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万花筒     
补填对联?下面的三副对联具有相同的写作手法,请你认真研究每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理解已有词的意思然后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字。㈠.鸿是□□□蚕为天下虫㈡.子女合好□□同明㈢.踏破磊桥三块石辟开出路□□□巧填空格?请认真观察下表中的各行字,从中找出规律,然后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字。大夫丰悟匣柄厅茂酒献背种鉴桃炬坚(答案本期找)猜猜看?仔细想想,在图中问号处填上一个什么字,才能和周围的12个字组成动物名?猜出来后,把这十二个动物名称写出来,并加上拼音。“智慧万花筒”参考答案:补填对联㈠江边鸟㈡日月㈢两重山(或…  相似文献   

2.
绍兴,是江南璀璨的文化明珠,而对联,则是这颗明珠上最耀眼的光芒。绍兴的一切优秀品质,可以说都浓缩在对联中。例如大禹的“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和“以四海为壑”的人定胜天的意志在钱君淘先生所撰写的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相似文献   

3.
言志联品赏     
俗话说言为心声,对联也不例外。少年时代的苏轼,由于广读诗书,博通经史,又擅长于作,因而一度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并得意地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并将其贴在门上。从联中“遍”、“尽”两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苏轼还是比较狂妄的。对联贴出没几天,一位老专程登门“求教”,  相似文献   

4.
对联,俗称楹联、联语、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蕴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引用对联,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巧借对联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知识入门的向导。利用对联,可以使乏味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如在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课中“护国运动”这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袁世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然后引导学生从对联的基本常识入手分析:此联中的“千古”对“万岁”,符合对联要求,而…  相似文献   

5.
张汉清 《小学生》2009,(4):15-15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相似文献   

6.
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诗句”,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或“对联”。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对联。[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填数的研究.《系辞上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中“河出图”是指伏羲氏统治天下时,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载着一张“河图”送给伏羲;“洛出书”则是指大禹治水时,洛水中跃出一头神龟,背上刻着一张“洛书”献给大禹,帮助他统治天下.其中,“洛书”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凡事没有绝对。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正如传播学的奠基人施拉姆所说,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正确、恰当地选择与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同样颇有讲究。  相似文献   

9.
[填对联]下面是古今名人为明志自勉而写的读书联,请你将所列出的数同(或其代词)恰当地填入每到对联中。(半、一、三、五、十、十三、甘一、万)1.斗酒纵观_史,炉香静对经。(史可法)2身无_亩心忧天下,读破_卷神交古人。(左宗棠)3愿乘风破_里浪,甘面壁读_年书。(孙中山)4.贵有恒,何必_更起_更民;最无益,只怕_日曝_日寒。(毛泽东)5板凳要坐_年冷,文章不写_句空。(范文澜)【改诗]林则徐的女婿沈读贞年轻时自以为很有才华,显得有点傲气。一次,他写了两句咏月的诗: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c写完,便…  相似文献   

10.
认清人生之最 一孝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先贤的趑副对联可谓精辟,它艺术地表达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入应该拥有广阔的视野。就个人而言,某件事可能的确很重要,但若将其纳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照,也许就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了。因此,在关注自己的同时更应关注他人,关注天下,找到人生之最。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语文兴趣课上,蒋老师为我们安排了一次关于春天的游戏,让我们写“春”字开头的成语、含“春”的词语、新春的对联和巧填春花。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巧填春花”。“巧填春花”就是在五首古诗中的空格里,分别写上春天开的花朵名称。第一首诗是《春游湖》,在第二行中就有两个空格让我们填。“夹岸□□蘸水飞。”应该填什么花呢?我的脑子不停地思索着。突然,沈卓彦举手了,他说:应该填‘桃花’,夹岸桃花蘸水飞。”“对呀,桃花!我怎么没想到呢?”我自言自语道。第二首古诗有两种春天的花要填。诗的名字叫《春日》。“有情□□含春泪,无力□□…  相似文献   

12.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  相似文献   

14.
“天下”,在今天指全世界,在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指全中国。《过秦论》中的“天下”,与“宇内”、“四海”、“八荒”同义避复,指的是后者,这是十分明确的。但有论者谓,《过秦论》“天下”一词凡十一处,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一处指“全中国”外,其余诸如秦孝公有“席卷天下”之意,山东诸侯“以致天下之士”、秦始皇“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以及陈涉起义“天下云合  相似文献   

15.
一、于右任的劝诫联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祖国的统一。曾特地撰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蒋经国.奉劝他以“天下利”为重。  相似文献   

16.
以下是笔者在研究“差异教学”时遇到的典型案例: 【镜头一】一节会话课的最后5分钟,学生在自由创编新对话。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的学生;有“就题论题”已完成任务并急于“昭告天下”的学生;有因问题卡壳而焦灼不安的学生;有无所事事,乘机玩耍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产业现象。首先,社会发展到今天,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电视中随时插播的是广告;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广告;漫步公路边,映入眼帘的是巨幅广告;驻足餐厅门口,两边还有“饮茶誉满三江水,情意饱暖四海心”的对联广告;回到家,就连家门前楼道口也有“要搬家,找万家”的搬家广告。其次,广告语简洁、精练,有利于表情达意,简洁得体,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涉及的对象。第三,高考语文考查的方式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考查广告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有位僧人给朋友撰了这样一副对联:“极好文章为恰当,最高人品是天然。”他把“恰当”与“天然”视作作文与做人的最理想的境界。中国和尚作如是观,外国的作家也有类似的高见。法国的罗曼·罗兰就曾表示“我喜欢天然的产物甚于艺术才情的作品”,而不喜欢“那些竭力想把他们过份强烈的感情或柔情显给别人与自己看的人”。贾宝玉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回书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招生》2008,(8):50-50
成语释义 天下之人都像亲兄弟一样。四海:天下全国。 成语出处 《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20.
8.填入下而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到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