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有个怪癖,看到自己认为优秀的文章或书刊。总不愿“独吞”,往往拍案而起,匆匆迈出书屋,极力向友人推荐,与人同乐、同受用。学生时代我便醉心于新闻,但苦于没“师傅”,自个儿“摸着石头过河”好几年。早就渴望能有个写新闻的朋友聚聚聊聊。可茫茫人海,哪个是朋友呢?自己摸着石头渡过的惊喜,河水冰冷刺骨的感受,向谁吐诉呢?  相似文献   

2.
突出一个主题采用单线编排广播社教专题节目的时效性和信息量不像新闻节目要求那样高,如果说新闻节目是以“快”而“广”为特征的话,那么专题节目则是以“专”而“深”为特征的,当然只是相对而言。现在的专题节目一般都在几十分钟左右,除了节目名称外,还有不少栏目。因而,有些节目便追求大而全,几十分钟无所不包,结果只能是隔靴搔痒,听过即忘。有听众评论一些专题节目,是三年自然灾害时的稀饭──一勺下去捞不到几粒米。专题节目既然是以“专”而“深”为特征,不妨一档节目突出一个主题,选择一个“点”向纵深发展,这样便于把问…  相似文献   

3.
悼念陆定一     
悼念陆定一陈清泉5月9日清晨6点多钟,宋广渭同志(陆老秘书)给我打来电话说:“告诉你一个坏消息,陆老去世了……”他泣不成声。我也由惊讶转为悲痛,立即赶到北京医院。当我走进那间十分熟悉的病房,见到床上只有没叠好的棉被,人没有了。警卫员说,你来晚了,陆老...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到农村采访,问及农民朋友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一位农民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希望看报纸就像我们吸“地头烟”那样过瘾。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这个农民报的办报人。“地头烟”是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劳作间歇时吸的烟,因它既能解乏又能提神,吸来十分过瘾。所以在农村,“地头烟”不亚于城里的“人头马”,农民朋友很看重它。农民朋友既然把农民报与“地头烟”联系到了一起,其意就是说,农民报要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坑头.办到农民的  相似文献   

5.
那一年访问朝日新闻社,中川升三先生送我一本“谈合”合订本。中川先生是朝日新闻社会部部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同中川先生见面是匆忙的,他象是战场上正在指挥冲杀的将领,匆匆地从楼上跑下来,回答了我提出的一些问题,送了我一本“谈合”合订本,又匆匆地跑回了“指挥部”。如今,中川先生的音容在记忆中已经渐渐变得模糊了,而手头的这本厚厚的合订本,却显得十分地惹人注目。我喜欢这本合订本,欣赏由它代表的那种新闻报道方式。什么是“谈合”?“谈合”是一个日文单词,翻译成中文,是商议、协商的意思。主要指签订合同时,承包商等事前的协商。合订本所说的“谈合”,专指公共工程建设投标时,业界、官界、政界相勾结,私下透露费用指标,幕后进行的非法交易活动。  相似文献   

6.
“孙干事,旅长找你。”听到有人叫,我匆匆跑到办公室,只见旅长手里拿着一个件袋,显然是刚从基层检查工作回来。  相似文献   

7.
赵凡 《新闻与写作》2001,(11):23-24
“徐院士,请给我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也行,再不就十分钟,我要采访你关于大陆科学钻探的问题”(采访提纲我前两个小时就已经传真过去了)。 她肯定地说,不行。她的口吻强硬得让人难以容忍,“如果想让我出洋相,你就来吧!”。 我想了想还是去了。最后,这次采访写出的文章《相约第一井》系列之二受到了行业读者的广泛好评。但是,并不是采访的结果,而是采访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人演出的戏,戏能否演下去,要看双方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互动” 法拉奇曾经说过:“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  相似文献   

8.
入境问书     
鸣谦  红萧 《出版参考》2005,(9):49-49
我有个不太好的习惯,每到朋友的家里,不去参观人家装修豪华的客厅,也不急于陪着朋友聊天,而是往往直奔朋友的书房,看看他的书架上都有些什么书。我把这个不太好的习惯称为“入境问书”。“问”久了,我有个发现,就是朋友们的藏书几乎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杂文报》2009年10月9日第6版刊登《尴尬的监考》一文,文中说:“考试不到十分钟,就戚戚私语,声音越来越大,我进行了严肃批评警告,以引起考生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一)十比一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认真调查之后(不是之前)进行的采访几乎总是更有成果。《总统之死》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回忆说,“我第一次采访肯尼迪总统时,事先规定我可以和他谈十分钟。而实际上采访持续了三个半小时。这次采访激动人心,并引出了日后的多次会见。”总统为何如此慷慨大度?调查使然。曼彻斯特解释说,“我认为事前准备事关重大。对美国总统这样的人提出一个他早已回答过多次的问题,这是莫大的侮辱。他很可能随即对你下逐客令。因此,你的问话应该是他  相似文献   

