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众淫乱罪问题新探——由“马尧海换妻案”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京马尧海等人"换偶"一案的审判结果以及学术界的争论为背景,论证聚众淫乱行为入罪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任何一种行为入罪必须满足法益侵害性、违反伦理性和惩罚必要性三个条件.聚众淫乱行为可以满足这三个条件,因此应当治罪.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我国立法中的聚众淫乱罪确有修改完善的必要.为此,本文建议将聚众淫乱罪设置为情节犯,以在维护秩序和保障人权方面达成平衡.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把聚众淫乱行为规定为妨害社会秩序的犯罪,但由于这种行为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特征,司法实践中作为有罪处理的案件很少。从刑事立法的角度考察,聚众淫乱罪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符合刑法保护法益的目的,是否背离刑法谦抑性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法学界予以理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嫖宿幼女之罪与罚探析——以贵州习水案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水嫖宿幼女案引起了舆论界和学界对嫖宿幼女罪的再度探讨.从解释论角度看,嫖宿幼女罪与强奸罪、猥亵儿童罪构成法条竞合.对与幼女发生性交但无加重情形的嫖宿行为应定嫖宿幼女罪,对与幼女发生性交有加重情形的嫖宿行为应定强奸罪,以性交以外的其他性淫乱方式嫖宿幼女的应定嫖宿幼女罪.从立法论角度看,嫖宿幼女罪不当地赋予幼女以"性同意能力",与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相悖,且其在刑法分则罪名体系中的位置也不符合该罪应有之法的精神.应当取消嫖宿幼女罪,将与幼女发生性交的嫖宿行为与以性交以外的其他性淫乱方式嫖宿幼女的行为分别纳入强奸罪和猥亵儿童罪中规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权益,应在《刑法》总则中明确规定: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教唆或针对高龄老年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应将"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中"童工"的年龄上限提高至"未满18周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还应在《刑法》总则中界定"儿童"的年龄。为了加大对幼女的保护,应同时取消"嫖宿幼女罪"和"引诱幼女卖淫罪",并修正"强奸罪""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组织卖淫罪"和"强迫卖淫罪"的刑法规定。  相似文献   

5.
南京换妻一案引出社会的诸多争论,该案件的庭审,更是让各界人士展开了关于是否取消聚众淫乱罪的激烈讨论。换妻究竟是达到了对个人性权利自由的表达,还是剥夺了个人的性自由权?是犯罪还是违反社会风俗?是对婚姻关系的亵渎还是维护?文章通过对事件进行价值观的分析和讨论,对人的自由进行解读,期望得出事件中深层的价值观根源,最后提出相应的价值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6.
容留他人吸毒罪在司法实践中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困境,越来越多新型的聚众吸毒形式也对这一罪名发出了挑战。本文以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司法困境为切入点,提出以聚众吸毒罪取代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建议,以期实现对吸毒行为刑法规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6,(1):74-77
我国《刑法》中的行为对象人法定身份可分为被害人身份和非被害人身份两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是被害人法定身份中最重要的保护对象。法庭属于国家审判机关的组成部分,聚众对其进行冲击的危害性并不小于聚众冲击其他国家机关的危害性,因此,应提升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法定最高刑,同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的法定刑一致起来。非被害人的行为对象人大多是犯罪的受益者,当其具有一定身份时,就使得行为人或者构成犯罪,或者构成更重犯罪,或者被从重处罚。鉴于单位行贿罪的对象为"国家工作人员",应提升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使其比单位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处罚更重。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对于学者们长期争论不休的虐待罪的修改问题有了最终定论。其规定,将《刑法》第260条"虐待家庭成员"之条款后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从而大大扩大了该罪的适用范围,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针对此问题作出相关阐释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关于此罪的立法完善可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刑事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为企业出罪寻求刑法意义上的正当性事由成为合规制度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刑事合规出罪的理论基础源于当前犯罪治理模式的转型、风险社会下的积极一般预防理论和法益修复理论。强化刑事合规出罪化的功能,对于规避预防企业面临的刑法风险、优化企业犯罪的防控模式、减少“犯罪标签”的负面影响等方面意义重大。企业承担责任的根源在于企业的管理监督过失和合规建设缺失,因而企业是否实施有效合规计划是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关键因素。应借鉴域外合规出罪的先进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合规出罪制度。  相似文献   

10.
危险驾驶罪的"道路"应当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道路"相一致,危险驾驶罪的对象仅限于机动车。在认定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时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综合判断。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间,甚至与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之间有密切关系,在探寻其立法原意的基础上,合理界定相似罪名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当下,我国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研究正处在春意盎然的发展势头,余罪自首制度作为其典型代表之一,整个学界和司法界都以各自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同时它也面临着自身理论自足性的质疑和假定,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前行。本文将一起案例作为出发点,从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余罪自首的成立条件和对其发展趋势的追求三个层次上来对余罪自首制度作出粗浅的省思,以求教于刑法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多数文献探讨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培养问题,而评判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建立研究生创新素质的评判指标、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辅之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测验方法,使得评判更科学、客观,更有针对性,以期改进"木桶理论"中的"短板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反腐倡廉斗争中,"性贿赂"的性质和是否应该入罪一直存在争议,但不论是从刑法精神、世界范围的立法例,还是从"性贿赂"的社会危害性看,"性贿赂"都应当入罪,仅需修改有关法律条文中"财物"的外延,就可以解决罪状的具体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罪疑唯轻原则又称疑利被告原则或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是指在犯罪事实的存在与否在证据上存在合理怀疑的时候,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的推定。罪疑唯轻原则在刑事司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几乎适用于所有事实存’疑的刑事案件的处理,而事实存疑正是司法实务中经常遇见的情形。因此,有必要对罪疑唯轻原则存在定位进行梳理,并对其适用范围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5.
《匏有苦叶》在流传过程中,其诗旨出现多种理解,归纳起来共有刺卫宣公说、刺淫乱说、邶人刺管叔说、仕途之道说、婚恋说、怀念友人说六种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解读和对各种观点的分析,倾向于婚恋说.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决策方法。将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应用于教师教学评价系统中,建立了教学评价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当前,"李启铭校园车祸案"与之前的"杭州飙车案"同样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讨论,虽然"杭州飙车案"最后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而河北大学校区车祸案以涉嫌交通肇事犯罪对肇事司机批捕,但本人对此持另外观点,即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批捕,现本文就两罪的犯罪构成进行分析阐明观点。  相似文献   

18.
由于刑法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采取的是抽象概括性的规定,造成了实践中对"危险方法"所能涵盖范围的不同理解,使"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实务中有扩大适用的端倪。通过对几起典型案件的分析,阐明对本罪扩大适用的危害,以期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视,从而使"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更好地恢复本位。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更改为"污染环境罪",并通过2013年以及2016年的司法解释对于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标准进行明确。但是从目前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上看,关于行为人的罪过形式的规定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主观要件规定并不明确,《刑法修正案(八)》及其司法解释中关于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规定存在冲突,导致司法适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认定进行探讨,有助于完善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构成要件,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一起起"虐童事件"的曝光,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否应当将虐童行为入刑,是否应当单设"虐待儿童罪"罪名的讨论成为焦点,而学术界对此存有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对虐童行为必须进入到刑法调整的范围,尤其是要将既不符合虐待罪犯罪构成又不符合故意伤害罪犯罪构成、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但对儿童权益造成巨大伤害的、家庭成员以外的虐待行为予以刑罚处罚。将虐童行为归入到刑法调整的范围,可以通过修改现有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修改虐待罪的适用范围、处罚程度以及变自诉案件为公诉案件等方式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