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人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那么怎样才能使节目好看呢?广大纪录片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  相似文献   

3.
李蔓  雷洪 《声屏世界》2008,(11):39-39
喜欢故事是人的天性。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故事。虽然纪录片在表现故事时有它的局限性,然而正是这种局限性给予了纪录片不可替代的魅力,因为纪录片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故事中的一切都真实地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他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既然纪录片中的故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发生的,不能虚构,  相似文献   

4.
徐明 《东南传播》2010,(8):125-127
纪录片是一种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有故事是纪录片创作的核心。影像叙事中有故事的纪录片,总会令人有无尽的回味。纪录片怎样用影像讲好故事,并非是画面优美、解说精练、结构严谨、叙事顺畅,更重要是选好题材、设好悬念和情节、用好细节等,这才是讲好故事基础,是能让观众愿意看你讲故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故事化栏目的演变 研究我国电视节目发展轨迹会发现,故事化栏目的演变可分三个阶段. 早期在新闻纪录片创作中倡导故事性,这是现今故事化栏目的基础.在80年代到90年代,针对传统电视节目高大全、枯燥乏味的普遍现象,电视工作者寻求突破.电视界提出强化专题故事性,于是有了传统电视专题片向电视纪录片的进化演变.  相似文献   

6.
游丁琳 《东南传播》2016,(7):134-136
在电视手段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关于纪录片的定义已经几经修改。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定义纪录片,一部好的吸引人的纪录片,不仅仅要有精彩的故事、富有表现力的主人公、独具风格的解说词,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必须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语言。画面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是纪录片真实性与艺术性最直接的体现。本文将通过作者在参与纪录片《中国梦·福建故事》创作中的实践经历,来分析如何更好地运用画面语言讲好电视故事。  相似文献   

7.
当前,纪录片故事化已成为一股潮流、一种趋势,成为纪录片创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但是,纪录片故事化在给纪录片带来生机、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引起人们的一些隐忧.因此,尽快理清纪录片故事化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寻找恰当的故事化手段,促进纪录片创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纪录片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手法和技巧以及纪录片故事化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也是艺术片的种类,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人物本身有看点纪录片有没有看点,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等。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纪录片尚未打开海外市场,主要缘于电视纪录片故事讲述能力的欠缺。因此,如何利用好叙事艺术,加强电视纪录片中的创新元素,是当前创作中的重点问题之一。1.使用故事化、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提及使用故事化、戏剧化的表现手法融入电视纪录片,有人担心电视纪录片拍成故事片。事实上,电视纪录片本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纪录片故事化创作越来越受到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关注和青睐,甚至能否讲好故事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纪录片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笔者认为,在粗糙的客观事实元素转化为纪录片故事化情节的过程中,编导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高,中外电视纪录片正在以创新的思维追求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在纪录片栏目化后,故事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应用,作为电影、电视剧创作元素之一的故事化,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着实为纪录片增色不少。如何运用故事化、如何利用故事化成为创作者创作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王桃波 《视听纵横》2006,(6):117-118
近几年来,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思想观点的提出和创作方式的运用越来越被电视纪录人所关注和青睐,故事化创作趋向日益显著。在电视专题部的几年工作中,笔者也逐渐从传统的专题片创作模式中走出,试着拍摄了几个纪录片,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观念。认为纪录片故事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对细节在纪录片中的情感表达,形象塑造、主题烘托、氛围渲染等作用,很多同行在不同的文章中多有探讨,但对于细节在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功能少见涉及,或虽有涉及但局限于笼统的概念。笔者就细节在纪录片中的故事化功能进行一些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郑荣 《采.写.编》2023,(3):160-162
历史纪录片将镜头对准过往的人、事、情,其“纪实性”与“再现性”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故事,“影像性”与“共情性”创造出雅俗共赏的魅力,从而决定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总结出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特征,提出了当前历史纪录片存在的问题,继而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提出了历史纪录片叙事策略,从崭新视角审视历史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价值,为此类纪录片更好地策划和创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思文 《东南传播》2020,(8):138-140
为了让自然纪录片变得有趣起来,纪录片创作者们常常采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以拉近观众与动植物的距离。故事化让自然的话语不再苍白无味,如何做到故事化,故事化在具体案例中如何应用,这些是创作者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自然纪录片研究者们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讲故事这一艺术手法在时下的电视屏幕上屡见不鲜。新闻说故事、栏目讲故事、探索解谜类的题材打的还是故事的牌,相比之下纪录片也在努力地追赶,以故事形式出现的纪录片也不少。中央电视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创了国内电视专栏的纪录片在具体创作上讲故  相似文献   

17.
电影幕后纪录片既是对电影创作过程的忠实记录,又是由编导完成的一次新的创作行为。不同于故事片的虚构性创作,幕后纪录片可视为编导的纪实性创作,它一般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有选择地采集电影创作过程中的原始素材,然后对素材进行创造性提炼,形成具有艺术形式的视听文本,向观众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因此,在幕后纪录片创作中,摄影机不仅是记载幕后事实的机器,还是受创作者掌控的表意工具。另外,幕后纪录片的商业定位和功利诉求,使其纪实从美学原则发展为手段风格,更看重从幕后素材中发现故事,增强纪实的情节性,通过故事化的表达推动电影的营销及传播。  相似文献   

18.
莫畏 《记者摇篮》2006,(7):61-61
自从《生活空间》打造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一纪录片的模式后。电视纪录片叙事风格故事化成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蔡梅竹 《新闻前哨》2022,(17):32-33
生态纪录片是以自然生命为记录对象的纪录片类型。它通过对其中生命故事的记录来展现物种与整体生态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然而,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短视频成为人们,特别是中、青年受众群体的集体“日常”。如何让生态纪录片快速适应快节奏、短视频的传播业态,生态微纪录片逢时而生。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生态微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有哪些不同?呈现出哪些特征?其探索经验对系列生态微纪录片的发展又具有哪些启示?本文将结合《神农架密码》系列生态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分析生态微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为传统纪录片的突围和生态故事的新讲述提供更多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20.
刘征军 《今传媒》2016,(12):106-107
纪录片的故事化是经过一些艺术加工的成果,而使得真实事件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而叙事策略的运用又是整个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叙事的精心设计,纪录片的故事化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让观众大大提升了观影兴趣.将真实事件与艺术手法有机结合,使得纪录片更加故事化的展现,作品中讲述的事件将更加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精心加工真实事件,吸引观众的同时,又让观众信服,才是一部真正优秀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