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影响力,是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新闻价值的终级目标。坚持新闻舆论的影响力标准,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群众第一的唯物史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提高对新闻影响力重要性的认识,以扩大新闻舆论影响力来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与水平,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新闻创新是全国新闻战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所谓“新闻”其实不新,因为新闻工作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直到今天,新闻仍面临着创新的任务,为什么?这是因为,第一,时代在发展,新闻不创新,就难于切近时代的脉搏。第二,任务在翻新,新闻不创新就难以承担起党和人民以及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第三,读的口味、群众的口味、观众的口味在变化,新闻如果不创新,就很难有吸引力、感召力,很难收到宣传效果,尤其是党报党刊,如果不在新闻创新上下工夫,那么就不会有庞大的读群,  相似文献   

3.
第五。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江泽民同志认为,“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同新闻的真实性是一致的。”他在这里把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到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提高到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来认识,确实是高瞻远瞩的独特眼光。江泽民同志还精辟地论证了新闻真实性的科学涵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面对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对党报形成的冲击,我们西安日报社把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作为确保党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确保党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环节,从抓学习培训、抓深化改革、抓制度建设、抓典型培养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不懈努力,不但使我们“两报”在激烈的竞争中经受住了考验,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党报宣传艺术和引导水平的不断提高。   抓学习培训,为新闻队伍成长淬火加钢   近几年来,西安报业竞争的严酷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队伍既是报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更…  相似文献   

5.
2004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作为集中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如何加强学习型新闻队伍建设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新闻单位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要努力完成党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加强学习型新闻队伍建设,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真正让党放心,使人民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物质和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人们对报纸上刊载的新闻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使报纸在读者心目中更可读可亲,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要达此目的,新闻单位的一条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条新闻要吸引读者必须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一条使人非读下去不可的导语。有人认为,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导语的写作,标志着作者的水平。 导语的主要作用一是告诉读者这条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立片言以居要”。再就是要紧紧抓住读者,使其欲罢不能,引导读者读下去。如何使导语写得吸引人,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报刊上出现了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的好导语,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请看羊城晚报的这条新闻导语: 本报讯“怪事!武汉市有两幢新盖的居民大楼,竟然无人管业,住户要求立约交租,也无人理会…  相似文献   

8.
苏进跃 《今传媒》2006,(12X):33-33
湖南省的新闻阅评工作始于1997年。近10年来,共编发《新闻阅评简报》800余期,刊发各类阅评稿件4000余篇,并出版了阅评精品集《点击传媒》、《守望传媒》两本书。新闻阅评在帮助新闻单位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遵循新闻规律、提高引导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克 《军事记者》2005,(1):19-2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可以从多种途径探讨.但作为一名报人来说,首先是你这张报纸要让读想读、爱读、读有所用。你要知道读想看什么,爱看什么,需要什么,这就是一种基本的本领。因此,必须将广大读的需求作为增强军报新闻可读性的立足点、聚焦点和增长点,力争实现新闻传播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刘军 《新闻三昧》2006,(1):81-81
一年一度的好新闻评比,其目的是检阅各新闻单位的实绩,推动新闻改革,促进新闻宣传水平的提高。它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从而使新闻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大局服务。但在目前的好新闻评比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它不仅牵制了新闻单位领导的精力,影响了新闻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损害了主办单位的形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在今后评比工作中注意改进和克服。  相似文献   

11.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12.
写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是让读看懂,而要让读看得懂。在写新闻报道时就要考虑到读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读知识阅历不同,环境习惯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所以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议论、暗示作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1989年11月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说:“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他指出,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性的问题”。这一继承马列、毛泽东新闻思想的论述,其核心就是: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我们新闻的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属性在新闻工作中的反映。其内涵包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闻战线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对于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深化新闻改革,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新闻单位如何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在继承中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俱进?新闻工作者如何在种种诱惑面前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办报为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报道。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较之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艺新闻等,有更大的广泛性,加之它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加强了“社会新闻”、“焦点”、“特别报道”等专栏或专版,并精心耕耘和培育,使社会新闻十分抢眼,成为报刊的名牌专栏,然而,纵观当前报刊的“社会新闻”专栏,尽管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出现了不少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佳的新闻作品,但除各级党报和品位较高的大报外,在各类小报上也出现不少倒人胃口,令人作呕的“字垃圾”。较突出的问题是庸俗、虚假和不重视社会效益,笔认为,要提高社会新闻的质量,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舆论环境,这是党交给新闻媒体的重要政治使命,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本文中,笔者试着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主流新闻、加大评论力度、把舆论引导力渗透到整个节目中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马骏 《大观周刊》2011,(45):41-41
坚持新闻立台,深化新闻创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这是新时期对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一近段时间来,河北邯郸广播电视媒体强化新闻立台思想,努力探索新闻传播规律,构筑强势新闻主体,使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政治家的导向观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在法制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新闻选择.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法制案例.传递正确的法治理念,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是非观。这是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从事法制新闻舆论监督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鞠庆田 《青年记者》2007,(14):159-160
“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如何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邓涛 《新闻三昧》2005,(9):28-29
新闻要新,使读能产生先睹为快的感觉,除了讲究新闻的时新性、时效性等要素外,还要在改进新闻导语写作上动脑筋、下功夫。实践证明,一目了然、成功的新闻导语,能引起读的普遍兴趣,让其“一见钟情”,满足读先睹为快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