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族称与人口分布 丽江地区的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他称"民家",纳西语称"勒布",傈僳语称"勒墨".史书文字记录多为"焚人"、"白蛮"、"白人"或"民家"等.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丽江地区白族总人口42938人,其中丽江县36494人(男18706人,女17888人).  相似文献   

2.
白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家族文化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民族和区域文化相比较,大理白族家族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情调特征、多元性特征、地域性特征和功利性特征. 一、浓厚的宗教情调特征 1."烧包"时所用的"包"现在通常是买来的.这种"包"大小如32开的一个信封,其中的一面上有印好的格式,中间写收"包"人的名讳,右边写送"包"人的姓名,左边写日期."包"内装满各种用纸做的财宝,封住口后,就可以烧给自己的祖先了.一般一个祖先一包.  相似文献   

3.
白族人不论是红白喜丧大小事,款待宾客都以"八碗一座盘"为主角。也不论世事如何沧桑变迁,这"八碗一座盘"的大主题被都世世代代传承了下来。"八"是一个渊远流长的吉祥数字,在白族人民的生活中,是离不开"八"字的,不仅因为它是"发"字的谐音,更重要的是"八"是力量的象征。所以,结婚抬新娘的两张喜柜要"八"人  相似文献   

4.
董越 《大理文化》2005,(5):56-57
白族大本曲是白族人民土生土长、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有的说起源于唐代,有的说起源于明朝.在大理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有极其深厚坚实的群众基础,传说"三斋不抵一曲".它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不妆相不着色摹拟出忠奸孝悌;有弦声有音调听来有生、旦、净、丑."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人多角",用"口技"的特点一人串演多个角色.它说唱结合,说的是讲评书似的"念白";唱,有自身的音调又吸收白族调中几种调式形成自己的三腔九板十八调之类的独特调式.它有一定的规矩和表演程式,道具是扇子、醒木和手绢.  相似文献   

5.
湖南桑植白族人用茶的礼俗各种各样,但都能体现其文明风范和礼仪教化. 白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习惯喝煨茶,家家大塘爨架上或灶门顶,总有铜爨壶或陶质罐煨着浓茶."客来筛茶"是白族人待客礼仪中最基本的一环.筛茶,无分生熟亲疏,过路人、陌生人来家,当然一律称"客",必以茶待之;就是口渴人来家"讨口茶喝",女主人也会忙将所煨浓茶筛给他一碗、两碗的.  相似文献   

6.
在大理赶街     
赵敏 《大理文化》2010,(3):104-112
一部电影《五朵金花》,让大理扬名四海。是《五朵金花》让中外观众体会了白族的特有民族街市——"三月街"。正像每年的春天桃花都会红,柳树都会绿一样,一年一度三月街也会如期举行。这是来过大理旅游,对大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这是"三月街"的今生。有一句对大理白族"三月街"概括得很精彩的话,叫"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说的是"三  相似文献   

7.
栽秧会     
在大理周城,每当栽秧季节,白族农民都要举行传统的民间盛会"栽秧会"."栽秧会"是白族人民的一种临时性的劳动互助组织.劳动是一种快乐,栽秧会使繁忙的水稻栽插活动充满节日气氛.栽秧时节,整个村的人自愿结合起来,以换工的方式互助栽秧.首先,推选出威望高的"秧官",这个秧官能说会道,能歌善舞,而且是一位生产能手,"秧官"的职责是安排劳动,掌握进度、检查质量,他用"秧官"的"权利"指挥着整个栽插过程.  相似文献   

8.
祥云县禾甸坝是一个白族聚居的大坝子,村庄星罗棋布,誉称为"东来白区第一坝".禾甸白族人建盖新房,跟附近汉族人一样,都要经过动土、圆木、飘梁等特定仪式.但又有他们的特别之外.  相似文献   

