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 ,在美国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周刊 2 0 0 0年的 3 5篇涉华报道 ,并与以往的涉华报道和该杂志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俄罗斯的报道进行比较 ,试图找到该杂志以及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议题设置、报道用词与技巧 ,及其最近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媒体及其涉华报道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识国家形象入手,以MSNBC、ABCNews、CNN和CBS四家美国主流新闻网站2007年1至5月的涉华报道为样本,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探析美国主流网络媒体近期对华报道的关注点,了解其对中国的态度、立场及变化,深入分析引起这种舆情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08,(4):8-10
中国发生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西方媒体给予了大量积极正面的报道。西方媒体态度的变化,跟中国本身的危机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正是中国在地震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使西方媒体有了如此之多的对华正面报道。相比之下,西方那些以意识形态来权衡中国的观点,反而被边缘化了。——5月20日《国际先驱导报》。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发生后,西方媒体对华正面报道增多,对华态度急剧改变。就连一些平时对中国抱有偏见的西方媒体,也给中国打了高分。此次西方媒体报道态度的转变,其中原由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媒体关于中国SARS报道中的政治化倾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华盛顿邮报》近期有关中国“SARS”报道的文本分析 ,研究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政治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从美国媒体报道看PNTR的通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美国媒体对中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PNTR)的报道 ,数量大、范围广、观点多。同时 ,围绕这一主题的报道 ,又体现出经济问题政治化、国际报道国内化的特点。总之 ,政府和工商界的影响 ,媒体自身的利益 ,推动了此次报道较以往对华负面报道的积极变化 ,促成了PNTR的通过。但美国媒体对PNTR的正面报道应看作是特例。  相似文献   

7.
柯文浩 《报刊之友》2010,(12):128-130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选择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作对比分析,研究二者对2010年中国"两会"的报道,并探究两家媒体如何设置对华报道框架,尝试挖掘出不同西方媒体在常规议题和报道方式两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新闻框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媒体站在美国政府的立场上 ,对“中美撞机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评论 ,并对中美关系的性质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成长中的大国 ,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媒体所制造的社会舆论 ,为布什政府推行对华强硬政策提供了支持 ,使中美关系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殷航 《中国传媒科技》2013,(9X):111-111
<正>美国媒体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自由化的商业媒体,不管是其内部运营还是在新闻选择与报道上都完全的遵循着商业化的运转。本文首先展示了美国现如今政治报道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其政治报道越来越娱乐化、区域化和表面化。随后从美国选举法案的改变和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化上来分析政治报道商业化出现的原因。最后,本文着眼于美国公众对政治商业化报道的态度,美国民众对待政治新闻日益趋于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余婷  徐宇辰 《新闻世界》2013,(12):133-136
现代社会媒介网络高度密集,新媒体快速发展,公众政治参与度提高,这些都对新一届领导人的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分析归纳了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客观性策略",试以另一种方式解读美国媒体对涉华议题的报道特点,这既是检验中国对外传播效果的一种方式,也为新一届领导人形象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乔木 《当代传播》2002,(2):21-23
美国媒体作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新闻媒体反映中美关系中的问题,通过舆论作用于美国的立法、行政等部门,进而影响到美政府的对华政策。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负面报道,有称“妖魔化中国”的,也有称“敌视中国”或“消极影响”的。此类论证多有选择地分析美媒体的对华报道.并和中美在新闻观念、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起来。这种定性分析的缺憾是,忽略了对中国的正面和中性报道,也没有进一步探讨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随时间、因事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美国媒体对1…  相似文献   

12.
侃吧     
我属虎,虎口就在我自己脸上,所以不怕入虎口。——中国副总理吴仪与对华持批评态度的美国国会女议长佩洛西会面,有美国媒体把这场会面比喻为吴仪将入“虎口”,而吴仪如是笑言  相似文献   

13.
王木子  贺蕾 《新闻知识》2012,(10):42-4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网、中国知网、《中国体育报》有关丁俊晖的新闻和报道进行分析,梳理自2000年以来有关丁俊晖的报道数量、新闻框架、丁俊晖媒体形象以及媒体态度变化,旨在对当今大众媒体呈现体育明星的问题上提供借鉴。研究发现,丁俊晖的比赛成绩和金牌分量与媒体呈现态度、新闻框架紧密相关;媒体在对体育明星呈现愈加多元化的同时,需要注意自身肩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孔蕾  秦洪武 《现代传播》2019,(12):78-83
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中非关系议题在埃及英文媒体中的报道,分析与该议题相关的报道热点、情感态度、报道来源以及报道中反映出的媒体权力。埃及英文媒体关注的主要是中非合作中的经济和外交议题,总体态度积极且近两年呈逐渐走高趋势。但依然存在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主要涉及资源、债务、人权、环境等问题。埃及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西方英文媒体,西方媒体是消极议题的主要来源;从转载频次看,西方媒体对埃及媒体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媒体。这说明在埃及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智慧,我们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秀芳 《中国记者》2014,(2):118-119
本文作者于2009年和2013年在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驻悉尼总部,就澳大利亚人对中国哪些方面的事务感兴趣、这对澳媒对华报道带来的影响、澳媒对华报道存在的误区等问题采访了澳大利亚国家电视台首席执行官布鲁斯·多佛(Bruce·Dover)。这位媒体高管的回答,对传媒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也是一种有启示性的参考。澳大利亚人最想了解的中国新闻问:澳大利亚人对中国哪些方面的事务感兴趣呢?答: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深表敬佩,迫切渴望了解中国。中国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社会转型时期中  相似文献   

16.
曾湘琴、胡志华、冉继军[18]则运用荷兰学者凡·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法和框架理论分别对2003年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C)、今日美国(U.S.A Today)和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对华报道进行了分析,指出美国对华报道除了受到国家利益的驱使之外还受到西方中心主义和西方对华刻板印象的影响.邱林川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和仪式性传播模式分析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从1999年到2001年关于李文和案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邓建国 《新闻大学》2008,55(2):128-134
社会心理学是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出发,根据实例和经典实证研究成果,分析了西方对华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基本归因错误。作者认为,中西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差异、西方新闻写作报道的具体技巧以及西方记者和媒体对中国报道对象的陌生是导致西方记者和媒体对华基本归因错误的根本原因。最后,作者提出了我们改变这一状况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1]一文,使得虎妈在美国一炮而红。对于"虎妈"教育,两国媒体均质疑该方式的科学性。但他们对同一态度的论证与阐释方法存在差异。基于此,从解释学角度,对中美两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探讨中西媒体以怎样的视角报道与评述"虎妈",而他们各自又是受到何种主流话语的引导而导致了报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高雅 《新闻前哨》2013,(11):19-21
在“斯诺登泄密”事件的报道上,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和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都属于“国家第一”的报道框架。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主流媒体力求把本国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报道新闻时多以中立描述“事实”.虽不支持斯诺登的行径,但略有批判美国之意。而与“谴责和逮捕斯诺登”相对应的在美国主流媒体中斯诺登被陈述为“叛国”、“间谍”等代名词。实质上这就是两大媒体各为其主的最忠实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亚五国主流网络媒体开展涉华报道的现状调查,是了解中国在这一地区现实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考察相关媒体近年来有关中国报道的数量变化与内容结构,可以反映其对华关注程度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影响他国媒体关注度的决定因素。从中、美、俄三国范围看,中亚五国主流网媒对美国的关注度明显领先,而俄罗斯和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中亚五国网络媒体的涉华报道多偏重经贸领域,强度起伏乏序,缺少连贯性思路,这也为中国顺势而为、制定针对五国媒体的传播策略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