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原方案可以看出这是一项艺术活动,教师将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三个部分逐层推进,可谓环节齐全,结构完整。但活动过程似乎还不是很完满,给人一种"点到为止""不畅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教学艺术的特点及掌握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艺术之特点分析 教学艺术和艺术的重要区别在于,“艺术所再现的是社会生活,教学艺术所再现的是教学内容。”这说明教学艺术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只有当教师追求教学艺术时,它才成为一种结果),它必然以教育学生(不只是美育)为其主要目的。因此,教育性是教学艺术的重要属性,忽视了这一点,就背离了教学艺术的根本。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结合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  相似文献   

3.
缪惠 《家教世界》2014,(5X):59-60
<正>案例中出现的"拉拢"关系以实现自我目的的现象,我个人倒觉得更多的是幼儿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时的一种价值取向,虽与我们提倡的分享、友爱、包容的价值观有些偏离,但教师可以更多引导他们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换言之,教师要能够发现儿童、发现自己。首先,学会聆听幼儿行为背后的声音。当幼儿说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有幸多次参加新课程的通识培训,经常听到两种议论:一种是,培训到教师时,教师会说你最好是先培训我们的校长;培训到校长时,校长会说你最好先培训我们的局长;培训到局长时,局长则说,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你最好培训我们的教师。另一种是,当培训教师时,教师会说高考不改革,培训我们没用;当培训校长时,校长会说高考不改革,培训我们没用;当培训教育局长时,局长会说,高考不改革,培训我们没用。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两种“高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认为课程改革与“自我”无关而只与“他人”有关?实际上,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最近发现这样一种高论:即"在培训教师时,教师会说,你最好先培训我们的校长;培训校长时,校长会说,你最好先培训我们的局长;当培训局长时,局长会说,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你最好培训我们的教师吧"。而且他们都认定高考不改革,培训他们是没用的。并且这种"没有高考改革就没有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高扬 《辅导员》2011,(30):57
我们常说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实音乐也是语言的艺术。音乐的美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好的音乐教师当然必须有一支好嗓子,懂得乐理知识,或者精通一种或几种器乐的演奏,但这还不够,好的音乐教师还必须能让学生领悟音乐之美。让学生领悟音乐的自然美。音乐来源于自然,可以说音乐作为一种动听的声音艺术,并不是人独有的,在人类音乐诞生之前,自然界已经存在着多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们开始深度观察学情时,发现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是"假装学习",这是一种"表演"的新变种。在你来我往的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在"假装学会""假装投入""假装满足""假装合作"……一切的表象看上去很美,但和真正学习无关。学生参与度高  相似文献   

8.
教学美小议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就是生活”,我们是否可以借用一下这位大师的话,即“美也是教育”。教学美就是美的艺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具有教学艺术的教师,使学生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觉得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试论教学美     
艺术可以称之为真、善、美的三棱体,它一面透出真的光,一面释出善的性,一面又呈出美的形.而真的光与善的性又熔铸于美的形之中,鉴赏者只有通过美的形才能不断地领悟到真的力度和善的情愫.所以黑格尔说:"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教学与艺术尽管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其美之所在,无不如此.教学表现了人类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反映了人类对道德情操的崇尚,同时也显示了人类对审美的追求.教学要讲究科学性,讲究思想性、更要讲究艺术性.教学一旦被称为"艺术"时,就会以它特有的形式,显现出"真"和"善"的素质.当然,教学美与艺术美一样,需要一种创造.一、教学美呈现在教师"教学自我"的创造中  相似文献   

10.
<正>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小学内,有学生说:"每一天走进学校,我都很快乐。因为当我想看书时,随处可以拿起一本书来品读;当我想找人倾诉时,这里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和同学;当我想展示自己时,这里有‘大家讲坛’‘童话梦工厂’等很多平台……在这里,能够实现自己所有的愿望!"有老师说:"我们学校倡导‘悦文化’,这不仅仅是一种价值体现,更是一种人生追求—乐观豁达、积极有为,我们工作得很快乐。这里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有家长说:"在这里,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释放。学校倡导家长以身育子,不推卸责任,并学会欣赏自己的教育贡献……  相似文献   

