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新闻记者首先需要履行的职责就是进行新闻报道的采写。新闻记者在报道过程中,把自身的真实感受传达给受众。所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记者应该在报道中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这一基本职能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是尤为重要的。文章正是针对新闻突发事件来探讨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具有怎样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段宽 《今传媒》2012,(7):54-55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电视媒体有着较高的媒介公信力,其视听兼备的传播方式也使其具有其他传播媒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沿袭传统谨慎的报道方式,缺乏对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关注,而受众心理与媒介的交互影响正是影响突发事件报道质量的重要方面。若在突发事件中电视新闻报道忽视了对受众心理的探求,没有对节目进行科学的策划,不但会影响传播效果和媒介形象而且会加剧社会危机的剧烈程度。电视新闻媒体只有对突发事件发生后受众产生的心理类型做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和归纳才能有效引导舆论,化解危机,提升自身的媒介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最能反映一个电视新闻记者的能力。记者需要在事件突然发生后的最短的时间内报道出真实、详细和最有价值的新闻。电视新闻节目想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新闻记者的素质,本文就我国电视媒体上近几年的突发事件报道为例,探讨电视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并进一步分析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也为电视新闻记者今后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发展为电视新闻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电视新闻编辑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若要生产出具有深度和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作品,必须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重塑电视新闻编辑职业能力问题,以期为电视新闻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手段多种多样。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得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用户量急剧下降的局面,针对这一问题电视新闻媒体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要想抓住受众的心理需求,记者们面对突发事件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报道的质量是影响竞争的关键,因此,一个有着过硬职业素养的电视新闻记者是难能可贵的。面对突发事件,尤其是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时,引导舆论导向、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播爱与美、不造成民众恐慌和骚乱是记者的天职。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电视新闻记者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希望能为广大的读者和新闻媒体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经历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礼。无论是政策上的引导、媒体的自觉行为,还是受众对真相的渴求,都给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留下了大范围的可供思考的空间。本文选取了出镜记者这个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灵魂人物加以探讨,结合电视的媒介特性,肯定了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应力求用精确的语言表现事物的客观真实。然而,在许多新闻,尤其是暗访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中,受众接触更多的是“模糊的真实“。电视新闻模糊语言可定义为:通过电视媒介传播、受现场环境制约或编辑意图需要的影响,采用不够精确的视听模糊效果描述新闻事物的不确定性,并利用受众的认知心理活动传播新闻信息。①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突发性事件新闻已逐渐成为受众最为集中关注的焦点。电视新闻要想在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等多媒介竞争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记者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就必须发挥特色,这就对采访突发性事件的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振浩 《新闻窗》2011,(5):83-84
电视新闻直播带来新闻传播全新的时空观念,"正在发生"使电视媒体在新闻事件报道中独具优势与魅力。从分类上讲,电视新闻直播可分为演播室直播和新闻现场直播。前者仅仅从制作手段完成了播出与受众收看的同步,受众看到的消息大部分是事先制作完成;而后者,却是对新闻事件现场的同步传播,受众看到的就是事件正在发生的”那一刻。因此面对突发事件,直播是最快最有效的将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作为电视媒体报道的重要手段之一,往往能够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吸引受众注意力并赢得好评,但现今我国的新闻现场直播报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进一步开发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新思路,更好彰显直播魅力,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成为电视媒体从业者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报道中,电视新闻专题应该如何实现快速反应,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本文在对电视新闻专题应对突发事件优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福建电视台《新闻启示录》为例,提出了电视新闻专题在应对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策略,认为电视新闻专题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既要"深",又要"快"。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使电视新闻发展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从凤凰卫视的美国911事件直播,到中央电视的美伊战争直播、非典疫情直播,电视新闻对一些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以其无可比拟的震撼力影响着受众,也使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在这种形势下,国内广播新闻的反应似乎依然较慢,很难让人看到这样令人震动的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东  叶竹 《传媒观察》2012,(10):19-21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对我国电视新闻市场几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与国内外大事、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正相关关系,虽然局部降低,但是总体平稳,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节目资源使用率受播出时间影响,中央级频道的新闻节目较具优势,电视新闻市场的发展有地域特征,与受众的收视习惯有所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应力求用精确的语言表现事物的客观真实。然而在许多电视新闻中,尤其是在暗访新闻和突发事件新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真实,可将其称为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电视新闻的模糊语言可定义为:通过电视媒介传播,受现场环境制约或编辑意图需要的影响,采用不够精确的视听模糊效果描述新闻事物的不确定性,并利用受众的思维活动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尊重受众需求,是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成效的关键,同时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改革工作的开展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受众需求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新时期电视新闻受众需求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电视新闻编辑改革方向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出受众需求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改革中的导向作用,进而促使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能够更好地满足新闻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信息公开制度的颁布,以及电视媒体采编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得以在媒体上呈现。具备声色画等各种优势的电视媒体在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同时,电视记者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以我国电视媒体上近几年的突发事件报道为例,探讨突发事件报道中电视记者的职业素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颖 《采.写.编》2022,(6):110-111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质量,确保电视新闻符合受众群体需求,有效强化受众群体阅读体验,需要加大力度完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致力于促进电视新闻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所以,在本次论文研究中对于电视新闻受众需求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结合当前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策略,用以共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8.
邓世亮 《视听》2016,(7):146-147
电视新闻播音员是电视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媒介。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播音员,会通过自己的播音,把新闻信息准确、生动、有效地传递给受众,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从而提升观众的收看兴趣。电视新闻播音员是沟通媒介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播音员依据稿件内涵,把控情感温度,掌握电视新闻播音的技巧,用有温度的声音播报电视新闻,才能赢得更多的受众,把电视新闻节目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社会中,电视是一种较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而电视新闻的出现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电视传播的传统格局。既方便了受众获得信息,又提高了受众获得信息的速度。如何使电视新闻具有吸引力,使受众对电视新闻产生浓厚兴趣,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其关键。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点的分析,以期能对广大从业人员更好地编辑制作电视新闻有所帮助,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从最初的"以传者为本"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受众为本",受众的角色在媒体中逐渐走向中心,受众角色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者转换成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电视新闻要做到"以人为本",抓住受众心理,就要充分保障受众的参与性.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是指受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了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并对新闻传播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