那感觉仿佛就象置身于遥远的古代,沐浴在唐风宋雨之中,让人久久回不过神来.这种音乐其实就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仍在大理盛传的、被音乐界称为"世纪末元音"、"广陵绝响"的中华民族音乐瑰宝--大理洞经古乐.……  相似文献   

9.
大理看花     
古城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献名邦。因得文明教化之先,大理居民历来就爱花、赏花、论花。于是便有了“户户流水绕,家家有花香”的动人景象,就有了“大理茶花甲天下”的美谈,就有  相似文献   

10.
矿葬     
陈川 《大理文化》2010,(6):7-21
丰厚而独具韵味的历史确定了大理的象征地位。从历史的渊源来看,大理是一座古老之城,南诏大理国留下的辉煌,使得这座古城具有了神圣的价值。从神圣的苍山顶峰发出的光芒一直将大理照耀到现在,亮丽的光环将大理的知名度延伸到全世界。数百年以来,大理古城一直用静默的姿态开始了与世界变化的对峙,当流行元素弥漫世界的每个角落时,大理却因这样的固守再次显示出了特有的"沧桑"与"老道"。于是,在世界纷繁的变化之中,大理面向世界敞开着一道幽秘之门,蛊惑着人心,蛊惑着世界。相对古城中古老建筑物、城墙、城门等,大理人的生活是世界性的———缓慢、有序而敞开,符合人性。古城人对生活的从容和优雅,将现代人的物欲横流的心态屈居脚下。大理老街上的一座咖啡屋、一个酒吧、卖凉粉的白族老妪、阳光下的银匠、以至于从世界各地奔赴而至的旅者……都能在大理寻找到丢失的自我,创造着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理是一个真正的和谐之地,是一个人神共居的城市。在洋人街大理王府的回廊上看苍山,听溪流的声响,流淌的不仅仅是水,包含着历史的、现在的和未来的时间,涤净了我们身上的浮尘,使得我们听到了生命中的挣扎和呼救,这种感觉与大理古城的风景和原型融而合一,最终使大理成了世界性的诗学和美学兼具的城市符号。  相似文献   

11.
薛祖军 《大理文化》2010,(8):103-111
大理国(937-1253年)是云南历史的一个奇迹,也是外人眼里的一个谜。生活在大理国时代的人们热爱和平,民风淳朴,与世无争,风俗民情与中原之地迥然有异,被世人称为"妙香国"。  相似文献   

12.
墨上花开     
春棠枝下无人语 那些花,开得又热烈,又清宁. 从最早的那一瓣幽兰吐露清香,之后,季节从春天的一页扇面上起程,踏着时序的节拍,樱花、海棠、山茶、梨花……一一地,全都迎着春风,开了. ——是水墨名家寇元勋先生的新作展.那样多的花,开在先生笔下清雅的墨色间.之前久闻元勋先生之名,在大理书画院2010年春天举办的首届"风花雪月...  相似文献   

13.
奇美苍山云     
初亮 《大理文化》2005,(4):39-40
在旖旎的云南大理风光中,除了"风、花、雪、月"四景美妙外,最受人们赞誉的要数苍山上的云景了.大理苍山西耸,洱海东卧,在苍洱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云景奇观,令人遐想陶醉,使人心旷神怡,曾有"秋来雨后看云容,天将玉带束山公"的诗句,来赞美大理美丽的云景.  相似文献   

14.
吴棠 《大理文化》2014,(3):96-104
正公元2003年9月,大理市下关以四方街为中心的正阳、子河片区,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对土生土长的老下关人和我来说,这是一块人气最旺的风水宝地,历史上曾几度辉煌;人文学者的视角则认为是:"承载着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从时间、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追根溯源,这一街区是大理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物质文明交替、融合、最具说服力的地方。四方街的消失,成为我和很多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云南三大商帮崛起之地下关是南诏、大理国的南面门户重镇,又是滇西驿路、公路的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5.
公元一九八二年,中国历史记载了我国文化工作中的一件重大事件,即:国务院首次公布了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们依次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细心的读者发现,这些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宝档案”的文化名城,大都是历史上建过都,抑或是山水、风景名胜和人文荟萃之地,大理在其中三者兼而得之。足见大理古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举足轻重。因而被国内外专家将大理列为十世纪时世界第十三大城市,并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  相似文献   

16.
白腹锦鸡,苍山游隼,血雉……苍山是美丽的,它的美在山、在花、在大理石、还在一只只可爱的小鸟上,这些小鸟如同一只只藏在苍山深处的小精灵.一次偶然的机会,爱好摄影的张炜在他的镜头里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从此,拍鸟成了他的摄影主题.短短三年的时间,他往返于苍山,前后拍摄了280多种鸟,被人们戏称为"苍山摄鸟人".  相似文献   

17.
大理的风韵     
孙道荣 《大理文化》2013,(12):74-75
最早认识大理,是从风光片上。苍山、洱海、蝴蝶泉、茶马古道,一幅幅如诗似画的风景,令人无限神往。终于有幸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虽然不是如歌中唱的那样。是在“大理三月好风光”,而是在秋意渐浓的十一月,但一踏上这块圣洁之地,就立即被她独特而迷人的风韵所吸引。  相似文献   

18.
海讯 《大理文化》2013,(7):56-57
年轻的时候,一旦说到大理这块高地,内心总会涌动一股莫名的情绪。我知道情绪的归结点是向往,向往走进风、花、雪、月的大理,向往随意地把手举在空中,向远方的苍山洱海挥舞。终于有一天,我驾着一辆自己的北京现代越野车奔驰在山路上,守望已久的大理正陶醉在春天的情怀里,大地在春天绿风的抚慰下蓬勃地舒展着她瑰丽的画卷。我到大理时正是鲜花盛开的  相似文献   

19.
且听风吟     
"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大理四景"风花雪月"享誉海内外。风是下关的一大特色,无论冬夏,不分晴雨,总有清风拂面,总有风声盈耳,无形无迹的"风"入景,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明山丽水的下关是一块宜居之地,也是独一无二的"听风之城"。我不是地道的大理人,我的家乡坐落在离大理有两百公里路程的无量山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大的我跟许多山里孩子一样,最熟悉的童年风景就是山外青山,外面的世界离我很遥远,两百公里是段遥不可及的距离,只能羡慕地听别人一  相似文献   

20.
姚静 《大理文化》2008,(3):40-41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大漠风沙,戈壁荒滩.西北丝绸之路举世闻名,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国境内还有一条西南丝绸之路,它的开辟甚至要早于西北丝绸之路,在汉代这条"丝路"被称为"蜀身毒道",它从四川出发,经云南的大理、保山、腾冲出缅甸直至印度.它曾穿越大理的漾濞县境,留下了许多的遗迹散落在漾濞的崇山峻岭中,或是古村旧寨旁,仿佛一个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只要拾起它们,就能让其中一段往昔鲜活地复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