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亨利·詹姆斯是注重小说技巧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广泛借鉴了戏剧的一些手法,即“戏剧性”(指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戏剧性的借鉴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认识其小说重视人物心理的窗口。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小说中对“戏剧动作”的引入,对“戏剧冲突”的借鉴,对“戏剧情境”的吸收三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2.
“戏剧诗境”是戏剧学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戏剧诗境”是指兼具戏剧性与诗性的情境,或者说是戏剧性情境与诗境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往往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出人意外、耐人寻味,使人进入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更高远更深邃的灵境之中。有无戏剧诗境对于戏剧作品来说是性命攸关之事:有则可演可传,无则湮没无闻。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精心营构戏剧诗境,实现戏剧性与诗性的高度融合,有助于创造出优秀戏剧或一流戏剧;对于戏剧鉴赏者、评论者来说,重点关注戏剧诗境,着重探讨作者营构戏剧诗境的方法,有助于贴近戏剧本体、把握作品精髓。鉴于在事实层面中国戏曲可称为“剧诗”、中国话剧具有“诗化传统”、域外一流戏剧往往戏剧性很强且兼具“诗的境界”的事实,在理论层面上“戏剧诗境”对于戏剧创作、戏剧评论、戏剧美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全可以考虑将“戏剧诗境”纳入中国戏剧学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卢映芬 《文教资料》2010,(25):26-28
乔治·奥威尔的一生充满戏剧性的苦难,他一直努力把政治写作变为一种艺术,其散文《马拉喀什》同样具有较明显的戏剧性。本文结合戏剧的基本元素:戏剧背景﹑戏剧语言、戏剧动作﹑戏剧冲突、戏剧悬念等分析这篇散文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4.
“内向性”是现代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戏剧创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美学倾向——追求“内在戏剧性”。愈来愈多的剧作家认识到戏剧性主要在人物的内心,而不在外部表现。他们致力于开掘戏剧内在的审美领域,大胆探索其艺术表现技巧。现代戏剧之父、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是“各种精神状态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戏剧性内涵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戏剧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语文课堂里如何进行戏剧教学?观点很多,我的观点是:把戏剧当成戏剧来教,教出戏剧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6.
《史记》既非舞台戏剧,也不是戏剧剧本,但读之却常常有一种恍如看戏般的感觉。作者很喜欢在集中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营造极富戏剧性的情景,从中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而且,人物的语言也极富戏剧性,对于司马迁的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我们称之为“戏剧性笔法”。《史记》的成功及司马迁的文学成就有相当一部分应该归功于这种“戏剧性笔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们的戏剧艺术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上座率不佳。有人认为这是电视普及的结果,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传统的戏剧观念在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观众面前,显得十分狭窄和陈旧。如目前我们话剧创作中存在的对“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规则作简单化的理解;过多地追求直观的、直接的冲突,导致了“问题剧”中唇枪舌剑式的枯燥乏味的论战;有的片面追求冲突的外在紧张性、尖锐性,以盗宝、凶杀、打斗。追捕取胜,而忽视了内在的戏剧性,缺乏浓郁的抒情性。而且,冲突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惟一的一个戏剧单元 ,四篇文章都是典范之作 ,各篇风格特色独具 ,特别是《雷雨》和《茶馆》这两篇中国现代戏剧更是具有代表性。小说分为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 ,我把“通俗”和“严肃”这两个词分别套用在《雷雨》和《茶馆》这两篇戏剧上 ,把《雷雨》看成是“通俗戏剧”的典范之作 ,把《茶馆》看成是“严肃戏剧”的奇葩。分析如下 :一、两剧的情节一张一弛《雷雨》剧情激烈、完整 ,高潮迭起 ,戏剧性极强 ,全剧场面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剧情由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贯穿 ,人物之间的联系如同蛛网 ,六人之中…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界对亨利.詹姆斯小说“戏剧性”的特点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对其形成的原因却很少论及。本文试从作家的艺术追求和其他作家的影响、戏剧对小说的渗透、成长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其小说戏剧戏剧性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周萍与《雷雨》的戏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分析《雷雨》人物时习惯借用小说的形象分析法,忽视了“戏剧性”这一应有角度,从而在对剧作人物和主题的解读上出现偏差。从戏剧冲突、戏剧情景、戏剧悬念、和戏剧场面四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周萍才是《雷雨》戏剧性营造的关键,而且惟有周萍才体现了剧作真正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沈洁 《文教资料》2006,(15):60-61
戏剧独白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作为英语诗歌的一种传统似乎也可以追溯到乔叟时代,但它却是到了维多利亚时代才有一个比较确切的概念,而罗伯特·勃朗宁的戏剧独白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因此,本文着力于研究勃朗宁的戏剧独白,试图找出其中最具有勃朗宁特色的特点。本文提出“戏剧性”是勃朗宁戏剧独白的最有意义的关键词,通过比较,具体分析了勃朗宁的“戏剧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绘本和戏剧作为两种不同的表达媒介,二者有机的结合与转化,对幼儿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戏剧表达的戏剧创作范式”为理念指导,构建了“选—读—达—编—制—排—演”等绘本与儿童戏剧融合的路径,并提出挖掘绘本和戏剧共通的“戏剧性”元素,聚焦绘本阅读和儿童戏剧的教育功能,遵循“基于戏剧表达的戏剧创作范式”理念,构建绘本与儿童戏剧多角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回顾法”是西方戏剧较常见的一种结构方法,但如处理不当,极易使戏剧在回顾之中失去其戏剧性。易卜生的戏剧回顾频频,却戏味盎然。易卜生成功处理“回顾”与“戏”之关系的方法是:将过去戏与现时戏有机结合起来;以“回顾”引发和展示戏剧冲突;在“回顾”中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回顾”中发现人物关系,促使人物关系变化,增强戏剧悬念。  相似文献   