11.
最近以来,笔者从广播、电视、报刊中发现一个十分流行而又通用的新闻标题:“××地县××进度快,质量好。”几乎成了农业生产“四季歌”的主题。某电台在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中就播出两个地区“秋种进度快、质量好”的同题新闻。仅是地名、数据不同.于是,我便想起这个标题的通用性来。春季在它的前面冠以“备耕工作”或“春播”即可通用。以此类推,地名加上“夏管”、“秋种”、“秋粮入仓”;“冬修水利”等等,便可不费力气地将农业  相似文献   

12.
人际免不了交往交流,自然也就不能没有朋友。久经选择之后,我以为书是最好的朋友,可誉为“书友”。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5,(2):46-47
去年和一朋友聊起“驴经”,他问我去过广东哪些村落?我便大笑起来:“老兄,有没有搞错?处在中国经济改革浪尖上的广东,恐怕连祖宗的坟墓都找不着了,还会有古村落?”,朋友没好气地回答我,“你的偏见只能代表你的无知!”  相似文献   

14.
吉人不吉     
《今传媒》1997,(7)
吉人不吉文/辛民清代有个青年名叫吉jí人,他刚刚结识了一个朋友,彼此通报了姓名。过了几天,朋友给他来信写成了“击jī人”。等到再见面时,这个青年笑着说:“我连缚鸡的本领也没有,怎么会‘击人’呢?”我的名字是“大吉的‘吉’。”又过了几天,朋友又来了信,...  相似文献   

15.
平时我住在中华书局的办公室里。每天清晨起床后,几乎都能看到一位老年人,他的个子不高,身体却很灵便;右手拎着黑皮包,左手还用力摆动着,迈着细碎的步子,沿着墙边走过来。“啊,是周先生来上班了。”我迎着周振甫先生走去,总是惭愧地自责:“我起得太晚了。”周先生总是慈祥地笑笑,然后匆匆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我看看表,距离上班时间常常还有半个多小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天天如此。近年来,领导考虑到他年事已高,请他每周只来一次。于是,每逢星期二清晨七点多钟,老人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楼道上。  相似文献   

16.
她60多岁了,还迈着匆匆的脚步在祖国大地上辛勤地耕耘。邓拓曾给她赠言:“万里云山如画,千秋笔墨惊天。”她就是《人民日报》记者柏生。 4月的榕城阴雨连绵。柏生匆匆地从鞍山回到北京就匆匆地来到福州参加全国晚报评选活动,结束后又将匆匆地赶往皖南讲课。“还有5天时间,咱们采访几个吧。”听她这么一说,我欣喜若狂。能和这位高级记者一起采访真是三生有幸啊。我按捺住激动:“走吧,先到闽江宾馆住下。”“我不住宾馆。我从来都是到哪儿采访就住在哪儿。上次采访卢嘉锡也是住在物构所,这次就住你们公司吧。”这突如其来的一席话,我感到茫然,看来再说是没有一点用处的。我急忙挂电话让公司收拾一个房间。这是一个几平方米的斗室,一架单人板床、一张简易办公桌,一对木沙发,几乎占去了整个空间。没  相似文献   

17.
上个周六的下午,我确认了周日的午餐预订.交了两个朋友,还请求一个男生做我的男朋友。我做了这么多事情,但是却一直奉行一条原则,淑女“动手不动口”。网络世界是个十分神奇的世界,20分钟以后.我的浪漫提议受到了毫无浪漫可言的拒绝,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对交友网站Facebook.com的热情。当然,面对无声的拒绝.我也只能坐在电脑前报以沉默。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各个行业都掀起了“承诺服务”的高潮.继金融系统之后,商业系统、公交系统、旅游系统等纷纷推出“承诺制”,消费者从各种“承诺”中获益不少.由此我想到电视台节目的时间承诺问题.电视报把一周节目及播出时间印在上面,这就是对广大观众的一种时间承诺.然而,相当一部分电视台,特别是地(州)、市以下的电视台,对自办节目的时间承诺是不负责任的,随意延长数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以上的事已是见怪不怪了.承诺是一种职业道德,电视台的时间承诺是代表本身对电视观众的信誉保证.电视作为一种代表政府形象的大众传媒工具,遵守时…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20.
对通信卫星的发射进行现场直播,这在我国电视史上是首次。作为这次亚洲卫星直播的编导之一,在回顾了这一段的工作之后,我想介绍一些既严肃又轻松的幕后情况给关心这一工作的读者。“十分钟,太冒险了!”对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并不陌生,1984年我国首次发射通信卫星时,我曾两次来过这里。构思和写脚本是这次直播发射面临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