9.
李明璋(公元1936年一1985年),云南省大理市海东名庄人,白族,是建国后自学成才的白族民间艺人,是广大白族人民公认的白族大本曲演唱家,经过不断发掘和创新,他对白族大本曲唱腔、曲调研究有自己的独到的创意.生前创作改编了一大批反映新生活,为白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大本曲唱段和本子,他常年深入广大白族农村演唱,汲取了大本曲南腔、北腔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对白族大本曲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被誉为大本曲艺人中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0.
李婧 《大理文化》2012,(11):48-51
人总有一处一直想去而一直没去的地方,若是时间隔得很久了,便可称之为梦想。我总有很多想要去的地方,对我来讲,湘西的凤凰便是其中一处。我是一个在湖南求学的白族学子,是大学文学课让我重新认识了自称为"乡下人"的文坛巨匠沈从文先生以及他笔下那个动人而美丽的湘西凤凰,许多年前第一次读《边城》时,就已经被触动,随着阅读的增加,渐渐地被他笔下的湘西所吸引,似乎走进了他的作品深处,对于我而言,凤凰是沈从文的凤凰,深深地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凤凰在很多的人心  相似文献   

11.
火把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盛大节日.此日普州同庆,白族村庄或城镇都竖起一棵十多米高的火把,或者举行"花舟竞渡"活动,共同参与这一盛大节日.不论城乡,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太平、祥和、喜庆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本主的狂欢     
何谓本主?白族民间常说":本主,本主,本境福主"。本主就是白族村村寨寨的保护神;一村一本主是掌管本村寨村民生死祸福的神灵。本主崇拜的起源和形成的时间,根据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史学界的一致看法是起源于原始  相似文献   

13.
杨红 《寻根》2003,(6):99-100
白族主要聚居于我国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可以溯源到南迁的古氐羌人,形成于唐宋时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其祖先史称为白蛮、白人。高姓在现今白族的姓氏中排行于第六位,位于赵、杨、李、董、段之后,是今天白族中的一个大姓。白族中的高姓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由鸡氏改为高姓。白族的姓氏主要来源于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形态。由于原始时期的人们大都相信,各氏族与某种植物或者动物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就把它看成是本氏族的保护者或者是本氏族的图腾标志与名称,并通过图腾对自然和自然力加以崇拜…  相似文献   

14.
薛子言 《大理文化》2009,(Z1):32-33
白剧,是由白族吹吹腔戏和白族曲艺大本曲发展而来的大本曲剧。1958年12月文化部主办的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在大理市下关召开。会议期间大理州演出了新编的吹吹腔戏《杜朝选》、《花甸坝》和大本曲剧《朝珠花》、《搬家》等,受到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5.
正大理白族民间的"甲马",亦称"纸马",是白族原始巫术礼仪尚遗民间的一种木刻作品。甲马以阳刻线为主,刻板后水墨印制,产生出简洁粗放古拙朴实的艺术效果。其内容和题材多出自宗教信仰、民间信仰、原始巫术等,散发着古奥、稚拙、质朴、遒劲、神秘、粗犷的艺术魅力。一在大理市湾桥镇,张文祥是个一直在忙碌奔走的白族民间艺人。三十多年来,他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之下,经过多  相似文献   

16.
张启发 《大理文化》2011,(2):97-102
我的老家是云龙县大达村,属白族聚居村落。这里的年俗保留着完整的白族传统习俗。宰年猪宰年猪,储藏一年的肉食是一家人一年生活的大事。基本上每家要宰一至三头肥猪。农历十一至十二月,特别是冬至节前后是宰年猪的旺季。一般宰年猪的日子要选"生甲"之日,少选或不选"死甲"和"病甲"。因"生甲"易于腌制和  相似文献   

17.
菡芳 《大理文化》2003,(5):58-62
白族除信仰佛教、道教和儒教外,还普遍崇尚"本主". 在洱海区域,凡白族村寨,几乎村村都有"本主".过去相传白族所崇拜的"本主"共五百位,俗称"五百神王".其实,这"五百神王"还不够全面.经调查,大理市所辖的400多个白族村寨有200多位,而仅鹤庆县,就有530多位本主.  相似文献   

18.
白族本主崇拜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白族本主崇拜中的和谐思想对于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曾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社会主义和谐思想相比,白族本主崇拜中的和谐思想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一、石钟山石窟的第一个拓荒者 "众生是有缘而来,切莫宝山空手."这是曾受到毛主席和江总书记称赞的晚清剑川白族学者赵藩题咏石钟山的联句.如果要说缘分,那么宋伯胤与剑川石钟山石窟是最有缘分的人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为充分展示云南省大理州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展现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大理,让外界深入了解大理的历史和白族文化,由国家民委主办,云南省民委、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宫承办的"民族自治州成就展"之"幸福大理、魅力白州"为主题的大理白族文化周,4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