14.
一、借剧的形式写的诗痖弦不仅是中国现代诗坛上最具戏剧性的诗人 ,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戏剧诗人。闻一多先生曾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道 :“在一个小说戏剧的时代 ,诗得尽量采取小说戏剧的态度 ,利用小说戏剧的技巧 ,才能获得广大的读众。这样做法并不是不可能的。”他的话在痖弦身上得到了应证。并且 ,痖弦的诗绝非“不像诗 ,而像小说戏剧”或“多像点小说戏剧 ,少像点诗” ,[1] 而是以一种惊人的凝缩和如歌的音乐特质把“小说戏剧”浓缩、熔化为真正的抒情诗。余光中在《左手的缪斯》中认为痖弦回应的是T·S·艾略特 ,他道 :“症弦…  相似文献   

15.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开拓者.无论他的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有极强的戏剧性.因为他的抒情诗具有叙事诗的特点,往往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戏剧性特色主要包括戏剧性对话、戏剧性独自、戏剧性场景(戏剧性时间、地点、人物)、戏剧冲突以及戏剧性情境(戏剧情节、戏剧悬念)等.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性手法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突出了诗歌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是晚明戏剧宗师,也是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他的戏剧观的核心是“唯情说”,强调创作要以情为主,高扬“唯情主义”的大旗。他非常注重作品的内容,强调作品的“意趣神色”,蔑视外在形式的束缚,从而确立了自己浪漫主义的戏剧创作原则,成为后世戏剧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戏剧性”在西方侧重指戏剧在文学构成方面的一些特征,如情节、结构、语言等,比较经典的看法都与冲突、危机、激变有关。传统戏曲的戏剧性既包括时间中呈现的戏剧性如事件的安排、故事的布局等,如传奇性,也包括在空间中呈现的戏剧性如谐谑、技艺和抒情性。  相似文献   

18.
戏剧性是戏剧作品最根本的特质,在戏剧创作中戏剧性的呈现方式并无定式,无论是外显的戏剧性抑或是内化的戏剧性,只要能成功地引发观众内心的震荡,就足以成为一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9.
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将既有的、将有的和潜在的矛盾冲突或作淡化处理或安置在幕后,既无中心人物也无中心事件,使起承转合和戏剧冲突这样的戏剧性特色缺失;还有在戏剧的叙述、对话、景象插叙中对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调”的运用,以及突出人物个性的“语势”的运用,都使契诃夫的戏剧呈现了一种叙事作品的特色,在向传统戏剧程式挑战的同时,也为现代戏剧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荒诞派戏剧是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抛开传统戏剧所强调的“启、承、转、合”和引人入胜、曲折动人的戏剧情节,完整的舞台形象及起伏的矛盾冲突,主张通过“直喻”把握世界,提倡“纯粹戏剧性”。本文从采取直喻手法,突现荒诞、抽象的主题;借助舞台形象,传达象征意蕴;运用非理性语言,寻求“语”与“意”的和谐等三个方面评析了荒诞派戏剧独树一帜的成就。同时指出这一流派沿袭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的反传统道路前进,在戏剧领域以“反戏剧”来反对传统的戏剧,用荒诞的形式来表现荒诞的人生,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革新面貌,其革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值得当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