11.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劳动的美。教师要敏锐地发现美的因素,并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尤其是小学生,对教师的评定极为看重,甚至笃信不移。教师在学生心中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我们的教学评价艺术对学生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满怀期望的教学评价可以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实施教学评价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艺术策略,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一、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师为了促进教学评价积极功能的发挥,实现教学评价的艺术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创意话题 西方著名美学家、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什么是美?有人说:“时髦就是美。”李白认为,朴素才是美,有诗为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有人说:生活是美好的。当你用善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时,当你用真诚的心去拥抱生活时,你会觉得这世界真美。这人间真好,这人们真可爱!当你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很天然,一切都很精彩,一切都很奇妙!  相似文献   

14.
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去找寻这只"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发现艺术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美。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学生,不应仅仅去发现美、感受美,更应该去创造美。在日益摆脱简单劳动的信息时代,手工劳动已成为一种审美实践或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为大众在自由时间领域创造艺术化生活。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手工制作离生产越来越远,离艺术越来越  相似文献   

15.
张明 《甘肃教育》2014,(18):102-102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无关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加强审美渗透,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就应该通过中学语文教学直接教授给学生一种审美意识,努力让学生树立起一个健康、崇高的审美观。一、教师形象和人格完美结合的魅力,会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德国著名数学家魏尔说:"我的工作总是把美和真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但是当我必须两者择一时,方才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 ,常常需要设计一些新的化学教学实验 .对化学教学实验的改进实际上亦属实验设计的范畴———对原有的实验进行重新设计 ,设计化学教学实验是一个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研能力 .评价化学教学实验 ,也是一个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研能力 .在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中 ,评价化学教学实验与设计化学教学实验同样重要 ,可以这样说 ,不懂得评价 ,就难以做到精益求精 ,也就难以设计出优秀的化学教学实验 .因此 ,如何设计和评价化学教学实验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结合若…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有艺术性的。成功的教学,无疑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教师掌握了教学的艺术,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物理知识本身就很抽象,如果物理教师能够钻研并讲究物理教学的艺术,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文结合物理实际教学,对物理课堂教学艺术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艺术是化学教师的一种个人才华,可以说在化学教学的构成要素中,教学艺术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审美价值定向的非实体因素,但却是通过化学教学活动得以不停顿地显现和运作的、具有深刻影响的要素。 化学教学艺术是化学教师以其特有的专业修养和个性特征,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升华而形成的一种特质,化学教师除了应具备自主性、好奇心和开放性的一般品格以外,还应具有化学学科及其教学本身的特殊品格,这就是化学教学美的内涵。我们通常讲的化学教师应具备热爱科学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的奉献精神及热爱学生的园丁精神,从另一个侧面阐明了这一命题。 化学教师的典范实践表明,化学教学艺术的学科基础是多元的,而其核心则是化学科学美与化学教学现实美的和谐统一。 (一) 化学教学美是化学学科的自然美与教学的现实美相结合的产物,是化学教师心灵与行为规范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9.
在校外英语教学中,我结合英语课的特点,遵循美的规律,让学生在自然情景对话中发现英语的美,在生活世界中感受真实的美,在艺术活动中想象美、展示美。在自然情景对话中发现美通过渗透美,我们可以把普通的课堂对话变成艺术,把生硬的记忆和背诵变成真实情景中的对话。比如,在讲到西方文化时,我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朋友家去做客,进门时见到朋友的妻子很漂亮,就夸了一句:"Your wife is very beautiful!"中国朋友听了,谦虚地说:"哪里,哪里!"直接翻译的话就是"Where,where",外国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由来教师在讲授"24时记时法"时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结合钟面认识一天24小时的活动中,当问到学生晚上7点还可以怎么表示时,大部分学生会说是19点。当教师追问这些学生是怎么想到的时,他们的回答相似,即每天晚上7点《新闻联播》播出时,电视显示的时间是19点。然而,当教师问到其他时刻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