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乡愁诗两首》,一首是余光中的作品,另一首是席慕蓉的作品。编者将它们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们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果将它们进行比较阅读、综合欣赏,一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
乡愁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作品,最脍炙人口的当推《乡愁》。这首诗,因2003年12月7日被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演说中引述,而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余光中本人和他的作品也再次成为海峡两岸媒体关注的热点。这里选发他的《乡愁》,广大小读者一定会喜欢的。  相似文献   

3.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早已脍炙人口,他还有另一首《天问》诗(原诗附后),完全可以与《乡愁》媲美,现与读者一同赏读。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是抒写人生哲理之作。  相似文献   

4.
乡愁是台湾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洛夫的《边界望乡》,就是一首动人情肠的乡愁变奏曲。诗歌通篇通过对比和转换,使全诗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痛之情。  相似文献   

5.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看似十分简单易懂,但是却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实物,将诗中表达的乡愁具体化了,读者阅读时通过实物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想表达出来的情感,本文旨在对《乡愁》这首诗的教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能更深入地领会诗歌表达出的乡愁。  相似文献   

6.
《一首桃花》是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的主题性唱段。这首作品难度较高,意境高雅清新,是众多女高音在音乐会和比赛中的必选曲目。本文将从谱面分析、演唱处理、情感表达方面来剖析该作品。  相似文献   

7.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不避卑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的作品选入中学课本的有《乡愁》《沙田山居》《听听那冷雨》等篇目,其中《乡愁》是抒情诗,《沙田山居》和《听听那冷雨》是抒情散文。《乡愁》中的我隔着一弯海峡,深情地呼唤故乡;《听听那冷雨》,  相似文献   

9.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虽不长,却构思精巧,读了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的美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一.情感美这首乡愁诗在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乡愁》一诗,侧重写诗人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游子的绵长的故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三册 ,于 2 0 0 1年秋季期开始使用。课本第 19课学生自读课《乡愁诗两首》 ,选择了余光中的《乡愁》 :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同时选择了席慕容的《乡愁》 :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  相似文献   

11.
“用我的《乡愁》这个架子,来搭一个架子,让他们的爬藤、让他们的花,能在这个同样的架子上绽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这是2010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太庙举行“天涯共此时,月上紫禁城”中秋晚会演出现场,当节目主持人递上十首仿《乡愁》诗时,《乡愁》诗的作者、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的一番话,对模仿者给予了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2.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思乡之歌中的一首。余光中是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后任大学教授,主讲英文诗及现代文学。著有诗集多种。《乡愁》选自1982年第2期《名作欣赏》,这首诗精短却不乏韵味,在鲜明的意象中寄寓了诗人炽热深沉的情感,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的《废都》,通过对身处都市中一批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剖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文化乡愁,是解读作品时不可忽视的意象。本文将作品中描写的知识分子与文化乡愁结合起来研究,探讨相关知识分子的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14.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 ,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 ,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 ,不避卑陋 ,以飨读者。一、意境美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都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 ,选取了借以寄托情怀的意象 ,表达游子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余诗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对应 ,把母子之思、夫妻之爱、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思乡之情巧妙地串连起来 ,一层深似一层地抒发浓…  相似文献   

15.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的传世之作《长相思》。2005年10月,全国首届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观摩会在江苏无锡举行。王崧舟老师凭他的才情,凭他的智慧,凭他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作品的诗意解读,对这首词作了激情演绎。一、起——如此冰霜如此路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地把《长相思》…  相似文献   

16.
袁雅琦 《文教资料》2012,(33):69-71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一批大陆文人远赴港台、游学欧美,在大洋彼岸用作品诠释了他们心中的乡愁。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纽约客》借时空感与死亡意象向我们诠释了深沉的乡愁,是没落的贵族对于大陆的一份思念,也是对于逝去的历史的一种反思与责任。而同样作为“最后的贵族”的张爱玲,其作品中老上海的背景设置,在物欲繁华的勾勒中将淡淡的乡愁染上了繁华尽处的衰颓。相比白、张作品中去国望乡的家国之思,七十年代的三毛远走天涯,流浪只为寻找前世的乡愁。这是一种新时代的乡愁.更侧重于个体的心的皈依。从望乡到朝圣,一代华文作家借乡愁的阐释,完成了个体精神层面的转向,带有思辨色彩.也是时代的投影。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大家言必称"乡愁诗人",因为他1972年写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愁》诗传遍了大江南北。余光中说,这些年来,《乡愁》几乎成为我的名片,《乡愁》在海峡两岸大受欢迎的程度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其实,他在同时期写的另一首诗歌《雨声说些什么》也表达了这样的主题,而且《雨声说些什么》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我认为它应该可以成为乡愁诗的另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8.
一、类比:初定思乡情韵,除去复杂化的导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的张继笔下,乡愁是那封洗了又拆、拆了又洗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是什么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一首诗。  相似文献   

19.
<正>《峨眉山月歌》是李白走出夔门离开蜀地时写下的千古绝句,诗中用了多个地名,但依然清新明丽,渗透着淡淡的乡愁,寄予着对乡月的深情。据唐代诗词史料考证,峨眉山月为李白故乡之月,自他23岁仗剑去国离开家乡,便再也没有回去,直到61岁在安徽死去,依然念念不忘那轮峨眉山月。他曾在晚年的诗作中写道:"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这首《峨眉山月歌》的构思令人叫绝,作者将乡愁蕴蓄其中。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乡愁?我从诗中的地  相似文献   

20.
钢琴曲《斑鸠调》是董为杰钢琴套曲《江西民歌五首》中的其中一首。该作品将统中国音乐的创作风格和现代西方创作技法相结合,作品具有鲜明的江西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音乐风格特征,主题明确,感情真挚。研究该作品,对推广和发展中国钢琴作品,让外界了解江西民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