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天地》2006,(3):22-22
2月8日,湖南日报在 A1版突出报道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开幕的消息,披露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和开幕会上的重要内容,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要在“六个新”(一是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明显增加;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新的明显改善;三是农村社会事业要有新的明显发展;四是农村体制改革要有新的明显进展;五是农村现代文明要有新的明显进步;六是农民素质要有新的明显提高。)上着力使劲,特别令人关注。这就给我们的新闻媒体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搞好会议本身的报道之后,如何进一步落实会议精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媒体应当更多聚焦“三农”问题,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一、报道视角的转变多年来,新闻媒体的报道重点一直集中在城市,媒体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城市报道。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主流媒体也应更多关注农村、农业和  相似文献   

3.
王萍 《记者摇篮》2006,(8):41-41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要想报道准确、到位、出彩,我认为应格外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抓住三农要害用“心和脚步”采访新农村建设从农民的角度讲,其核心是收入问题;从农业角度讲,其核心是公平问题;而从农村的角度讲,其核心就是社会公共品供给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三农”之要害。新闻报道的触觉、嗅觉应多多放在这三个节点上。如最近葫芦岛日报上有一篇关于兴城市农电局的报道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农村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农村的电力不足,电压不稳,电费还高,因此家电不能真正打开农村市场。这样的分析报道,对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党报在农村报道上大多采用的是生产视角,一般把注意力集中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上,而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问题的关注则相对较少。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和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种报道视角就显得相对狭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广大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各地的电视媒体对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倾注了很高的热情,但从传播的情况看,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报道也存在重农村物质生活改善、轻精神文明建设,报道题材狭窄、报道角度传统等问题,不利于从舆论上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提出电视媒体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除了要关注农村的物质生活改善外,还要重视农村文化、农村医疗、法律知识普及等内容,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杨彬 《青年记者》2006,(3):79-80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传媒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传媒报道不仅要展现全新的报道内容,而且报道思路与报道模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采取全新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新闻媒体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大新农村建设报道力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下一步,各新闻单位要全面准确深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特别要突出报道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全面准确深入宣传“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神州大地正在全面展开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国的农村也在这场伟大变革中发生嬗变。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宣传报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贵。许多媒体围绕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不断地拓宽思路,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去追踪、记录和反映新农村建发的伟大进程,用新闻舆论来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笔者试以哲学的观点,就浙江省《嘉兴日报》和本人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的实践,对如何更好地在新农村报道中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使新农村建设报道的效果更好,作一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全国一盘棋。媒体同题作文,同台竞技,拷问媒体诸多问题,从中预示了媒体竞争的走向。竞争领域向农村延伸 2006年上半年,浙江省衢州市委宣传部筹划了"新农村新衢州新家园"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组织市、县新闻媒体百余名记者下农村蹲点采访。一些农民兄弟说,多年未见这么多记者下农村了,我们欢迎。记者为什么受欢迎?农村需要媒体倾情关注。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媒体资源配置"城市化"取向,使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等的信息待遇。都市类晨报、晚报,农村很少见到,即使是党报发行到基层的受众也就乡村干部一级,普通群众看不到。媒体报道重点、报道面、报道内容、报道地区和单位等方面,也明显偏向城市。大众传媒对农村受众漠视,广大农民在媒介内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闻媒体着力关注和报道的重大主题,如何报道好新农村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更是紧邻农村的地市媒体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期就这个话题集纳编发几篇探讨性文章,介绍他们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负责农村新闻报道的记者,置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难得的火热年代,我们必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承担起我们的历史责任,怎样服务新农村建设,怎样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总结多年来农村报道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报道必须要务实,这是搞好新农村建设报道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这样说,首先这是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本身所要求的。它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生活水平、精神文明、政治民主,是一个全面推进“三农”工作的实实在在发展战略。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任…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难点、重点。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正在全面展开,中国农村正在创造着一段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地市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媒体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成为提供新农村建设理念和思路的源泉,政策和决策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靖 《新闻世界》2009,(11):187-188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4.
农村天地版块分三农新闻、乡里乡亲和新农村建设三个专版,每周七期。这是湖北日报第一次专门针对农业、农村、农民,涵盖现代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而设立的一大版块,开启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三农、观照三农的一大重要窗口。三农问题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尽管中国改革最早从农村起步,也最早从农业上取得突破,但三农依然是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最难啃的骨头。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依然是相对落后,农民依然是隐性失业量最大、社会地位最低、收入最低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是加强“三农”报道的基础和前提 党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概括为“五句话、二十个字”。我们地市报要加强“三农”报道。就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这“五句话、二十个字”。过去,我们有些地市报纸在“三农”报道中,往往是就农业报农业,就农村报农村,报道面很窄,报道内容较为单调,只注重于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或政治文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党报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是为读者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而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作为负责农村新闻报道的记者,就更应该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导向,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沈剑定 《视听纵横》2007,(2):114-114
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必须跳出传统的报道模式,登高望远,关注宏观重大的、深层次和全局性的问题,准确地把握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情,不拔高,不掩盖,从"三农"实际和发展趋势中准确定位新农村报道。必须寻求报道手法与观念的突破与创新,使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引导充满  相似文献   

18.
对新农村建设报道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兆江 《青年记者》2006,(14):25-26
“三农”问题历来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就受到了党报党刊等媒体普遍的关注。虽然意识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操作起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报道,大部分的媒体还是存在弱化的现象。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来说是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则是崭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样一个巨变,媒体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记录和反映时代…  相似文献   

19.
正农业的现代化必定是以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理论的现代化为基础和前提。没有成功的农村大众传媒建设,各种先进的思想和前沿的科技就不能在封闭落后的农村广泛传播,当然也无法建成开放、发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大众传媒发展现状覆盖率亟待提升。据不完全调查,近年来,各种涉农传媒在我国新农村的覆盖率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增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何谓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报道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题范围。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市州盟报,理当为新农村的建设摇旗呐喊,营造一个起好的舆论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